杜甫唐詩「露從今夜白」很美,但你知道「月是故鄉明」是多苦嗎?
唐代詩人杜甫被譽為詩聖,我們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但是在清代末年梁啟超的筆下,認為杜甫首先當得起情聖的名號。因為在梁啟超看來。杜甫寫作的很多古詩都有深厚的情感,不管是友情,還是夫妻愛情,還是兄弟親情,都表達得非常動人。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這首唐詩就是杜甫的《月夜憶舍弟》,是杜甫所寫的一首思念弟弟的古詩。在這首古詩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非常熟悉的詩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從今天晚上開始就已經到了白露的節氣,對比一下,還是故鄉的月亮又大又圓又明亮。
「露從今夜白」,這一句唐詩非常的精妙。把秋天的節氣完美地融入到詩歌當中。但是「月是故鄉明」這一句詩句卻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卻有著相當苦澀的人生體驗。
當時杜甫限於安史之亂之中,和親人們被迫分散。由於戰時的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對親人最為強烈的思念,所以他也在猜想,此時此刻那些弟弟們正在遙望著遠方的月亮思念故鄉,所以他才寫出這樣的詩句來。
詩歌一開始開始,就是蕭瑟的境界,「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戍樓上的更鼓聲斷絕了人行,說明當時的戰亂還沒有結束,此時秋夜的邊塞傳來了孤雁的哀鳴。詩人寫的是秋天的大雁,又何嘗不是在寫自己和親人的分離?
從今天晚上開始,秋意漸濃,寒意沁人。「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也正是在這樣的夜晚,大家才漸漸感受到故鄉的月亮是多麼的美好,故鄉的團圓是多少人心中夢寐以求的。「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雖然有親人有兄弟,但是因為戰亂大家天各一方,已經沒有辦法打聽彼此的消息。
最後依然是詩人無奈的感慨。「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還不能按時的送到,更不必說如今的戰亂還沒有停止了。
這首古詩就是寫的大歷史背景下的個人命運,杜甫對於這一類題材非常擅長。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在詩歌當中表達出了深切的對親人的思念。這種情感情誼的深厚,在古代文學史上也是很有特色的。梁啟超說他對得起情聖的名號,從這首古詩當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22歲蘇軾離開故鄉,一首思鄉宋詞即景抒情,讀來如行雲流水
※入選唐詩三百首20字古詩,有3種「傷」,絕非我們讀的那麼簡單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