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歌姬的一句話,蘇軾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名篇!
王定國,是故相王旦的孫子,也是蘇軾恩師張方平的女婿,更是蘇軾的至交好友。因為和蘇軾有詩詞唱和,在「烏台詩案」中他被牽累其中,被貶到蠻荒之地的賓州(廣西賓陽)監酒稅,五年之後才放還內地。
蘇軾在與老友久別重逢的宴席上,詢問隨王定國南遷的歌姬柔奴嶺南是不是很苦,但柔奴不僅不以南遷為苦,卻說「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讓蘇軾感到十分震撼,有感而發寫出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名篇《定風波》,表達了蘇軾對王定國及柔奴安適、豁達態度的欣然讚賞,也流露出了作者自己善處窮達的精神境界。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詞的大意是說,王定國在廣西賓州的瘴煙窟里呆了五年,回來的時候竟然面色如玉,老天爺還有意成全他,賜給他柔奴這樣既美麗又通達的女子,太令人羨慕了。人們都說柔奴的歌喉美妙動聽,其歌聲像一陣清風,使嶺南的炎熱轉為清涼,讓人們的心境變得寧靜而和暢。她跟隨王定國從遙遠的賓州歸來, 容顏顯得更年輕,微笑猶帶著嶺南獨有的梅香。我試著問她「嶺南的生活可能不太好過吧?」她卻回答道:「我的心安適的地方,就是我的家鄉。」
與柔奴的話類似的意思,在《左傳》中就有:「心苟無暇,何恤乎無家。」意思是如果心靈上沒有過失,虧欠,就不用擔心無處安身了。唐代的白居易更曾反覆歌詠:「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初出城留別》);「身心安處是吾土,豈限長安與洛陽」(《吾土》);心泰身寧是歸處,故鄉獨可在長安」(《重題》);「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種桃杏》)等等。
上述話語常被人們理解成「隨遇而安」的豁達,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以為關鍵在「心安」二字,它強調了一個人內心的安適淡定,平和坦蕩,無虧無愧。
※蘇軾晚年三首寫給王朝雲的詞,讓我們來領略一下詩人晚年的深情!
※蘇軾49歲寫的一首詞,下闋點破人生的無奈,內含千古名句!
TAG:最美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