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西泠八家」篆刻作品

「西泠八家」篆刻作品

浙派的形成,來自於後學者對丁敬篆刻的追隨或私淑。開創者為丁敬,繼起的代表印家有蔣仁、黃易、奚岡、陳鴻壽、陳豫鍾、趙之琛、錢松。因為八人同籍錢塘,「西泠八家「。其風靡印壇,將近兩百年。

丁敬一生的篆刻創作,是以強烈的自我意識包容百家印章,以一種刀法鐫刻歷代篆書符號,博採兼收,熔於一爐,包容量大,圖式豐富,技巧完善,故而摹仿、跟風的人眾多,然僅得皮相,難成氣候。惟獨西泠後七子能根據自身的知識背景,博採眾長,積極創新,發揚完美了浙派。

在學習丁敬的過程中,蔣仁、黃易、奚岡能夠從中找到適合於自己的風格圖式,並且結合自身性情,有所發揮,使之完善。蔣仁所作突出了簡約古雅,平正朴茂,甘於守拙且意態古穆,沉穩細膩而意味清遠;黃易趨向於精緻而能不失遒勁,巧拙相生;奚岡相對突出了舒捲俊美的氣格,進一步誇張了線條的起伏波動,略帶拙意。

丁敬

(1695—1765),字敬身,號硯林,別署鈍丁、梅弄、清夢生、玩茶翁、勝怠老人、孤雲石叟、丁居士和龍泓山人等,浙江錢塘人。自幼家貧,以賣酒為業。曾舉「博學鴻詞」不就,終身淡薄功名不願仕宦。博學好古,精於鑒賞,擅畫,尤善畫梅,用筆蒼秀,極粗頭亂服之致。篆刻成就極高,取法秦漢,並吸收何震、朱簡之長,參以隸意,用切刀法刻印,別具面目,為「浙派」創始人,「西泠八家」之首。書法分隸皆入古,篆書尤妙。

敬身

二字嫻雅,具圓朱文遺意,體態婀娜而不失端莊,直線弧線搭配合度,直線令其穩重,弧線舒展身姿,各臻其妙,洒脫流美之中復見安詳。輔之於細碎切刀,使線形更具波磔感,有書寫意味,優遊不迫,增強了印面斑駁古拙的金石韻味和起伏頓挫的節奏感。短刀碎切使圓朱文一道更見古拙,也展現出西泠前輩的篆刻理想。

硯林丙後之作

此印式為丁敬首創,將小篆和繆篆糅合而成,兼具方圓,瀟洒而不失嚴整。六字取材多方,有隸意又具大篆構形之簡古,方、圓、曲、直各臻其妙,剛柔相濟,方圓互參。文字排列均衡,各占其位,舒展大方,而往來消息,全靠弧線的配置,遒勁而富彈性,神完氣足。

煙雲供養

該印文字雖采自多方,卻能高度統一,「煙」、「養」異寫,「共」字通假,「雲」字裝飾、圖案化。可見鈍丁老人驅使文字元號,隨心所欲,不拘一格,只為了能夠更好地傳達意韻,展現自我。「共」、「雲」、「養」三字橫線各居一隅,遙相呼應,呈鼎立之勢,使其穩重、端莊。復以眾多美妙的弧線,呼應往來,一波三折,寫盡婉轉多姿,如入「煙雲」繚繞之鏡。

盧文韶圖書印

此印擬圓朱文,而具唐宋官印意趣。線質凝鍊古拙,筆斷意連;運用碎刀,造就了諸多殘點貫穿全印,遲澀蒼茫;線條組合稍有扭曲,錯位,具「蟠條印」意趣,生動活潑;文字排列隨意自然,落拓不羈。此印篆法、刀法相互配合,成功地對唐、宋、元以來的朱文印進行了整理,融合古今,自出機杼。

純禮坊居人

此印擬古璽、文字採用文、氣息大似「殷商三璽「,抽象瑰奇。五字布局隨意,一任自然,將古文字活潑生動的身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塑造出古意盎然又內在自足的局面。短刀碎切的參與,造就了斑駁古拙,凝鍊質樸的線質,與邊框的崩殘一起推進了這種感覺的持續,直到印章的每個角落,貌古而神虛。

