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神機妙算的風水師?先了解何為「泄露天機必遭天譴」!
道訊法訊
1.中元節地官聖誕 | 龍虎山天師府中元普度、消災赦罪齋醮法會
...
一、風水師鐵律
1、五不:
不妄言;不妄作;;不自用;不點真龍乾坤穴;不泄天機。
2、五要:
與人為福;扶貧濟弱;懲惡揚善;保護地脈;謹慎授徒。
二、風水師積德與損德
1、積德:
與人為福;扶貧濟弱;救人於危;不欺不詐;守口如瓶;福德相當;護地有功;匡扶社禝。
2、損德:
誤人為禍;福德不配;貪為已用;存心害人;詐騙錢財;風水鬥法;助紂為虐;亂點龍穴;損泄地脈。
三、地理古訓
求福造福,誠意為先。風水可鎮不可掘,怨家宜解不宜結。大地宜用對法,發福還須時運。小地看福德,大地看機緣。大貴不過二朝,大富不過三代。地師唯做功臣,莫為罪人。一人坐轎眾人抬,一家富貴千家貧,一將功成萬骨枯。植樹獲蔭,注水開源,請人看地當以酬謝。氣貴純正專一,一運未盡忌可另取,地雖富貴卻不宜貪多豪取。風水輪流轉,富貴均有時。
1
求福造福,誠意為先。
請人看風水,還是替人勘查風水,二者均須誠心誠意,心之不誠即念力不純,氣則無所定,陰陽二氣不媾合,何談獲福。
2
風水可鎮不可掘,怨家宜解不宜結。
忌用風水術造成他人結怨之事,忌無端破壞他人風水地脈。因天地間的興衰盛敗自有定律,忌人為改變、破壞。
3
大地宜用對法,發福還須時運。
取用大地,宜合天運、地運、人運,吉地更須吉造,方可發揮作用。大地忌隨意自用,真地忌輕取亂扦,即使只在旁邊作取,若地脈破壞,龍穴無氣而廢,禍則由此而生,同等於泄露地理天機給世人。
4
小地看福德,大地看機緣。
貧者取富局,危者取平局,愚者求智局,智者取貴局,富者求丁局;貴者求穩局,各取所需,但福薄緣淺、時運未到者忌佔大地,大地宜看東家自身的福德、時運、機緣。
5
大貴不過二朝,大富不過三代。
官職再大,亦不超過兩個朝代;不論多大富豪,亦不過百年。世人得權勢時,宜收斂自律,居安思危,更忌仗勢欺人。
6
地師唯做功臣,莫為罪人。
地理風水,是社會貧富貴賤差距之自然調節術,是社會形態轉變的催化劑。既能造福眾生,亦可造成社會動蕩、爭鬥、分化,故點大地宜慎重,若催出姦邪反為造惡。
7
一人坐轎眾人抬,一家富貴千家貧,一將功成萬骨枯。
少數人獲得富貴,必有大批人的付出或利益損害,故大地非有大福大德之人不能享用,即便有人強得之,其發福則不長久,最多初代見驗,二代必敗之。
8
植樹獲蔭,注水開源,請人看地當以酬謝。
風水師在替人催運造福時(指大地),過多泄露地理天機,違背自然運轉規律,便或多或少地消減自身福德,加上風水師用的羅盤,是一門法器,內有先後天八卦,羅盤每次啟用,是風水師與東家雙方的一種契約,故風水師開盤測卦,須得到一定回報,否則雙方均不利,或無應驗。
9
氣貴純正專一,一運未盡不可另取,地雖富貴卻不可貪多豪取。
地理風水催人發福,在於形氣運之合,因形察氣,以氣定局,氣貴生旺,氣乃天地自然之精微。須符合天地運作「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循環規律。故大地不可貪多豪取,地理之術是用來救貧、解災、興業濟世、匡扶社稷。
10
風水輪流轉,富貴均有時。
氣運有定數、枯榮自有時。故得大地者,忌得意忘形,忌為非作逮。未得先天風水之助而處於困境者,亦無須怨天憂人,唯作後天風水之努力,唯行善積德,便有明師指點,得時來運轉之勢。
三年尋龍,十年點穴。
風水是門實踐的大科學,光有理論是遠遠不夠的。古代地師是憑兩條腿跑遍名山大川的,必須親自用腳去量,沐風櫛雨,十分辛苦。這條行規就是說:勘察來龍去脈大環境,至少得用心花三年時間去跑;點出一個真正好的地方,至少得下十年的苦功。以前的風水師是極度負責的,這就是為什麼那些一代宗師勘出的宅子可以千年不衰——用心的結果。
當代一些混飯吃的風水師給人勘宅時,走走過場,實質的工作什麼也沒做,卻拿大把鈔票。這是極不負責的行為,為專業的風水師所不齒。
醫藥不明殺一人,地理不明殺全家。
作為一名風水師責任重大,絕對馬虎不得。醫生醫錯了頂多殺死患者,而風水看不好,禍及客戶全家。這個責任,風水師要明白,這個惡報誰也背不起。
數術者宿命——四大殘缺(殘、病、窮、鰥寡孤獨)
中國有諺「泄露天機必遭天譴」。意思是說,擅自改變他人甚至整個社會正常的發展軌跡,即使是善意的,也要遭受天譴。因為凡人智慧有限,只能窺見一斑,不能了解全局,自以為善意改變某人的命運,但「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家飽暖千家怨」,連鎖反應會改變更多人的命運,是好是壞就難以掌控了,所以老天要譴責。而數術者最容易泄露天機……所以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好命師非盲即瘸,水平高超的預測師也很多體弱多病。
而背負著客戶全家幸福的風水師,受這四大殘缺之苦的機會更大。
鄭重奉勸要錢不要命的非專業風水師,為了您個人及子孫後代的幸福,慎重反思吧!
