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智慧旅遊到全域旅遊,旅遊產業的進化與變革

從智慧旅遊到全域旅遊,旅遊產業的進化與變革

近來年,在「旅遊 互聯網」的大趨勢下,智慧旅遊已成為全國各地旅遊開發建設中的重點工作之一。特別是從2018年開始,多個省市相繼發布相關政策,助推旅遊智慧化建設。

按照原國家旅遊局的定義,「智慧旅遊」是指運用新一代信息網路技術和裝備,充分準確及時感知和使用各類旅遊信息,從而實現旅遊服務、旅遊管理、旅遊營銷、旅遊體驗的智能化,促進旅遊業態向綜合性和融合型轉型提升。

那麼,中國智慧旅遊產業當前的發展情況如何?大力推進旅遊產業的智能化轉型,又將面臨著哪些機會和痛點呢?

從智慧旅遊到全域旅遊

文化和旅遊部今年2月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中國旅遊人數55.39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0.8%;入出境旅遊總人數2.91億人次,同比增長7.8%;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5.9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

根據初步測算,2018年全國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9.94萬億元,佔GDP總量的11.04%。旅遊直接就業2826萬人,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7991萬人,佔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9%。

顯而易見,旅遊產業無論是對GDP還是對就業的貢獻有目共睹,同時對國家實現高質量增長和發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此背景下,我們看到國家和相關部門對推動旅遊行業的轉型和變革,也做出了積極的部署和推進。

首先,從政策看,早在2015年,原國家旅遊局印發的《關於促進智慧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就提出:到2020年,我國智慧旅遊服務能力要明顯提升,智慧管理能力持續增強,大數據挖掘和智慧營銷能力明顯提高,移動電子商務、旅遊大數據系統分析、人工智慧技術等在旅遊業應用更加廣泛,培育若干實力雄厚的以智慧旅遊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形成系統化的智慧旅遊價值鏈網路。

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就加快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全面優化旅遊發展環境,走全域旅遊發展的新路子作出部署;而在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又確定3條促進文化和旅遊消費措施,希望最大力度釋放最終需求的潛力。

其次,從現狀看,過去十幾年裡,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重塑了旅遊業的交易環節,在線旅遊巨頭迅速取代了原有的旅行社、訂票中心等渠道。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在線旅行預訂市場規模達到8600億,同比增長16.5%;在線旅遊預訂網民規模達到4.1億人次,同比增長9%,旅遊的網路營銷普及率、在線銷售普及率、在線採購普及率都佔據了50%左右的份額,這些比例還在不斷提高。

但是在旅遊的「生產環節」,特別是景區、旅遊目的地的服務方式、運營效率和體驗創新等方面,受到的衝擊卻小得多。可以說,今天的景區對比十多年前的景區,服務方式、效率和科技體驗上幾乎無差別。

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天中國的3萬家景區、5000家博物館,數不勝數的古鎮古村,大批有待開發的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都勢必要通過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改造,以適應新時代用戶的消費升級需求。

由此可見,從智慧旅遊到全域旅遊,我國的旅遊產業面臨著新一輪的升級和變革,因此構建智慧旅遊建設運營保證體系,促進智慧旅遊帶動目的地旅遊的產業升級,就需要從科技應用、基礎建設、營銷策略、區域合作等方面不斷迭代更新,迎合消費市場的需求,最終加速整個旅遊產業的轉型升級的步伐。

智慧旅遊未來的新趨勢

那麼,智慧旅遊主要包含哪些內容?未來要實現「全域旅遊」,智慧旅遊建設需要打好哪些基礎呢?

第一,通過新技術的加持,實現遊客服務多樣化,即通過採集景區內外各類旅遊信息,為遊客提供多樣化的旅遊信息服務;同時,通過多種渠道的整合,為遊客提供在吃、住、行、游、購、娛等六大環節多樣化服務。

例如,為遊客提供線上、線下自助式旅遊信息查詢、門票購買、酒店預訂、旅遊商品購買等服務,實現自助下單、支付。在機場、火車站、汽車站、遊客集散中心設立智能旅遊服務體驗中心,利用VR、AR等技術為遊客提供沉浸式體驗。