洗句亭

此印兼具方圓之妙,結字穩健,自然古雅,雍容大方。朱白分布極見匠心,「句、亭「二字取橫勢骨肉停勻,白處具流動感,貫穿上下;「先」字構形稍有變異,留白跌宕多姿,活躍全局;「水」旁留白與「亭」字縱筆留白,遙相呼應,兼顧首然,渾然一體。切刀含蓄,使筆觸稍有起伏,意味深長,個別殘損,則更見虛靈、幽遠了。

冬心先生

此印擬元朱文,而「冬」字竟為隸書,可見鈍丁藝高人膽大,也展現了他超一流 的變通能力。全印由於「冬」字隸書,環境大為異樣,字元的運用與生髮也由此展開,「心」字造型奇詭,與「冬」字並為一組,內白相互滲透、連結,形狀生動,消解、緩和了「冬」字的突兀,又極好地塑造了對角呼應的局面,橫勢相互照看、弧線互相牽引,渾然一體,水乳交融。

且隨緣

此印有先秦璽風神,空靈嫻雅,文字采自多方,「隨」字古文見《書學》,端莊的造型與奇險的結構統一在一起,雅潔的線條包容了許多難以並容的因素,面目清奇。平靜的線構隱藏著諸多細微的變化,以刀代筆將這份感覺傳遞出來,通過對字元適當的選擇和對空間的把握,凸現出不同以往的外觀和意鏡。

陳鴻賓印

該印擬漢鑄印渾穆一路,文字有隸意,以漢碑入漢印。故能神接千載,不辨古今。四字排列上緊下松,上排二字筆畫多,佔地小,能見茂密,而與「賓」字「貝」部遙相呼應不見鬆散;「印」字舒展,鬆動透氣,呼應印章左上角,疏密有致。切刀含蓄,配合用筆,有紙筆澀進的力量感,而少切刀挺進的波磔狀,極好地體現了漢印風貌和作者意圖。

蔣仁

(1743—1795),原名泰,字階平。因得到漢「蔣仁」銅印而效汪關之例改名,更號山堂、吉羅居士、女床山民,浙江仁和人。一生布衣,詩畫兼工,行楷書稱妙當時,被推為「當代第一」。尤善治印,印風、刀法蒼勁簡古,篆法靜穆洗鍊,較丁敬則稍趨工整,形式亦少變化,故章法上看來更為純熟。亦善刻竹與畫山水,皆有逸趣,為時人所喜愛。

蔣山堂

此印界格師法先秦古璽,氣息古雅,渾厚蒼茫。字元的運用取材多方,大小篆混用,三字雖體態有別,卻調度有方,以稚拙的筆意寫出,既沉著古穆,又透著幾分生澀,天真自然,通過朱與白、圖與底的相互擠壓、互為映襯,共同營造出一副蒼渾瑰奇的意象。朱文筆觸生動拙樸,白處空靈,更顯悠遠,貌古而神虛。

逢元之印

此印取漢法滿白文私印,用刀酣暢沉雄、方圓兼備,刀痕顯露、不計工拙;字法則以摹印篆為基礎,參入隸書以簡省字形,如「逢」之「辶」部作兩點連一曲筆,字形簡樸又頓生活潑之趣。四字滿白文不作均分,而是略有大小、欹側、伸縮,如「印」字之收縮,與「元」字讓出一塊楔形留紅,便有生趣;「之」字之升與「逢」字之降,便有波瀾。蒼渾古拙中能見機敏巧思,真乃大家!

火中蓮

此印取法秦小璽,依文字筆畫多寡分割印面,依次劃界。用刀細碎縝密,惜力如金;結字方整充實,拙中見巧。「火」、「中」兩字筆畫較少,結字飽滿稚拙,「中」字中豎幾不出頭。「蓮」字於飽滿中有伸縮、粘並的變化,故而留紅能與「火」、「中「兩字協調,不至於墜入左右簡單對比的惡趣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諧共生,方是高妙之境!