封紅
風水師收到豐厚的紅包其實有道理,正因為每次執業風水師都要肩負極大的責任,都要付出艱辛的勞動,所以獲得福主的紅包並不過分。
然而,封紅的意義絕非這麼簡單。因為各地、各派的規矩不同,本文只從宗教一方面論述。
風水涉關天機,而在因果上,主顧關係與債務關係不同,一個紅包可以轉換很多東西,有時風水師不得不受,不受反損,即使至親骨肉也是如此。
而宗師接受的是功德費,因為他們不昧因果,明白數術行業的危害,所以拿此費用去做功德,並非為了自己。
這就是說,作為風水師,紅包不得不收,收了就擔了通天的責任,絕對不能瞎收,拿人錢財不與人消災,必會自食惡果。
這裡面涵納的,就是為何歷史上的風水宗師最後不是入道就是入佛的原因。
楊公行規—忠臣、孝子、義士、節婦
風水師不是唯利是圖的。風水行業的祖師楊公筠松,為上述四種人看風水是不收費的。他老人家的規矩是富者多收,貧者少收或不收,而做出來的陰陽宅,又的確讓人大發富貴,所以世人尊稱「楊救貧」。
這裡為何又可以不收呢?因為這是去邪扶正做功德,這個因果楊公能背得起。因此,在收受紅包上,風水師當有所為亦可有所不為,不必受行規束縛,扶危救困的事應當多行。楊公千載之下盛名不衰,是有其道理的。
嗣漢天師府 | 道教祖庭
福生無量天尊
轉發分享 功德無量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迴向給文章轉發者及眾讀者···
小編提示
道教繼承了我國古代神仙思想;長生不死,修真成仙,成為道教的主要思想和修鍊目的,因此道教十分重視醫藥和養生之術。本文介紹了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等人在醫藥學方面的成就,並從服食、辟穀、導引、行氣、房中五個方面論述了道教的養生健身之術,辨析了其中的科學因素與虛妄夸誕之說。文章認為,道教在醫藥和養生方面有不少科學的有價值的東西以及寶貴的經驗和知識,應珍視這份文化遺產,加以發掘和整理,剔除其虛妄迷信因素,發揚其科學內容。
生死問題是人生哲學上的重大問題。生必有死,雖是辨證發展的必然規律,但人的慾望總是希望延年益壽,尤其是剝削階級的最高統治者,總是希望長期保持富貴榮華、驕奢淫逸的生活,貪婪地追求長生不死。春秋時代,齊景公就說過:「古而不死,其樂若何?」(《左傳》昭公二十年)戰國時,出現了一批方士,為了迎合王公貴族求長生的心理,於是編造出海上有長生不死之葯的謊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齊國的方士徐福等上書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許多仙人都住在那裡,如能到達,可以求得神仙和不死之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徐福領著數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又派方士韓終等「求仙人不死之葯」。(《史記?秦始皇本紀》)經過幾年,花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結果一無所獲。漢武帝時,方士李少君對武帝說用丹砂可以煉出黃金,以黃金為飲器則益壽,可以見到蓬萊島上的神仙,於是武帝派遣方士入海求安期生等仙人。齊國的方士公孫卿又對漢武帝講黃帝乘龍上天的事,武帝聽了深為羨慕說:「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史記?封禪書》)秦皇漢武所迫切追求的就是成仙不死。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繼承了古代的神仙思想。
《抱朴子》曰:「生可惜也,死可畏也。」(《地真》)故長生不死,成為神仙是道教的主要思想,也是道教的修鍊目的。為了修仙長生,首先得卻病延年,而醫藥的作用也在治病防病,延長人的壽命,因此醫藥成為仙道修鍊的必要手段。《抱朴子?雜應篇》說:「故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以救近禍焉」。所謂「近禍」就是指人們患的各種疾病而言。早期道教如漢末的太平道、五斗米道都是將傳教與治病結合起來。由於漢末曾有幾次傳染病、瘟疫流行,道教徒利用廉價的中草藥、「符水」給人治病,使一些人獲得再生,因之「百姓信向」,教徒遍布天下。所以葛洪把「延年益壽」,,消災治病」說成道教的業務。全真道的創始人王喆說:「葯者乃山川之秀氣,草木之精華。……肯精學者,活人之性命;若盲醫者損人之形體,學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無以助道。不可執著,則有損於陰功;外貪財貨,內費修真。」(《重陽立教十五論?論合葯》)這說明學道之人必須通醫術,醫藥有助於宗教的宣傳推廣,但不能執著,以醫為業,甚至借醫藥來貪取財貨。這種不道德的行為,當然有損陰功,不可能修真成仙了。
