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楊浦「最窄道路」拓寬背後:小區圍牆主動「退讓」,析出綠化變身口袋花園

楊浦「最窄道路」拓寬背後:小區圍牆主動「退讓」,析出綠化變身口袋花園

位於楊浦區四平街道的阜新路上,有一條寬僅1米多的人行道,路旁邊是鞍山四村小區的圍牆,路中間種著高大的梧桐,除去樹池面積,留給行人僅40厘米的行走空間,堪稱四平「第一窄道」。居民經此路段總是側著身經過,或者索性走到了機動車道上。

如今這種持續了幾十年的窘境已成歷史。記者在阜新路現場看到,寬敞的人行道延伸到阜新路盡頭,路上還增設了盲道、街邊綠化和座椅,不少居民坐在椅子上休憩聊天,儼然一個綠意盎然的口袋公園。那麼問題來了,多出的空間是從哪裡騰出來的呢?圍牆內的鞍山四村居民給記者道出了個中「玄機」。

改造完成後的阜新路現場,旁邊是鞍山四村小區。

圍牆內外,各有煩惱

從蘇家屯路轉進阜新路,路兩旁是綠化和公共雕塑組成的一個個口袋公園。過去,小區圍牆貼著人行道延伸,留給行人的空間很窄,為了避讓電線杆、梧桐樹,人們只能不停地遊走於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之間行走。

而在圍牆的另一面,鞍山四村第三小區的居民同樣困擾。趙長冬住在沿街的101號樓五樓,過去他每天推開窗望向樓下,看到的是小區里沿著圍牆雜亂生長的綠化帶。綠化帶深6米,人很少走進去,長期缺乏管理和養護的綠化成了高空拋物、垃圾堆疊、蚊蠅滋生的衛生死角。

未經改造前,圍牆外人行道狹窄,圍牆內綠化帶荒廢。

「行人覺得人行道太窄,通行不便,居民覺得綠化帶太大,無人管理環境髒亂。」四平路街社區管理辦丁天順告訴記者,街道在前期調研中了解到雙方的痛點以後,經過與居民區協商,想到了讓圍牆後退的方法。

改造後的小區圍牆往後退了3米,把原有的小區綠化部分析出到公共空間里。人行道擴大到3米,還增設了2米綠化帶和盲道,每隔一段距離布置有休閑椅。街面綠化由綠道中心接管,小區綠化也調整了養護機制,解決了過去綠化髒亂差的問題。

改造後的人行道還增設了公共綠化和盲道。

多方參與協商,看著街區變美

趙長冬自1953年起就住在鞍山四村,60多年來見證了阜新路的變遷。「以前這裡是水泥路面,還曾經建有臨時的馬路菜場,路還是那條路,但周邊的環境每年都在改變。」如今他從家望出去,不再是髒亂的小馬路,而是寬敞舒適的街區和整潔有序的綠化帶,這樣的環境讓人心曠神怡。

居民趙長冬坐在新建的休閑椅上。

圍牆後退以後,小區空間不就減少了嗎?對於這個問題,趙長冬有自己的理解。「不管是小區綠化帶還是街區道路,都是我們共同生活的社區空間,現在道路拓寬,綠化改善,我們生活其中的環境也變美了。」阜新路是一條將創意和設計貫穿其中的特色街區,沿線分布著MIT創新實驗室、同濟創意設計學院,蘇家屯路創意街區,2035未來生活原型街……沿街處處是看點,而這得益於四平路街道多元參與的街區更新機制。

阜新路上的口袋公園。

「把小區空間讓出來作為社區空間,這是第一次嘗試,關鍵是要找到各方利益訴求的公約數。」丁天順告訴記者,作為美麗街區建設項目之一,在「退圍牆」以前,街道黨委搭建平台,充分聽取了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和普通居民的意見。在方案調整過程中,四平的社區規劃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張尚武還為小區設計了「可進入式綠化帶」,讓居民能在其中活動,活化了過去死氣沉沉的綠化帶,與圍牆另一邊的口袋公園遙相呼應。

四平的街區每天都在變,半年不見,這邊多一個藝術裝置、那邊多一個彩色的運動場,孩子們在充滿藝術感的滑梯上玩耍,大人們坐在「魯班鎖」座椅上聊天,口袋公園成了公共客廳,每到傍晚就聚滿了人氣。目前,四平路街道還在進行蘇家屯路和赤峰路的創意改造,未來或將成為楊浦的又一條大學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上海大劇院獨立推出的首部崑曲《浮生六記》首演
最後倒計時!全球高手將在俄羅斯「華山論劍」,中國選手這次能奪幾金?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