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這些寄宿學校長大後的孩子,這麼說
一位朋友,孩子上幼兒園中班,自己事業也很忙,一直在考慮,孩子上小學之後要不要上寄宿制學校的問題,她覺得上寄宿制學校,孩子會更獨立,自理能力更強,人際交往能力也更好,但是也擔心孩子和她不親了,怎麼辦?所以一直很糾結。
看到她的糾結,想起了兒子幼兒園有位同班同學,一上小學後就送到寄宿學校了,從一年級開始。
那位媽媽年齡很小,算是意外懷上的孩子,孩子出生後我們看到的幾乎全部都是爺爺奶奶接送,很少看見媽媽來這邊,所以感覺媽媽畢竟年輕,似乎對孩子也不太上心。所以他們把孩子送去寄宿學校,一點也不感到意外。
後來,我和另一位媽媽討論孩子今後上學的事情時,這位媽媽說,我堅決不會讓孩子上寄宿學校。她講起了她一個好朋友的事,她好友已經有了一個兒子,也比較大了,後來意外又懷了一個小的,和老大差了不少歲,也算是意外得的,幾乎也不怎麼管過這孩子,後來孩子上學就送去寄宿學校了,逢年過節時,或者出去玩時,那位媽媽說看見朋友家孩子就一直依偎在爸爸身邊,半步都不肯離開,所有的孩子看見其他小朋友都歡呼雀躍地跑著去玩了,只有他,一步都不肯走。
那位媽媽說,覺得那個孩子好可憐,對親情太渴望了。
還有一次坐車,遇見一個阿姨,我把座位讓給她之後,她就和我攀談起來,原來那天是星期五,她是去接孫子的,孫子也是寄宿制,她說孫子在那裡呆的很好,也很喜歡那裡,現在也很獨立,甚至每次回家後都不願意在家,說在家沒意思,沒有同學一起玩。
這兩個身邊的例子,一個是呆得不錯的孩子,一個是呆得感覺很沒有安全感的孩子。
其他的一些情況是在網上看到的,比如有的女孩說自己小時候就寄宿了,導致她上班之後和父母關係很淡漠,怎麼也親近不起來,總感覺隔著一層。
再來看看這些曾經被「寄宿制」的孩子們心理想法:
- 我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一直讀的寄宿制學校,現在24歲了依然感覺自理能力很差,情感極為脆弱,離開家人或者親近的朋友的時候還會鬱悶到想哭。總會想起6、7歲那年莫名被家人送到30公里外的郊區,周五被接回來,周日黃昏時分又被送回去,每周回來和走的時候都哭得撕心裂肺,這導致我至今一到黃昏就會變得特別惆悵。一直以為自己的許多心理問題是和原生家庭有關,最近意識到讀寄宿學校的經歷可能才是主要原因。
- 我初中就開始寄宿學校,初中一周回一次家,高中一個月回一次,大學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一次,而我姐從小學到高中都是走讀,現在每次回到家,我感覺我和家人的關係都沒有我姐和家人的關係那樣親密,一家人坐在一起我姐和爸媽總有人多話講。而我不知道要講些什麼。
- 哈哈當時我爸覺得每天送我去學校太麻煩了,從小學開始就在學校住,後來出去讀大學,現在上班了也不會特別想家,只是覺得有撫養爸媽的責任在心裡,所以我也只是在省會城市上班,沒有出省。說實話的話,我的內心一直不知道愛是什麼,拿親情來講,我總覺得很虛無,不愛他們,也談不上恨,畢竟我長大了他們也老了,然後就逐漸釋懷了以前的一些事情,也讓我謹記在心,以後要如何愛護自己的孩子。
排除一些家暴問題,或者父母吵架問題,大多數孩子的心理是不願意和父母分離的。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認為:孩子長時間和父母分離,會使家庭倫常和家庭幸福遭到最根本的破壞。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彌補寄宿生活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他說,家庭教育是自然之神設置的,完整的家庭教育才是培養智慧的途徑。
尹建莉老師說:兒童和父母感情的建立,必須要有相處時間的長度和頻次。也就是說,長時間的和孩子這種分離,孩子也會產生對父母的疏離感,可能需要一生去修復。
如果能克服困難,最好還是不要將孩子送去寄宿學校,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那麼幾年,轉眼間,他們就長大了。
jason媽咪有辦法,喜詩詞,愛旅遊,寫有溫度的文字,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
資深文案,多平台原創簽約作者,育兒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創不易,請求關注點贊並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