概括起來,道教所以重視醫藥的原因有二:其一,要想修鍊成仙,必須服食煉丹,而醫藥則是服食煉丹的重要手段。其二,醫藥可以濟世活人,利用醫藥來治病救人,接近群眾,是擴大宗教宣傳影響的最好方法之一。
為了修真成仙,道教有種種修鍊的方術,如服食煉丹、導引行氣、辟穀、存神以及房中之術等等,所以葛洪說:「知玄素之術者,則曰唯房中可以度世;明吐納之道者,則曰唯行氣可以延年;知屈申之訣者,則曰導引可以難老;知草木之方者,則曰唯藥餌可以無窮。」(《抱朴子?微旨》)道教的這些修鍊方術,雖以修真成仙為目的,具有虛妄迷信色彩,但其中包含著古代醫藥和養生的科學內容。現就這兩方面分述如下。
20世紀以來,環保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重要瓶頸。道教作為我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歷來十分重視對自然環境的保護。《老子想爾注》提出了「守中和之道」、「沖氣以為和」、「和則相生」等理論。「中和」之氣具有「調和萬物」的功能,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長的重要基礎。可以說,「道」的本性就是「中和」的,是自然和諧的,只有天地自然的和諧,才會有萬物的生長和成熟。「中和之道」是道教追求和諧生命、和諧自然的重要思想資源。
從「中和之道」的和諧思想出發,道教的生態和諧理論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教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準則,反映了道教道法自然的生態倫理、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和合共生的生態建設。
道法自然:中和之道的生態倫理
「中和之道」體現了道教「道法自然」的和諧生態倫理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本性是自然而然的,以「無為」為法則。道化生萬物,皆自然無為而生,不受任何外物所制約。
「道生萬物」的生態倫理。道教認為,天地萬物都由「道」所化生,因而「一切有形,皆含道性」。萬物都按照「道」賦予它們的秉性而存在,有自然生存、發展的權利,人類沒有權利去破壞它們。人類對待萬物的態度應該如葛洪《抱朴子內篇》中所稱的「任物自然」,即遵循客觀規律,與一切外物和諧共生,以獲得人與自然在整體上的和諧。
「道通萬物」的生態倫理。道教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應該互相尊重、和諧共處,自然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道教還認為,道化生萬物,但人是道的「中和」之氣所化生的,是萬物之中最有靈氣和智慧的生物。因此,人居於「萬物之師長」的位置,為「理萬物之長」。也就是說,人負有管理和愛護萬物的職責,人的行為要符合「天道」,人應該「助天生物」、「助地養形」,使自然更加完美,使自身與自然更加和諧。
「道貴中和」的生態倫理。道教從「道法自然」的整體出發,十分重視人對環境的依賴關係。道教認為,維護整個自然界的和諧與安寧,是人類本身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要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就要確保天地的平安。「道貴中和」,就是說人類社會與自然要維持一種和諧的平衡。《太平經》強調人類若想長久安寧,就必須使自身賴以生存的地球得到和諧安寧。為此,人類就要認識自然規律,並按照自然規律去辦事,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天人合一:中和之道的生態智慧
道經稱:「天地合和,萬物萌芽」,「天地不和,陰陽失度」,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道教認為,人與自然是相互感應、相互影響的。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智慧。《太平經》認為,太陽、太陰、中和三氣和諧而化生萬物,因此在自然界中,太陽、太陰、中和三氣缺一不可。只有陰陽二氣相互和諧產生「中和」之氣,並共同生養萬物,才能有自然界的太平。《太平經》還進一步指出,人是自然萬物的一部分,也是自然「中和」之氣所生,即是說,天、地、人同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本身就有著共生共榮的關係,因此必須要互相尊重、和諧共處。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智慧。