再如,通過開發旅遊景區小程序,使遊客無須下載即用即走,無須註冊,直接使用,實現體驗感提升,此外,小程序還應具備為遊客提供景區展示、線路導航、電子導覽、景區周邊查詢、門票購買等服務功能。

第二,通過精準化營銷,實現人流量的增加。特別是景區要吸引遊客、留住遊客,不能僅靠秀美風光和優惠門票,更需要重視遊客的體驗,而智慧景區在提升旅遊體驗方面可說是相當給力。智慧旅遊景區可以為遊客提供方便、快捷、智能化的高質量旅遊服務,從而來提升遊客的旅遊體驗。

在這方面,可以基於大數據及機器學習技術,通過智能標籤對客戶進行區分,充分掌握遊客來源地、年齡、興趣偏好、消費偏好等遊客畫像,並準確找到遊客興趣點,從而實現精準的信息推送,精確命中用戶需求,提升旅遊營銷效果。

第三,通過智能化的創新,賦能業務管理精細化,通過平台大數據統計和智能分析,為景區經營管理人員提供一種智能化、精細化管理的輔助工具;通過打通各職能部門信息化壁壘,建立共享、協同、聯動的機制,為景區管理人員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和提高各種突發事件快速響應能力。

可以看到,通過抓取交通、氣象、OTA、智能閘機等來源的大數據,研究科學、適用的數據處理模型,對數據進行科學地去重、脫敏、清洗、比對、計算等,對遊客精準畫像,對旅遊產業發展進行分析,由此形成旅遊大數據應用報告。

不難看出,通過以遊客互動體驗為核心,積極利用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新技術系統化整合旅遊信息,構建了智慧旅遊服務、營銷、管理三大體系,讓智慧旅遊建設不斷加強,最終為中國旅遊行業插上智慧的翅膀。

智慧旅遊的機遇和挑戰

當然,儘管智慧旅遊發展了很多年,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整個智慧旅遊目前仍存在很多的挑戰,具體而言:

一是,整個產業鏈發展仍不成熟。由於當前智慧旅遊行業的公司和解決方案提供商,大多數是從旅行公司轉型,或者互聯網公司跨界而來,很多硬體上的技術儲備都嚴重欠缺。

這就導致往往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設計方給出了精彩優秀的設計方案,從用戶路線到科技體驗、從景區解讀到文化傳承,但是在落實中,問題就會凸顯——能夠承載設計理念的供應商少之又少,很多景區設備都難尋生產源頭,因此技術賦能也就無從談起。

不僅如此,目前很多智慧景區解決方案的著力點多放在景區數字化基建本身,而忽略了遊客的全域全周期旅遊體驗,以至於距離遊客的真正需求仍有距離。從提升遊客體驗方面來看,這就需要智慧景區應該儘可能減少遊客會面臨的麻煩,提升旅遊的便利性。

二是,在智能時代下,演算法和計算正成為商業發展的核心引擎,未來商業的決策會越來越多地依賴於機器學習。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數據將成為智慧旅遊能否「智慧」的關鍵一點。

可以看到,在目前的環境下,各個公司、各個環節,數據嚴重割裂——有一些節點竟然沒有數據追蹤的意識,這就導致了整個行業各做各事、各說各話,產業鏈更加難以實現智能化的閉合。

再加上由於過去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僅僅革新了旅遊交易的環節,在生產環節的滲透十分緩慢,原因就在於,通過互聯網和數字化改造生產環節是高難度的任務,中小玩家能夠做些修修補補,但無法整合海量資源產生根本的改變。

所以,這就需要更多的玩家,深入到旅遊業,下沉到生產環節,下沉到供給側,提升景區和旅遊目的地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效率,幫助旅遊目的地打造出更符合遊客需求的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由此才能讓智慧旅遊早日的紮根到實體行業中去。

總的來說,無論是智慧旅遊商務、智慧旅遊管理、還是智慧旅遊政務,都必須回歸到遊客本身,為遊客提供服務、讓遊客便利使用,才能讓智慧旅遊充滿活力,實現智慧旅遊乃至全域旅遊的最終落地,併產生和發揮更大的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申耀的科技觀察 的精彩文章:

數據中心和邊緣計算綠色創新,為北京軟體產業發展護航
精選解決方案應運而生,背後的三重價值解讀

TAG:申耀的科技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