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飛機租賃業務:國際競爭力日漸增強

中國飛機租賃業務:國際競爭力日漸增強

近日,主營飛機租賃業務的中銀航空租賃對外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的經營業績。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自有、代管及已訂購的飛機數量共計499架,服務於40個國家和地區的92家航空公司客戶,飛機利用率達到了99.6%。其中,314架自有飛機機隊經賬面凈值加權後的平均機齡為3.1年,平均剩餘租期為8.2年。

經過10多年的發展,飛機租賃業務已成為國內租賃公司重要的業務板塊之一。從早期國內市場中僅國銀租賃、工銀租賃等寥寥數家公司做飛機租賃業務,到如今85%以上的新增租賃飛機由中資租賃公司提供。金融租賃公司旗幟鮮明地支持中國航空產業的發展,通過積極對大飛機、通用運輸器等業務進行布局,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打破了外資對我國飛機租賃市場的壟斷,國際競爭力日漸增強。

最近一段時間,金融租賃公司在飛機租賃領域也是動作頻頻。

6月中旬,工銀航空租賃分別與GA Telesis和日本某租賃企業簽署了框架合作協議,與GA Telesis在老舊飛機資產交易、發動機租賃、備件出售以及飛機拆解等領域將拓寬合作;與日本某租賃企業在飛機資產交易、日稅融資以及市場協同拓展等方面開展合作。

7月下旬,國銀租賃通過其全資附屬公司簽署了購買及租回協議,向承租人InterGlobe Aviation Limited購買及租回9架新空客A321neo飛機。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對於金融租賃公司而言,服務實體經濟是立身之本,更是發展核心。眾所周知,我國以航空航天為代表的製造業正蓬勃發展,逐步實現由大到強,邁向國際先進水平,特別是國產商用飛機的研製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作為資源配置的重要平台,金融租賃與實體經濟密切相連,具有支持航空製造業的獨特優勢。截至2017年年末,國產大飛機C919的全部785架訂單中,有636架由租賃公司承購。

中金公司在研報中預測,伴隨快速增長的空運需求,國內飛機租賃行業在未來20年有望實現8%的複合增速,國內頭部飛機租賃公司市場佔有率及競爭優勢有望進一步提高。

從全球範圍來看,早些年的信貸緊張導致部分海外租賃公司受困,為國內飛機租賃公司搶佔市場創造了有利時機。同時,內生業務增長及外延收購合併,也進一步推動了國內飛機租賃公司市場佔有率的提升。根據航升(Ascend)公司此前的統計,2018年中國飛機租賃公司在國內航空租賃市場中的份額達到了55%。

從單個租賃公司的情況來看,截至2018年年末,國銀租賃的機隊規模達到了427架,自有及託管飛機231架,僅去年一年,就交付新飛機33架,以資產包形式購買飛機9架。

然而,過去的一段時間既是快速發展的時期,同時也是充滿風險與挑戰的時期。自2019年以來,因國際航運市場大幅波動、全球航空公司股價持續跌落以及737 MAX停飛,飛機租賃的交付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從中銀航空租賃公布的數據能夠看出,公司原定於2019年上半年交付的18架飛機已延遲交付,其中包括12架空客飛機(因行業限制)及6架波音飛機(因737 MAX停飛),給飛機租賃業務帶來了不確定性,風險也隨之增加。此前,中飛租賃(CALC)也宣布暫時擱置100架波音737 MAX訂單的交付,直到確保該機型的安全為止。

事實上,在飛機租賃業務高速增長並直面全球航運市場不可迴避的安全問題的同時,中資的租賃公司在與飛機製造商的談判與合作中也經常處於被動地位。而租賃公司所面對的還有類信貸業務、低質量資產、同質化競爭等問題。

有分析人士提出,租賃公司有不少飛機在2019年將面臨續租、再租、退租或轉賣等不同的處置選擇。飛機資產跨區域流轉問題、跨境交易過程中貨物流和資金流不匹配所帶來的風險愈加凸現,仍需進一步重視。

當前,飛機租賃的退租條件也更加嚴苛,行業也在探索嘗試更為有效的存量租賃飛機處置渠道。今年7月,天津東疆保稅港區落地了國內首單飛機保稅退租再租賃業務,將光大金融租賃一架波音737-800飛機辦理了退租,並交付新承租人昆明航空投入暑運。

飛機是高價值的全球流動性資產,受政策引導以及市場擴容影響,仍不斷有新成立的租賃公司加入到飛機租賃行業中,產業同質化競爭日益激烈。作為一項專業化、國際化程度非常高的租賃業務,目前部分飛機租賃業務開展時間較短,尚未完成一個周期,還沒有化解風險隱患的經驗。

國際經驗表明,成為國際一流飛機租賃經營機構應具備強大的信用資質和多元化的資金來源,要讓客戶和合作夥伴有充分的信心和信任感,學習先進經驗並具備自我創新能力,既要根植本土,又要有前瞻性的國際視野。

對中資租賃公司而言,全球化經營是發展飛機租賃的必然要求。有業內專家建議,在全生命周期業務模式下,租賃企業應以開放促發展,著力提升採購、銷售、資產管理、飛機交易、風險控制等方面的專業能力,著手構建全球銷售網路,因地制宜地推出有針對性的產品。更重要的是,應積極與國內外製造商建立更加緊密和深入的合作,加強交流溝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航空 的精彩文章:

霍尼韋爾旗下BendixKing三款駕駛艙產品獲得認證
「外科手術式」空襲緣何屢屢得手

TAG:看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