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新加坡華人為何必須放棄華語方言,統一學習華語普通話?
新加坡是一個以華人為主的移民國家,這些華人移民來自中國南方各個城市,有的人講廣東話,有的人講福建話,海南話、潮州話……據統計當初新加坡一共存在至少14種方言,但是從1979年開始,李光耀開始在新加坡推動華語運動,他要求新加坡華人必須放棄他們家鄉的方言,統一使用華語普通話。這是為什麼呢?新加坡人為什麼不能用自己親切的「鄉音」交流?李光耀制定這個政策的背後有什麼樣的考量?
首先,方言不利於擁抱世界。
李光耀不僅認為應該放棄華語方言,他還認為那種「新加坡式英語」同樣是要不得的。當年,新加坡人廣泛地使用英語後,英語一度被新加坡化,人們根據自己母語的句法擅自破壞英語原先的句法和發音,他們所講的確實是英語,但是其他英語國家的人都聽不懂。李光耀認為這是要不得的,因為新加坡太小了,它不是美國,它沒有「資格」像美國人發明美式英語一樣發明新加坡式英語。
同理,華語方言也大概是這個道理,新加坡必須使用那種被13億人使用的華語普通話,必須使用那種聯合國唯一亞洲官方語言的華語普通話。新加坡必須擁抱世界,而不能等著世界去擁抱他們。
第二,方言不利於各地華人之間的團結和凝聚力。
當年移民到新加坡之後,使用同樣的方言的華人們自然而然地聚集到了一起,形成了一個個的方言群和方言勢力,如果不加以控制,他們很容易就會變成一個個的小幫派和小山頭。也就是說,方言實際上已經把華人社會「分裂」成了至少14個部分,每個部分都各自為陣,有自己的驕傲和歸屬感,實際會導致整個華人社群無法發揮他們最大的潛力,有時候甚至會走向對立。如果能用一種共同的語言——華語普通話將他們聯繫起來,這無疑會對華人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方言不利於雙語教育。
一個普通人一生能掌握多少種語言呢?TA一定可以熟練地使用自己母語,相對熟練地使用TA的第二語言,使用第二語言的能力一般來說都弱於使用母語的能力。學習兩種語言已經很吃力了,如果一個人從小使用方言,長大後學習英語,之後再學習華語,華語就成了「第三語言」,這樣華語能學好嗎?
第四,方言「缺乏文化含量」。
我們這裡討論的只是新加坡的方言,新加坡的方言像福建話、潮州話、客家話、海南話等都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它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它們的「語」和「文」是分開的,當語言失去文字,它就只能存在於當下,無法被寫在紙上跨越時間和空間傳遞到另一個人那裡。而且,華語普通話背後的文化一定是比各地的方言深厚很多的,直白一點說,方言一定不能完全具備普通話背後的那些精神和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