道教認為,人與自然是共生共存的,自然環境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所謂「天地不和,陰陽錯謬,災及萬民」,就是說自然生態失衡將直接影響到人類世界的生存。這種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智慧幾乎貫穿在道教思想的各個方面,如在自身修鍊方面,道教所強調的是自身的和諧,追求的則是與道合真、長生久視。再如,歷代道教徒都能自覺綠化造林,美化道教建築的周邊環境,道觀內外的蒼松翠柏、綠樹成蔭,正是道教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具體體現。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智慧。現代環境科學告訴我們:大自然具有一定的整體相關性,即自然宇宙間沒有孤立發生的現象,一切都處在相反相成、相生相剋、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係中。人與自然也是整體關聯的,因此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就是人類社會的必然選擇。道教並不反對「人化」的自然,但是主張人改造自然應受道德的約束,應對環境採取保護措施,以謙下的精神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既然人與天地萬物共存於同一個地球之中,又是一個相互依存的共同體,那麼人作為萬物之靈,就有責任和義務協調、關照人與宇宙、天地、自然萬物之間的關係。
和合共生:中和之道的生態建設
人類歷史發展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人類在享有對自然的權利的同時,應承擔起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去年召開的生態文明貴陽會議發表的「2010年貴陽共識」明確提出,「綠色發展與應對氣候變化,是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重大機遇和挑戰,也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重要內容」。
道教從「中和之道」的思想出發,進一步闡述了人與自然「和合共生」的生態倫理。《太平經》指出,人和自然萬物的生命都有存在的權利,這就是「天地之大德」。「和合共生」就是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一個基本準則,也是現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當今的中國道教界,正在積極闡發和弘揚道教的生態智慧,踐行著「和合共生」的中和之道,以全面推進自然生態環境的建設。
積極倡導生態保護,著力推進生態道觀建設。道教崇尚自然,歷來就十分注重對環境的保護。早在1993年中國道教協會召開的全國道教界愛國愛教先進表彰會上,就積極鼓勵全國道教徒「植樹造林、美化環境」,並對「植樹護林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1995年,中國道教協會參加了在英國召開的世界宗教與環境保護會議,發表了《中國道教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的宣言》,並正式加入了世界宗教與環境保護聯合會。此後,我國道教界積極行動起來,開展了全面推進環境保護和生態道觀的建設工程,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是倡導植樹造林,建立中國道教生態林建設基地。中國道教協會於2003年初向全國道教界發出倡議,計劃在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建立「中國道教生態林建設基地」。目前,「基地」已基本完成了植樹造林任務,對民勤縣的防沙治沙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是提出「生態道觀」理念,舉辦道教宮觀生態保護論壇。生態道觀就是強調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以實現道教所追求的人間仙境。2006年,第一次中國道教生態保護教育工作間(中國道教宮觀生態保護論壇前身)召開,通過的《秦嶺宣言》提出了致力於營建環境友好型道教宮觀的奮鬥目標。2007年,第二次中國道教生態保護教育工作間舉行,提出了7項具體任務,如將宮觀的土地使用和管理納入區域生態保護規劃之中等。2008年,第三次中國道教宮觀生態保護論壇召開,「生態道觀」項目得到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關注,也得到了世界宗教與環境保護基金會的支持。論壇發布了《生態道觀茅山宣言》,要求各地道觀「建立健全生態保護和宣傳教育的規章制度,大幅度提升住觀道眾的生態環保意識,最大限度地採用節能技術和材料,形成與周邊自然環境和社區人群相協調的良性生態圈」。這使營建生態道觀的活動走向更為廣闊的空間,為道教參與環境保護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
