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無畏上將高爾察克》那場海戰是杜撰的,但還原度相當高

《無畏上將高爾察克》那場海戰是杜撰的,但還原度相當高

我們來說一下影片一開始的那場戰鬥(見組圖1)。作為影片開頭的重頭戲,除了大放異彩如有神助的俄軍驅逐艦外,德軍戰艦「腓特烈·卡爾」(Friedrich Carl)號當然是另一引人注目的角色。影片中,衝出濃霧的「腓特烈·卡爾」號如同惡魔,讓一眾俄國軍官感到絕望,只有祈禱不要被發現。但天不遂人願,發現俄國人的德軍戰艦隨即就向俄軍驅逐艦大打出手,主副炮齊轟而下,俄軍驅逐艦瞬間籠罩在彈雨之中。在被幾輪齊射命中超過5 發炮彈,甚至被打壞了一座鍋爐的油路後,這艘排水量不到1000 噸的俄軍驅逐艦奇蹟般地只受了輕傷,沒有被德國戰艦的主炮送到海底。

想必不少朋友在一看見「腓特烈·卡爾」號出場時都把它認作了一艘德軍戰列艦,實際上,我們從影片中的對話中就可以知道「腓特烈·卡爾」號只是一艘裝甲巡洋艦,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見其210 毫米主炮以及至少2 門炮廓副炮。而現實中德軍當時確實擁有一艘名為「腓特烈·卡爾」號的裝甲巡洋艦,隸屬於「阿爾伯特王子」級。

裝甲巡洋艦「腓特烈·卡爾(或弗里德里希·卡爾)」號建造於漢堡的布洛姆與福斯船廠,1901 年8 月放置龍骨,1903年12 月完工,成本為15665000 馬克。艦長410 英尺4 英寸(125 米),水線415 英尺4英寸(126.59 米),寬64 英尺4 英寸(19.61米),吃水25 英尺7 英寸(7.8 米)。標準排水量9087 噸、滿載排水量9875 噸。推進動力為3 座垂直三重往複式蒸汽機,16200馬力(12100 千瓦),航速20 節(37 公里/小時)。實際航速上「阿爾伯特王子」號為17272 馬力/20.4 節,略遜於「腓特烈·卡爾」號的18541 馬力/20.5 節。裝甲為主裝甲帶6英寸(15厘米),炮塔正面8 英寸(20 厘米),甲板2 ~ 3 英寸(5.1 ~ 7.6 厘米)。火力配備為2 座雙聯裝8.2英寸(210 毫米)40 倍徑艦炮、10 座5.9 英寸(150 毫米)40 倍徑炮廓炮、12 座3.45 英寸(88 毫米)35 倍徑速射炮、4 座17.7 英寸(450 毫米)魚雷管、4挺馬克沁機槍。「腓特烈·卡爾」號類似於「海因里希王子」號,但是覆蓋有更多裝甲帶,並且用裝有兩門小口徑主炮(210毫米,8.2 英寸)的雙聯裝炮塔取代了「海因里希王子」號的只有一門大口徑主炮(240 毫米,9.4 英寸)的單裝炮塔。船員共有568 人。

SMS「阿爾伯特王子」級的線圖

「腓特烈·卡爾」號的歷史照片

「腓特烈·卡爾」號在1903 年12 月12日開始了在艦隊服役的生涯。服役後,她護送德皇威廉二世乘坐「阿爾貝特國王」號郵輪進行他的地中海之旅。「腓特烈·卡爾」號在1904 年5 月被分配在機動艦隊第一巡洋艦分艦隊,率領輕巡洋艦「弗勞恩洛布」號、「阿克納」號和「漢堡」號。「腓特烈·卡爾」號的分艦隊配屬機動艦隊第一中隊。她在成了巡洋艦分艦隊指揮官海軍少將施密特的旗艦之後,又有1 艘裝甲巡洋艦和3 艘輕巡洋艦組成的第二中隊加入了分艦隊。在1906年9 月20 日,弗朗茨·馮·希佩爾成為此艦的指揮官。在他的指揮下,「腓特烈·卡爾」號的炮手們在1907 年贏得了艦隊最佳炮術皇帝獎盃。希佩爾在這個位置上留任到了1908 年3 月。「腓特烈·卡爾」號在1908年3月退役,但在1909 年3 月1 日再次服役,被作為一艘魚雷訓練艦使用。1914 年8 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她再次被啟用並被投入到波羅的海巡洋艦分艦隊。在1914 年10 月,「腓特烈·卡爾」號成為第一艘攜帶水上飛機的德國戰艦,她搭載了兩架飛機並為此進行了臨時的改裝。她成了德國波羅的海巡洋艦中隊指揮官海軍少將貝林的旗艦。這個中隊駐紮在但澤的新港(Neufahrwasser,現屬波蘭,稱為Nowy Port)。「腓特烈·卡爾」號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間很短。在1914年8 月,她經歷了一次現代化改裝,截至當年9 月,她被分配到波羅的海。1914 年11月17 日,她在梅梅爾以西被兩枚俄軍驅逐艦布下的水雷擊中並沉沒。

可見歷史上的「腓特烈·卡爾」號和影片中的同樣都是觸雷沉沒,但是時間上卻有出入,影片中為1916 年,而實際為1914 年11 月17 日。由此可知影片中所介紹的戰鬥並非是「腓特烈·卡爾」號所經歷的戰鬥。通過對比一下影片中的截圖(見組圖2),我們即可知道影片對「腓特烈·卡爾」號復原的精緻程度。