真水無香

四字迴文排列,方能作對角呼應,平正峻拔,鋒棱有威。刀法俊俏,態度倔強。文字不論繁簡,古今雜形,熔於一爐,鑄造不凡的品格,尊師而顯自我風采。「香「字見《六書正義》字形簡古,既呼應了右上部,也與其它二字造成疏密對比加強了印面結構的結密感;「無」字長腳殘損、擺動,頓見空靈,既打破了橫平豎直的僵局,步入虛幻,又極好地緩解了對角的疏密對峙,透著一股幽遠,密處不顯其密。

昌化胡栗

該印長線紛披,婉轉流暢,極見情性。朱與白相互生髮,留白具流動感,形狀柔和,線條一波三折,相互粘連,四通八達,極盡漫延生長之勢。全印由幾筆長線蕩漾開來,連接全局,接續四方。字元的運用調度有方,間或使用古文則更增奇詭。如此用意,又能不至繁瑣,不見庸俗,反而圓滿大度,曲盡其妙,則彌足珍貴了。

兩峰

此印刻贈羅聘先生,圓形美妙,生動幽默。兩字並成一組,類似先秦璽的合文,再加上邊線的參與,共同構築成一副神完氣足的和美畫圖,神態安詳,別開生面。朱與白相互生髮,朱文構形美妙,眉目傳神,留白悠遠空靈,情深意足。上邊線的殘損,極其透氣,張力十足,意象超凡,令人過目不忘。

黃易

(1744—1802),字大易,號小松,又號秋庵,浙江仁和人。樹穀子,監生,官濟寧同知。工書,嫻熟隸法。隸書摹《校官碑額》,小隸有似《武梁祠題字》。精於博古,喜集金石文字,廣搜碑刻,繪有《訪碑圖》,並著《小蓬萊閣金石文字》等。故隸法中參以鐘鼎,愈見古雅。撫印為丁敬高足,有出藍之譽,與丁敬並稱「丁黃」。山水法董、巨,冷逸幽雋,以澹墨簡筆寫取神韻,而有金石味。兼工花卉,宗惲壽平。官濟寧時,一花片葉皆能於質庫易錢。間作墨梅亦饒逸致。

茶熟香溫且自看

此印形式感獨特,字元的運用以及排列皆為了這種特殊的效果而展開。空間分布勻整,有西夏官印意趣,氣息安雅,於恬靜中見透潤。這種意象的營造,來自於黃易深厚的金石學修養。文字強調橫勢,弱化豎線,「香」字隸書,「溫」字通假,有助於這種秩序的建立。「熟」字殘損,留白增多,與「自」字遙相呼應,而上排三字留白相互滲透,連貫左右,則更見水乳交融了。

戊子經元

此印文字來自漢篆,格調高古,有別與常規元朱文,自有一股蒼鬱、隨和之氣。空間分布勻整,「戊」字首筆與「元」字首筆相連續、分割印面,明確各字。通過弧線、圓形的設置做對角呼應,協調整體,連貫左右。用刀沉穩、以切為主,節奏舒緩,刀筆相融,剛柔相濟,圓中寓方,共同譜寫出朱文篆刻的新圖式。

湘管齋

此印依照徐渭《水墨芭蕉圖》上「湘管齋」印為粉本而制。可見前賢涉獵多方,對印章的各種形式,多有留意,且能不受流派限制,刀筆遊走,信從心意。三字比之原印更見圓融,分朱布白相映成趣,線條舒展大方。「湘」字第一筆與「齋」字右邊線,弧勢相背,姿態相接,一波三折,既分割了左右部,又激活了全局。各字間的相互往來也由此生髮、繁衍。全印以切刀完成,更增意味,既古味盎然,又活靈活現。

