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天山1號冰川,這群人守了61年!

天山1號冰川,這群人守了61年!

它,海拔3543米,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最高的氣象站;它,少水缺電,是國家一類艱苦氣象站;它,守護著烏魯木齊河的源頭1號冰川;它,就是大西溝氣象站。

1958年,這座氣象站「呱呱落地」,今年剛過甲子的它,與新疆105個國家級氣象相比,卻風華正茂。因為,有一群氣象工作者用滿腔熱血守護著冰川。6月28日,記者跟隨維護、更新氣象設備的工作人員,走進了這座守望了冰川61年的氣象站。

1

缺氧不缺數據

6月28日6點,天色未亮,大西溝氣象站站長買買提?阿布來提與6名同事出發,在崎嶇山路上顛簸近4個小時後,抵達這個冰川之畔的氣象站。

「現在站上觀測自動化,不再需要有人值守,我們定期上來維護、更換氣象設備。」買買提說。

這裡地處天山的天格爾冰峰山腰,緊靠烏魯木齊河,空氣稀薄而清冽。周圍50公里禁游、禁牧,放眼望去,一片寂靜。儘管是夏日,山間的風卻又冷又硬,加之強烈的紫外線照射,凡是裸露的皮膚,皆能感到針刺般的疼痛。

一進觀測場,大家就有條不紊地忙碌起來。

「主站溫度12℃,濕度38%!」買買提拿著對講機分享數據,兩台電腦同時實時監控主站和備站數據,確保安全。

48歲的副站長李輝腰間別著儀器和工具,小心翼翼地緩爬至11米高的鐵塔。

身處高海拔地區,每升高1米,身體都有反應,只有慢下來,才能減輕不適。他嫻熟地取下風向風速儀,用滑輪送至地面,再將新的儀器裝好。

而在地面這邊,正查看地溫表的哈不拉哈提突然嘴唇烏紫、面色蒼白,慢慢蹲了下去,趴在工具箱上。接過同事遞來的水,他潤濕了起皮的嘴唇,又緩緩合上眼睛調整狀態。

哈不拉哈提剛畢業就與大西溝氣象站結緣,彼時這裡尚需有人值守,他一待就是8年。儘管高山反應強烈,每次上山都像是「受折磨」,他從未當過逃兵。半個小時後,他小心起身,繼續分揀線路……

時至中午,一塊饢就著冰冷的瓶裝水,就是每個人的午飯。大家邊吃邊干,終於在午後完成全部任務。

由於1號冰川海拔高、人為干擾少,大西溝氣象站的數據極為珍貴,對天氣過程的指示和預測作用顯著,是全國乃至全球氣象觀測站網的重要站點之一。在買買提和同事看來,不管多苦,只要為記錄全球氣候變化積累、貢獻寶貴資料,就值得。

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幾代冰川氣象人一脈傳承的精神內核,不曾褪色。

2

延伸對話只為更懂冰川

當日17時,天空飄起細密的雪花,一架無人機騰空而起,「嗡嗡」的鳴響聲,劃破了冰川的寂靜。無人機盤旋在海拔4340米高度,用14分鐘拍攝、記錄了方圓約500平方米的冰川樣貌。

「這是我們第一次使用無人機!」烏魯木齊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普宗朝介紹,大西溝氣象站主動增加「自選動作」,承擔1號冰川變化的拍攝任務,用來對比分析冰舌位置、研究氣候變化,今年是第九個年頭。

隨著氣象信息採集、傳輸自動化技術提高,2016年3月1日,這裡從人工觀測轉為無人值守的自動化模式。常規業務輕鬆了,氣象人對冰川的了解反而加深了。

1號冰川是相關國際組織在全球範圍內重點監測、用以研究氣候變化的10條冰川之一。而隨著1號冰川自然保護區建設推進和烏魯木齊市生態環境保護加強,大西溝氣象站的觀測數據在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持續生髮出新價值。

從2013年起,普宗朝就將視角轉到這一層面,參與起草了1號冰川自然保護區建設的規劃;2017年,他又帶著一班人研究了烏魯木齊河源氣候變化對1號冰川退縮及河流徑流的影響,引起政府和學界關注。就在不久前,普宗朝在站上邂逅了一隻小狐狸。他認為這是當地生態環境向好的信號

思路不斷擴展,路也越走越開闊。增加自然物候觀測,開展積雪參數觀測,添置GPS水汽通量觀測儀器……這裡已成為研究天山山區氣候和冰川變化、支撐生態保護與治理的前沿陣地。

61年來,從有人值守、日夜陪伴,到延伸對話、更懂冰川,大西溝氣象站非但沒有式微、沉寂,反而在支撐科研方面蓄勢發力,引人注目。

3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抬頭見冰川,低頭亂石灘,取水跑斷腿,冰中找水源。」在大西溝氣象站待了40年的老站長沙志遠,曾如此描述這裡。

在自治區氣象局曾拍攝的一部紀錄片中,有這樣一個畫面:一間僅有爐火閃爍的漆黑小屋裡,氣象人把三輪車拉來的冰塊砸碎,放在爐上的水壺裡「咕嘟咕嘟」地融化……2016年以前,這裡的生活用水都要到40公里之外拉運,一旦大雪封路,只能就地取用融化冰雪;由於沒有供電線路,用電只能依靠太陽能和油機發電。

不僅如此,家常便飯式的高山反應,長期吃不上新鮮蔬菜,遠離親人的孤獨清冷——大西溝氣象站的「苦」,曾值守於此的氣象人皆能逐一道來。

而今,儘管不用日夜堅守,大家仍要每月至少4次上山維護儀器、排除故障、取回數據,最多的一個月來過13次

「一般人可來不了這兒!」大西溝氣象站的「新生代」、29歲的小夥子陳亮,當年擇業時完全有更好的選擇,卻來到這裡。初來乍到時的一次「下馬威」,讓他至今難忘。

2018年元旦,陳亮和站長買買提等3人上山排除儀器故障,行至距離站點10公里處,經過了一塊1米厚、籃球場大小的冰面。誰知道,車剛爬上冰面就開始打滑,直接側翻到30米下的懸崖!

大家驚魂未定地爬出車子,買買提忍痛爬到附近最高的山上,最終搜尋到了通信信號,得以向外求救。那個深夜,他們在一個廢棄的蒙古包里抱團取暖,直到天亮才等來救援……此後每年的11月至次年5月,這段10公里的路,他們必須靠雙腳徒步上山。「在山上,生活圈子小了,扛擔子的膽子卻大了!」陳亮笑言道。

曾先後在兩個地(州)艱苦台站堅守過14年的李輝認為,大西溝氣象站是他待過最「苦」,卻又最「不苦」的艱苦台站。「大城市也有孤獨,小站也有合力。這裡業務單純,有兩位高工做榜樣,年輕人也活力十足,讓人能『待得住』。」

每個人的背包里,都備著治療心臟病的藥物;每個人,都在這裡找到了事業和心靈的歸屬。他們與冰川的對話,還將繼續,還將深化,還將升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氣象報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氣象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