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在主炮齊射之前側面兩個88 毫米炮的齊射畫面,而在此之前則是3 門150 毫米副炮的射擊,下面讓我們再來看一下另一次炮擊的截圖(見組圖3)。

而在影片中,她觸雷前的那一段更是可以清楚地看見在主炮旁邊和副炮之上的3 個88 毫米甲板炮的輪廓!在德軍艦艇逼近的同時,我們甚至能夠看到主炮和副炮同時瞄準俄軍軍艦的細微動作。

言而總之,我們可以發現影片里的德軍戰艦完全復原了「腓特烈·卡爾」號的基本特徵。

而關於「腓特烈·卡爾」號的中雷,在歷史上的情況則是這樣的。在1914年9月「腓特烈·卡爾」號被派往波羅的海並成為海軍少將貝林的旗艦後,德國海軍司令部得知英國潛艇在波羅的海活動,便命令貝林去攻擊位於利耶帕亞(Libau,拉脫維亞西南部港口城市)的俄軍港口以阻止它被英國潛艇作為基地來使用。然而當時沙俄海軍已經開始了在波羅的海的水雷戰。俄軍驅逐艦已經在1914 年10 月成功地在梅梅爾、皮勞和其他德國港口敷設了水雷。沙俄海軍的行動成功地沒有被德國海軍察覺。在這一時期,「腓特烈·卡爾」號開始用她的水上飛機對利耶帕亞港口展開了行動。貝林命令在11 月展開對利耶帕亞的攻擊,但是惡劣的天狀況導致行動被推遲到了16 日。1914 年11 月17 日凌晨,「腓特烈·卡爾」號行駛到距離梅梅爾30 海里(約56 公里,35 英里)處時被兩枚俄軍水雷擊中。而艦隊中的其他巡洋艦則繼續進行針對利耶帕亞港口的行動,成功地在港口的入口處進行了沉船阻塞。「腓特烈·卡爾」號在中雷後有從「飄浮了幾個小時」到「半小時就開始下沉」的幾種不同說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這段時間裡大多數的船員成功撤離,並被巡洋艦「奧格斯堡」號搭救。在船員們撤離後,「腓特烈·卡爾」號被遺棄了。她在6 點30 分左右翻覆並沉沒於梅梅爾西南。只有8 名機組人員(另有說法是7 人)在這次攻擊中喪生。

可見「腓特烈·卡爾」號確實至少中了2 枚俄國水雷,而這在影片中也表現得很不錯:第一枚水雷在「腓特烈·卡爾」號的4號倉爆炸,但是並不致命;第二枚致命的水雷則直接引爆了主炮的彈藥庫,炸斷了她的艦首,並導致軍艦迅速沉沒。但是這顯然不是歷史上的「腓特烈·卡爾」號的遭遇,筆者認為歷史上「腓特烈·卡爾」號在中雷後在海上的時間應該在1.5 個小時左右,水雷顯然沒有擊中她的主彈藥庫,否則人員損失不可能只有8 人。但是對其水下結構的毀壞程度是毀滅性的。同級的「阿爾伯特王子」號,同樣也是被水雷擊沉的。這是戰前德國裝甲巡洋艦的通病,儘管增強了裝甲帶的覆蓋,但是沒有針對水下結構的增強,抗沉性普遍較差。這與後來為了增加抗沉性而不惜犧牲火力的德軍無畏艦相比,可以說異乎迥然。

有些朋友懷疑影片中的戰艦並非「腓特烈·卡爾」號而是相近的「羅恩」級裝甲巡洋艦「約克」號,筆者並不同意這種看法。雖然兩種船型的外形相似,尤其是炮塔的火力布局很近似。但是我們從兩者的線圖上就可以看出,「腓特烈·卡爾」號的艦橋要比「約克」號的艦橋高,這更符合影片中高爾察克命中敵人位於裝甲指揮所上方的艦橋的鏡頭。而且雖然「約克」號沉沒時間和「腓特烈·卡爾」號相近,但是其結局卻並不相同:「約克」號1914 年8 月從預備役轉入現役,並加入第三分艦隊,在1914 年11 月2 日至4日的行動中被兩枚德國水雷在扎德(Jade)河口外擊沉,陣亡336 人。

隸屬「羅恩」級的SMS「約克」號裝甲巡洋艦

顯然「約克」號從未到過波羅的海,因此儘管都是被兩枚水雷擊沉,但是顯然影片中的艦艇並非「約克」號,當然在影片中的「腓特烈·卡爾」號顯然也與現實中的經歷並不相同。不過,若非要說這部分劇情跟「約克」號相關的話,筆者倒也找到了一個事例。

在1915年5 月左右,俄軍驅逐艦「諾維克」(Novik)號曾在執行對梅梅爾的水雷戰任務時,因為大霧與執行任務的其他友艦失散,而突然與跟「約克」號同級的SMS「羅恩」號裝甲巡洋艦相遇。這艘勇敢的俄國驅逐艦首先發起了攻擊,但是因為一個假的潛艇遭遇警報而被迫轉向(這也救了她一命),很快也與德軍失去了聯繫。所以從歷史角度來看,這部分劇情並非無的放矢,雖然時間和艦艇都略有虛構的成分,但那場戰鬥卻是取自傳奇驅逐艦「諾維克」號的真實戰鬥經歷。

本文摘自《戰爭電影中看歷史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蘇德戰爭的第二階段,突然性被視為成功的關鍵
一寸長一寸強?槍,長與短的辯證關係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