奚岡

(1764—1803),初名鋼,字純章,後字鐵生,號蒙泉,別號奚道人等,浙江錢塘人。祖籍安徽歙縣,從小隨父親寓居錢塘。工書法,行書、草書、篆書無一不精,其成就最大的是篆刻和繪畫。在篆刻上,他宗法秦漢古印,推崇丁敬,筆法拙中求放,布局善變,古樸雄健,並善用切刀,領浙派篆刻陽剛風氣之先。奚岡在繪畫上也有很高造詣,名重一時,代表作有《春江棹舟圖》、《溪山素秋圖》、《溪山秋靄圖》等。生性耿介,終生不仕。著有《冬花庵燼餘稿》三卷。

奚岡言事

此印師法漢印,又能旁滲唐宋官印,方正平和又不失靈動,兼有漢磚紋樣的裝飾意味,方寸之間藏納多方。該印橫平豎直,平直線多,而不見呆板,全賴切刀之力,線形小有波折,線構稍有錯位、扭曲,於平和寓張力,又施加崩線,使全盤皆活。「奚」下殘損,和「岡」字並成一組,則迷幻全局,引人注目了。

秋聲館主

奚岡自謂此印師法倪元林「朱陽館主」印。然比之元人印則更見抒情,凸顯了小篆婀娜多姿的體態,也展現了印家驅使刀筆如遊走,盡情慢延又左右逢源、互為照應的高妙手段。全印四字妙趣橫生,弧線配置極為嚴密。「秋」、「主」疏朗,時見詼諧;「聲」、「館」茂密祥和;「館」字活潑。由是雖錯角對峙,又能緩和全局、團成一氣,展現出疏密有致、安詳和美的局面。

鐵香邱學敏印

奚岡通過此印表達了力避宋元印章的妍巧,追求漢印的朴媚、氣渾神和的審美理想。此印外形瘦高,文字強調橫勢,參以隸意,弱化縱向線和印章的右邊線,省減印章左邊界,於平和之中蘊奇致巧思,加強內在張力,蒼勁奇崛。以切刀為主,間或殘損、敲擊,線條蒼澀,氣象幽遠,有兩漢磚瓦文意趣。

龍尾山房

此印師法元朱文,而能上溯兩漢,文字涉獵多方,有瓦當文字的奇思,又有殳文的婉約。線條迴環往複,極盡迂迴之妙,形式感強,不同反響。章法上對角呼應以助其錯落有致。留白勻整,具流動感,與朱文弧線相互生髮,盪起迥腸,優美婉轉。弧線組合別有用心,「龍」、「房」相從,「房」、「山」相背,和而不同,筆致綿長,情意悠遠。

陳豫鍾

(1762—1806),字浚儀,號秋堂,浙江錢塘人。出生於金石世家,收藏頗豐,喜作蘭竹,篆書得李陽冰神韻,遒勁工挺,篆刻取丁敬及漢印法,典雅工緻,增益修飾,和陳鴻壽年齡彷彿而結為至交,並稱「二陳」。癖好金石文字,精於墨拓,收集拓本數百種。著有《古今畫人傳》、《求是齋集》、《求是齋印集》等。

琴塢

二字相互穿插,意象迷幻。「琴」字上升以連結左部,使下方留白增多,遂使畫面有了視覺中心。正是這一處白地,形狀明確,全印滿堂生輝,提升了該印的品格。分朱補白也由此展開,印章左下部字元的運用,化解延伸了「琴」字斜筆,「烏」字橫弧排疊,又巧設留白,照應了右部。二字可做一字觀,內部排線、布白,妙趣橫生。邊線虛靈,配合二字,雖精謹嚴密,卻也妙趣橫生,有先秦古璽跌宕多姿的風神。

洗翠軒

該印極似兩漢刻金子文,清新雋永之氣撲面而來,形象清新,剛柔相濟。文字組合自然大方若不經意,而匠心獨運,有別於常規圓朱文,受秦漢金石器物的影響,而能古為今用,自出機抒,構築不凡的境界,品格獨立。三字以平正出之,又巧設弧筆,活胳全局。互為照應。原石經火,故邊界殘損,不復原樣,更增古意,有秦漢舊物風神。

