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有兩大命門,這個王朝消滅一個,還有一個,讓中國苦不堪言

中國有兩大命門,這個王朝消滅一個,還有一個,讓中國苦不堪言

在中國歷史上,中原王朝其實一直飽受邊疆游牧部族的侵擾。這一點從史料上的記載,比較確切的是從周朝開始,西周時期,這一王朝就飽受戎狄之患,爾後又是匈奴、突厥、契丹、金人、女真等等。

不過有趣的是,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樣一個細節。在唐朝之前,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脅來自於西北方,如戎狄、匈奴、突厥等;而到了唐朝之後,中原王朝的威脅則主要來自於東北方,而且東北方的威脅更為致命,強大時可以攻滅一個王朝,這裡面又是一個什麼原因呢?

從當時西北和東北各部族的生存狀況來看,西北地區的游牧部族,如匈奴、突厥,主要是草原文明,他們逐草而居,部族人口少的時候還好辦,一旦強盛了起來且人口眾多時,很多時候就面臨著生存的考驗,畢竟他們沒有穩定的糧食生產,完全靠放牧而生,而放牧又帶有很多的不確定性,遇上大的災害,畜牧會受到嚴重損失。同時肉類製品和糧食相比,保存時間短,在沒有冰箱的古代社會,殺了豬羊就要當即食用,不能長時間保存。

這樣一來,生活在西北地區的游牧部族,就缺乏和中原王朝長期抗衡的資本,說白了就是韌性差。實力強勁之時,他們還可以騎著快馬和中原王朝干一架,搶點東西回去;實力弱小之時,就只能等著被中原王朝追著打,匈奴、突厥沒少吃這樣的虧。

反觀古時生活在東北地區的部族,東北地區的部族的生活方式,多以狩獵和農耕並重。他們也種植一些糧食作物,除此之外,主要從事漁獵生活,雙方有機結合,以維持基本的生存。其實千萬別小看這一點農耕生活方式,反而讓他們有了和中原王朝相抗衡的本錢。韌勁足,後勁兒大,發展潛力不可小覷。

另一方面,從西北和東北各部族的軍事制度不同。西北的突厥、匈奴,多以突出個人才能,領導者優秀的話,會迅速崛起;領導者沒有幾把刷子的話,就一蹶不振。如突厥就是,唐朝時的頡利可汗,曾逼迫唐太宗簽訂城下之盟。但東西突厥分裂之後,突厥再無優秀的領導者,從而只能被唐朝壓著打,打到屈服為止。這樣中國西北的命門就被唐朝消滅了。

而東北部族這裡,採取的是軍事民主制。如契丹人的大政會議,集體決議;女真則是採取的議政王制度,凡此種種,確保了政策的延續性和實力的持久性,這一點要優越於匈奴、突厥。

最後一點,唐朝之前的王朝,包含唐朝在內,首都都選在西北地區,有險關可守,這樣有效阻擋了西北游牧部族的進攻;但唐朝之後,如南北宋,選在了平原地帶或江南地區,造成了一馬平川、無險可守的局面,東北部族自然可以長驅直下,以鐵蹄攻滅王朝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慕楓歌歌 的精彩文章:

此人被認為是亂臣賊子,為何還讓一王朝煥發出生命力?
先殺七千個孕婦,再殺六千個嬰兒,被父親四次追殺,此人開創盛世

TAG:慕楓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