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寶寶不願與人分享就是自私、小氣?有多少寶寶正在被冤枉…

寶寶不願與人分享就是自私、小氣?有多少寶寶正在被冤枉…

在我們的教育中,分享是一種美德,分享可讓快樂變成雙份。但是對於小寶寶們來講,分享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

小康君在知乎上看到過很多爸爸媽媽提問,「孩子不願分享怎麼辦?」「孩子非常自私,不願分享,正不正常?」……

(截圖來源:知乎用戶)

對於家長來講,孩子的不合作行為,真的有點小題大做了,「不就是吃你點薯片嗎?咋這麼自私?」「我們家就沒人這麼小氣,就這個小寶心眼小的很,還是個男孩,以後可咋辦!」

其實,家長真的誤會寶寶了!

寶寶不分享真的是自私嗎?

寶寶1~2歲時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了,到2~3歲是自我意識的敏感期,寶寶們開始區別「你」、「我」、「他」,認識到「這是我的玩具」「我的零食」,並對自己的物品表現出強烈的佔有慾,這就是進入了「物權敏感期」。

(圖片來源:pexels.com)

「別碰我的東西」,不是自私,而是寶寶在保護屬於自己的東西。別說零食玩具了,很多寶寶甚至認為媽媽是自己的,不允許爸爸碰,爸爸一旦拉媽媽的手,孩子就會氣沖沖的把爸爸的手掰開~

一直要等到3歲以後,寶寶產生和同伴交流的願望後,慢慢意識到分享的好處,才會逐漸出現分享行為

所以,三歲前不用著急教育孩子分享,況且孩子還理解不了分享的意義呢~

一定不要強迫分享

寶寶對事物的珍惜程度不是以價格衡量的,他們只知道這是自己的,別人不能碰,哪怕是一塊石頭,一片樹葉,一個廢紙箱,在他眼裡都是寶貝。

(圖片來源:網路)

而家長強迫孩子分享,甚至不經寶寶同意就把寶寶的物品送給別人,其實與搶奪無異。

就像成人的愛車被別人借走不還,成人買的名牌包被別人搶走,成人奮鬥十年的房子拱手讓人,成人辛辛苦苦賺的錢被人強制分享……聽著就心碎是不是?

這樣類比下來,大家也就理解為什麼寶寶會推人,會哭得撕心裂肺。可能會有人覺得這樣類比不合適,但在孩子眼裡,自己的玩具小火車,並不比大人的愛車遜色。

總是逼迫寶寶分享,寶寶的心情會是怎樣的?一位有著相似經歷的網友說:

我覺得一切看似屬於我的,其實都不屬於我。父母送走了我的玩具,也送走了我守護自己所喜歡的東西的勇氣。

如何正確引導寶寶分享?

三歲前由於心理發育的限制,逼著孩子分享沒什麼好處。等到寶寶3歲後,家長可以稍加引導寶寶進行分享行為。

(圖片來源:網路)

1

明確物權意識

幫助寶寶明確哪些物品是寶寶自己的,哪些是別人的,哪些是大家共有的。同時告訴寶寶,只有自己的物品才可以隨意支配,別人的東西需要別人同意才能玩,公共物品需要排隊玩。

最開始引導分享時,可以先分享屬於全家人的東西,比如水果,當其他寶寶來家裡玩時,引導寶寶給小朋友拿水果品嘗。

2

選擇熟悉的朋友分享

寶寶害怕分享,主要是害怕自己心愛的玩具被別人拿走不歸還。而家長是寶寶最熟悉、最親近的人,可以有效消除寶寶的擔憂。

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試著詢問寶寶「可以讓媽媽吃一口嗎?」「可以用一下你的小剪刀嗎?」

之後還可以嘗試讓寶寶跟好朋友分享,只需讓他們在一起玩,出於溝通交流的需求,寶寶會慢慢和其他小朋友交換物品,這時寶寶的社會交往時期也就到來了。

3

善用遊戲

鼓勵寶寶們玩一些合作遊戲,比如過家家、跳舞、踢足球等,利用遊戲的規則,教寶寶學習分享。

比如在過家家遊戲中,寶寶們需要準備娃娃、菜品、零食、裝飾品(頭巾、衣帽等)等等,每個寶寶都需要準備一些東西來配合過家家遊戲,於是有些寶寶會把自己的娃娃拿出來,有些寶寶會把自己的小車拿出來,有些寶寶會把自己家的蘿蔔拿出來……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分享。

4

表揚激勵

寶寶們在一起玩耍,多少會有一些分享的行為,如果家長看到了就可以重點表揚。

家長的讚揚,會強化寶寶的「分享」行為,從此以後寶寶會更樂意與別人分享他的私人物品。

5

不要批評

分享是種高級的社交行為,要等寶寶心理發育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如果一味的批評寶寶,反而會使寶寶更加討厭分享這件事,以後就更難做出分享行為了。

小康君嘚吧嘚

希望爸爸媽媽們看完這篇文章,不再用「自私」「小氣」等字眼評判寶寶的不分享行為。

另外,家長不用擔心小寶寶不分享會導致長大後自私自利。其實家人對寶寶處處特殊化照顧,比如家裡的好東西全部都是寶寶的,別人無權享用,這些錯誤教育觀才會使寶寶自私自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兒康 的精彩文章:

寶寶脖子上起了紅斑,可能是斑狀血管瘤……
便宜大碗的萬能膏,既能預防寶寶紅pp,還能幫寶媽去除黑頭粉刺……竟然這麼神奇?

TAG:愛兒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