盧下鳧印

此印氣象在明清之上,直抵兩漢。有漢私印「巨蔡千萬」遺韻。用刀流暢,風姿綽約。四字作對角呼應,疏密有致。留白巧思,「小」字大白,不復纏綿,遂使全印為之一亮,具韌性和張力;「印」字上部筆勢既延續了「鳧」字的弧筆,也因此留出了一處白地,照應了左上部,使留白相映成趣。四個邊角的處理也各具風情,或迷幻、或虛實寫盡婀娜委婉,傳達著刀筆間的風韻萬千。

陳鴻壽

(1768—1822),字子恭,號曼生、曼壽、種榆道人,浙江錢塘人。拔貢,溧陽知縣、江南海防同知等。能詩文,擅長書畫,行草篆隸都有自己的風格。陳鴻壽好金石碑刻,收藏甚富;又以製作紫砂壺著名,人稱其壺為曼生壺。著有《種榆仙館詩集》、《桑連理館集》,篆刻有《種榆仙館摹印》、《種榆仙館印譜》等。篆刻宗法秦漢璽印,旁及丁敬、黃易諸家,與陳豫鍾齊名。

濃花淡柳錢塘

此印擬漢印,而刀法、結字又是自家把式,隨意點染,自有一股英邁之氣,古質而今研。六字隸意極濃,有漢刻石風味,又有鑄印的漫漶、流動,情緒飽滿,體態豐腴。線條有藏鋒、陸鋒之變,筆觸豐富。通過排疊、穿插、刀筆間的細膩變化,產生了美妙的形狀。白線與留紅的起伏產生了韻律和節奏。線條的瀰漫和崩殘使得全印更加渾然一體,疏密有致。

江郎山館

此印排列方整,是浙派家風。文字來自漢篆,然用刀極度張揚,短刀碎切,線條鋒芒畢露,線質勁爽,充分表現出切刀所帶來的視覺感受,如衝鋒陷陣,跌宕恣縱。全印動感十足,點線凌厲,而白處險勁,刀勢起伏。朱與白相互推進,共同營造出「秀橫獨出,平岡迤邐」的紙上佳構。

靈花仙館

此印師法漢鑄印,結字茂密,骨肉停勻,有機地將漢鑄印的漫漶天成與切刀法所能展現的豐富意象融合在一起。線條或遊走,或瀰漫,相互滲透,擠壓出「靈、花、仙」三字留紅,營造出變幻莫測的印面效果,刀筆遊走時留下的多處小紅點,有若繁星,閃爍其間,光照全局。

南宮第一

該印古雅華美,有鐘鼎紋飾意味,貌古神虛,分朱布白出神入化,意味渾長。四字排列自然大方、嫻雅。雖各據一方,但不見鬆散,留白相互滲透,迂迴流走。「一」字橫勢極強,撐足兩邊,巧妙穿插,張力十足。全印形式意味適合,動靜相宜,剛柔相濟,雍容華麗之氣撲面而來,令人神往。

趙之琛

(1781—1852),字次閑,號獻父,別號寶月山人,浙江錢塘人。嗜古,長於金石之學,篆刻早年師法陳鴻壽,後以陳豫鍾為師,兼取各家之長,以工整挺拔出之,尤以單刀著名。亦工書善畫,媲美奚岡。山水師黃公望、倪鑽,以瀟疏幽淡為宗。花卉筆意瀟洒,點色清雅,饒有華岩神趣。間作草蟲,隨意點染,體態畢肖,為寫生能手。晚年喜畫佛像。著有《補羅迦室印譜》。

君修讀

趙之琛於此印側自云:「次閑為君修仿宋人印。」道出了此印淵源,但是該印與覺的宋人印章又有不符,只是文字來自宋人郭忠恕等編撰整理的古文奇字,體現了趙之琛的好古情懷,亦可見其對於古文字造型的敏感。而依照宋元古印的方式印化成此,則可見其分朱補白的能力和對於印章圖式的開創之功了。