積極開展環保規劃,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009年,中國道教協會形成了《中國道教界保護環境的8年規劃(2010-2017)綱要意見》,向各地省(市)級道教協會下發。《綱要意見》要求各地方道協、宮觀進行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將宮觀的生態保護納入創建和諧宮觀的目標中,為建設生態道觀、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新的貢獻。《綱要意見》的主要內容包括:開展生態環保教育,提高環保意識;在資源使用中實現生態效益最大化,如合理規劃建築設施,倡導文明敬香,最大限度地保護道教宮觀周邊的水資源等;把環保意識和行動落實到生活起居中,如倡導道教節儉的生活方式,提倡符合環保要求的養生健身方式等;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和途徑宣傳環保,如倡議在所有道教節日和大型宗教活動中,都要突出生態保護宣傳內容等。
積極宣傳環保理念,著力推進生態和諧建設。在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筆者認為必須要注重「三個保護」的真正落實。即是說,在強調以人為本的同時,要注重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在強調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要注重對生態文明的保護;在強調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要注重對自然生態和諧的保護。
在現代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筆者認為要堅持實現「四個觀念」的根本轉變。即是說,要實現自然觀念的根本轉變,懂得尊重和保護自然;要實現價值觀念的根本轉變,用人類社會應有的道德倫理去約束無限消費的慾望;要實現倫理觀念的根本轉變,把倫理的指向擴大到人與自然的關係,尊重自然、愛護環境;要實現生產觀念的根本轉變,人類應在認識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和博愛萬物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使人類與自然萬物在高度和諧統一中相互轉換物質和能量,最終實現人類與整個自然生態系統的和諧發展。
在自然環境保護的責任意識方面,筆者認為要堅持「四項措施」的全面實施。即是說,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社會法制建設,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加強社會責任意識和個人自覺意識。
綜上所述,道教的「中和之道」倡導的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理念。中和之道的生態和諧理論,強調人與自然和合共生的生存之道,要求人類社會始終要遵循「道法自然」的生態倫理,遵循「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道教的這種生態文明思想,正是人類社會必須要大力提倡和加以推廣的。特別是對於現代生態和諧建設,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推進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皆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和指導意義。
- The End -
修行人的公眾號
自然|無為|玄德|清靜
「嗣漢天師府」修行人的第一訂閱號
致力於傳統國學及道學文化的復興、闡釋、傳播
修行人的心靈凈土,煉道者的法海梯航|開悟|增慧|止心
※枸杞、菊花、人蔘勿亂吃,服用不當結果非常嚴重!
※關於我市連續高溫強制放假通知
TAG:龍虎山嗣漢天師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