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這3本書,助你了解吃背後的文化與智慧

這3本書,助你了解吃背後的文化與智慧

1.

《唐魯孫談吃》

作者: 唐魯孫

唐魯孫系列應該算是談吃的書裡邊比較孤獨的一種,封面上冠著「中華談吃第一人」。如果就所談食物的稀罕精妙程度來說,這個稱號倒也不假。

唐魯孫聊的吃裡邊,有特別千載難逢珍稀奇妙的,比如同和堂的天梯鴨掌、宜興的膩痴孵、燒黃香管;有考驗烹飪功力的銅鍋蛋、水晶肘、冰糖豬頭;有講究食材鮮的河鮮冰碗、藤蘿餅、白果羹、菊花鍋子;有非常接地氣的泡菜罈子、辣豆瓣醬、炒豆腐渣。

粗粗一看,基本可以稱之為「聽上去好吃但再也吃不到的食物」,民國時局動蕩,但單看吃這一項,就有種萬般繁華的末日盛世之感。這位晚清後代雖要自己工作賺錢,可憑著那圈子和人脈,書里許多都是一般人吃不到如今也早已銷聲匿跡的好東西。

2.

《至味在人間》

作者: 陳曉卿

《至味在人間》,名字取得好,內容和名字一樣好。這是一本隨筆,所有文章都是圍繞著吃,是作者在2009年到2015年左右的文章,每篇文章很短,但是很接地氣,很溫馨。寫了作者小時候在老家的吃,這一段我最喜歡了。之後在北京讀書的吃,在北京工作的吃。

陳曉卿《至味在人間》把吃比作兩種,一種是古典小說里的名門正派的官府菜,兩軍對壘,先要來將通名,假裝客氣一下,然後再真刀真槍地比劃。另一種是江湖菜,就是綠林好漢,走將過來照你門面就是一棒,粗暴得可愛。他是純粹的江湖派,熱愛一切鄉村美食,越是平常的食物,越能找到最好。

陳曉卿說:對美食的追求,對體面生活的嚮往,都源自人的本能。惟願我們在浮華的生活中,也能保持一顆豁達自在的心。

3.

《食事》

作者: 汪曾祺

《食事》,是汪曾祺對東南西北美食的記錄與評說。如果說,人生有什麼值得珍藏的東西,定少不了美食以及它背後背負的故事。想來汪曾祺也是有福之人,能食遍四海八方,口福令人垂涎眼紅。

書封面寫道:生活里最平淡無奇的一碗熱湯,在汪曾祺的筆下都添了一分文化意蘊,多了一筆閑情雅緻。

食事,寫的酸甜苦辣咸,又何嘗不是人間百味。大多是溫暖的,凄苦的不多。偶爾還來那麼一兩句搞笑。

汪老當年是受自己純粹的對美食畢生的熱愛之心驅動,寫下如此多傳播美食文化的小品以寓情寓景寓心。從中可以看出汪老的口味傾向:喜家鄉小菜,思鄉故;喜蘿蔔豆腐等尋常飲食,天南地北嘗過多種多樣,經驗豐富頗有心得;喜魚、肉、菌類,有偏好,尤其念念不忘草原羊肉;喜昆明菜,蓋汪老回憶中那是一段高光歲月。。。數來數去,汪老是在借食事來追索回憶往事、梳理一生的軌跡。

可見這是一位寬厚的老人,萬水千山走過,到頭來回味成雲淡風輕的酸、甜、苦、辣、咸五味,字裡行間不見戾氣,全是生活中的趣味,像他就坐在對面笑眯眯的聊著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書薦 的精彩文章:

這幾本書,帶你去了解古人是怎樣過日子的
3本既有意思又漲知識的書

TAG:每日書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