蓮志

此印取法三晉私璽,而又三變。一變在邊,三晉私璽多為厚邊細文,意在對比;此作則邊與文粗細相近,邊作殘爛,意在生拙。二變在文,此印雖是取法先秦私璽,部首寫法卻時見摹印篆之形,如「蓮」之「艹」;「志」之「之」部,作小篆之「之」。此種古今合一的手段,浙派印家常用。三變在刀。三晉私璽用刀爽利,線條挺括,精神張揚;此作則用刀碎切,線條殘爛,精神內斂。善師古者必善變以合於己意。否則,如參死禪,必死於句下。

徐楙子勉父信印長壽

此制仿漢印,形製雖小,卻氣象不凡,有爛銅印的渾樸蒼茫,比之次閑它作更見隨意而另有別調了。九字印最忌平板,而次閑此作,虛實相生,立體感強。邊角殘損,形象虛幻,突出了中部「楙父」二字的厚實,虛實對比強烈,具力量感。用刀清晰明確,毫不含糊,以穩健的手法構築此意象,渾厚而華滋。

誦先人之清芬

此印自雲師法何震,自然大方而稍加圓飾,六字排列自然,左右兩邊稍有呼應,筆勢有往來。用字采漢籙,端莊樣和,自然大方。一改往日用刀的挺勁秀美,輔之於浙派先賢含蓄、蒼渾的用刀之法,成就了此印疏朗婉約,拙樸虛靈,古穆高妙的境界。

錢松

(1818—1860),本名松如,字叔蓋,號耐青,晚號未道士、西郭外史,浙江錢塘人。善作山水花鳥,尤其精行、隸二體,篆刻法丁敬、黃易和陳鴻壽諸家,後復歸秦印,嘗摹漢印二千餘方,廣收博取,融會貫通。其作品章法出新,而刀法則能總結前人經驗,以切中帶削的方式表現出線條的立體感,在「西泠八家」中有開宗立派的面貌,吳昌碩亦受其影響。著有《鐵廬印譜》。

臣繼潮印

此印擬漢印,兼具封泥之妙,展示了叔蓋對印邊定式的自覺追求和突破,啟發後來。四字采自摹印籙,分布均衡,自然妥帖,印文與邊界呈現出各種美妙的變化,或連邊,或漫漶,借邊、崩殘,筆斷而意連,髙古拙樸。短切碎刀的運用,出神入化,盡顯封泥意趣。

范禾長壽

此印擬漢鑄印,隸意十足,類似漢碑的渾厚古拙。運用切刀,使線形波磔起伏,瀰漫恣肆,與千載往來。朱與白的相互擠壓,把橫平豎直的線構變得縱橫萬象。「范」字「水」旁留紅伸至「巳」字內部,極為美妙,是為印眼,使紅白相互映襯,形狀迷幻。「禾」下留紅,空靈透氣,使全印疏密有致,猶有張力。

壬辰叔子

該印婀娜多姿,曲盡其妙,長線紛披,直、弧搭配匠心獨運,直線使其穩定,弧線相互粘連穿插,頋盼呼應,一團和氣。四字排列對角呼應,以「尗」字末筆連接「辰」字左弧,分割左右;「尗"字右邊三筆收筆處延續至印章右部,手法明確,形象簡古類似青銅器紋飾。短刀碎切使線質更具蒼澀,虛靈,猶如銅銹,瑰麗多姿。

解社范叔

此印作法,浙派常有,然叔蓋此制更為茂密,縱橫交錯,朱白相映成趣。紅白互為生髮,筆觸蒼勁有力,細膩多變,立體感強,心力所聚全在白處,形狀明確,意味深重。構形迷幻,刀工嫻熟,筆觸排疊有序,隨之搭建出一片又一片新奇的空間。

大小二篆生八分

此印有漢金文意趣,文字類似漢鏡銘文,而刻痕不露斧鑿,又具磚瓦文風貌,叔蓋作印好奇古,廣覽博採,為我所用。七字排列任其筆畫多寡,佔位不均,字字獨立又相互照應,留白相互滲透,連絡全局,又擠壓紅線,使其具有浮雕感。用刀輕行,節奏從容,切中帶削,渾茫一片。

