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如何抉擇萬分空性,四大皆空?

佛教如何抉擇萬分空性,四大皆空?

中觀有許多推理方法,歸攝起來有五大因,下面就對此作個簡單介紹。

你們若想通達般若空性,最好能先學龍猛菩薩的《中觀根本慧論》,這部論典用非常甚深、精細的推理方法,抉擇了一切萬法皆為空性。藏傳佛教雖分為格魯、寧瑪等不同教派,但實際上每個教派都要精通該論。而在漢地,儘管不像藏地一樣,有廣泛聞思中觀法門的傳統,但歷代大德也要學習《中觀根本慧論》、《十二門論》等諸多論典。

其實,學習空性法門,靠的不是信仰或崇拜,而是智慧的觀察。中觀有許多推理方法,歸攝起來有五大因,下面就對此作個簡單介紹:

1、金剛屑因:是觀察萬法產生的「因」無自性,也就是說,一切法不是自生、他生、共生、無因生,進而抉擇諸法是無生空性。具體來講,倘若萬法是自己產生自己,就會有無窮生的過失;若是依他而生,黑暗中也可以產生光明……這種推理方法,在月稱論師的《入中論》中講得很細緻。既然萬法的「產生」無有實體,那麼它的「存在」也不成立,最後的「滅亡」也沒有,通過這種金剛屑因,就可以抉擇一切為空性。

2、離一多因:首先觀察「一」是否成立,通過詳細分析,就會發現根本沒有「一」的實體,這樣一來,由「一」組成的「二」等多體法也不存在。比如說,這裡一個人也沒有的話,便不可能有十個人,因為「十」是以「一」為基礎安立的。

那麼,「一」怎麼不成立呢?就拿一個人——眾生最執著的「我」來說,這只不過是虛妄分別念假立的,真正去剖析時,頭不是「我」,手不是「我」,腳不是「我」……如此一一觀察下來,根本找不到一個實有的「我」。這時你才明白,原來人們只是把五蘊聚合妄執為「我」,實際上「我」的本體絕不存在。依此類推,萬法的本體皆可抉擇為空性。這種推理方法,在麥彭仁波切的《中觀莊嚴論釋》中有廣泛敘述,大家可以去參閱。

3、破有無生因:是抉擇萬法的「果」無自性。其觀察方法是「有法不應生,無亦不應生」,也就是說,果若在因位時存在,就不必再生,因為已有之故;果若在因位時無有,則永遠不能生,猶如石女的兒子。這種推理,在《中觀根本慧論》中講得比較多。

4、破四句生因:是同時觀察「因」與「果」,在中觀的《二諦論》里運用過。其觀察方法歸攝起來有四種:一因能否生多果,一因能否生一果,多因能否生多果,多因能否生一果。通過這種方式觀察,可以破除對因能生果的實有執著。

5、大緣起因:是抉擇萬法的「本體」為大空性,一絲一毫也不可得。此推理在《中觀根本慧論》、《寶積經》、《楞嚴經》、《華嚴經》中,都直接或間接提到過。我們平常所執著的身體、生活、感情及山河大地,雖然看似實實在在,但這只是迷亂顯現前的假象,倘若用智慧去觀察,包羅萬象的一切法決定不存在。這種境界相當甚深,宗喀巴大師在《緣起贊》中也講了,在這個世界上,唯有我等本師釋迦牟尼佛才能通達並宣說。除此之外,外道雖然也講了一些空性,但這種空性只是單空,而不是緣起性空,故並不究竟。

所以,大家在認識空性時,千萬不要把空性等同於「不存在」,否則就會墮入另一個邊。要知道,不管是有邊、無邊,皆為實有的執著,有了這種執著,就會產生痛苦而不得解脫。誠如《六十正理論》所言:「若許有實法,則生大貪嗔。」你只要承許一個法是實有,就會因此而產生貪嗔煩惱,進而依之造業,流轉輪迴。反之,假如你想獲得解脫,息滅自他一切痛苦,就要希求空性法門,開啟無我智慧,斬斷任何執著,《入行論》中也說:「故欲息苦者,當啟空性慧。

/索達吉堪布

摘自/《北京大學哲學系演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人世間有一種規律
如何自然而然升起出離心?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