文章有神交有道

此印語浙派前輩多有所作,然各異其趣,叔蓋此制有浙派常法而又能上溯漢印,多方滋養,風神茂密。章法排列分級疊加,有層次感,用刀長沖帶切,接痕或隱約,或清晰,線條凝重滋潤,形狀細膩豐富,間或起伏,間或露鋒,既有漢印風神又具自家把式。

丙戌生

此印似漢碑篆,而更為妖嬈,穿插組合大似青銅器紋飾,而更為有序。整體布局以軸對稱穩定局面,並有序地展開弧線配置,動用盤旋、穿插、粘連使字組異常活躍,形狀神秘。突出了筆劃分割出的空間,彰顯美妙的留白,幽遠且深情,營造出了迷幻纏綿的朱白視界。

楊季子圖書印

此印有秦漢磚文意趣,擬朴蒼勁,轉折方硬,開圖書鑒賞印之別調。運刀切中帶削,線條瘦勁而明快,輕淺取勢使線條更具立體感,細膩豐富有金石意味。字元運用,採用多方,融合古文,易圓為方,結合金石材料,借古開今,展現自家風貌。把形狀各異的文字外廓,隨機處理成一個個雅緻的場面,但是有意味的象形文字與規整的結構之間,仍然潛在著一股張力,融合成動人的整體。

胡震長壽

此印擬漢滿白文,飽滿圓融,渾厚華滋。刀筆節奏在一派從容安閑的狀態中展開,優遊不迫,手法嫻熟。用刀沖切結合,筆觸細膩多變,文字形象古穆。在沖、切刀深刻明確字形後,輔之於披削,進一步修飾線形,整理留紅,以至印面層次豐富,淺披的線條坡度平坦,加上鈐蓋時印泥的堆積,營造出朦朧、虛幻的效果,從而有水墨淋漓的意趣,又有古銅印澆鑄出的立體感。

稚禾八分

該印擬元人印而更張揚,真氣瀰漫。線條構成以相背的弧線組合為字元單元,運用在印章的各個角落,繼而輔之以斜線,穿插粘連,又造成了眾多陌生而美麗的字組,中宮收緊, 筆畫沿中都往四周擴散,呈放射狀,邊線隱去,消失在遠處。該印利用簡單得近乎貧乏的弧線和斜線,不帶一筆平直,穿插組合成異常美妙的奇詭造形,倚古而不執拗,深入人心。

龍岩

該印有元朱文遺意而更見樸拙,觀其印麵線質斑駁,有如漢碑之風化殘濁,又有磚瓦文的渾穆高古,極其抽象。二字排列,重心偏上,線條分割配合空間關係,上部緊密布白勻稱,下部舒展,空靈透氣。用刀切中帶削,輔之以敲擊、磨擦,雖千雕萬鑿而渾然天成,既雕既琢復歸於朴。

小吉祥室賞真之音

此印以漢碑入漢印,古穆雄渾,不拘於形似漢印,只在乎精神的往來,直接在漢刻石中感受文字的風神,以刀代筆,譜寫出獨特的篆刻理想。文字排列有如書寫,隨意而流動,體現出一種新的節奏。線條刻制筆筆圓渾,朱白相互擠壓,使筆觸極富立體感,何外漲出,有漢刻石的蒼茫意韻。線條刻制以沖刀為主,再沿著坡面作披削,營造出崩殘漫漶的氛圍,有水墨淋漓之趣。

「西泠八家」所領「浙派」篆刻,在歷史上綿延近150年,開啟近代篆刻之先河,並在江浙一帶薪火相傳,1904年西泠印社的設立,便與「西泠八家」文脈相連,淵源極深,印社中人無不對八位先賢推崇敬仰,其間效法研摩者,舉不勝舉。縱觀西泠印社的發展全過程,「西泠八家」之影響貫穿始終,並在其歷史沿革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師書苑 的精彩文章:

張敬修 小楷《道光十五年殿試巻》流暢公正 清秀典雅
高進書法:古今勵志、修養名句,文好字更好!

TAG:京師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