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院試是什麼級別的考試,錄取者可以獲得什麼功名?

院試是什麼級別的考試,錄取者可以獲得什麼功名?

科舉入仕的道路是漫長的,讀書人必須通過縣試、府試,而後才能參加童試中最後的考試——院試,取得鄉試的資格。院試在之前講得不多,很多讀者留言評論希望了解這一方面的內容。故而,本文重點說一說清代的院試。

院試是童試中最後、最關鍵的考試,由各省學政主持。學政是由朝廷派往各省的負責全省教育事務的專職官。明代稱為提學御史、提督學道。清代稱督學使者、學政使,又稱提學使,學院、學憲、學台等。與其稱呼相對應,學政主持的考試被稱為院試、道試、學台考等。

各省學政為三年一任,在子、卯、午、酉鄉試年份的八月,由朝廷從進士出身的翰林、各部侍郎、京堂、部屬等官中選派,要求年終到任,屬於欽派官員,維持原有品級不變,在各省的地位略低於巡撫,高於布政使、按察使。

按清朝定製,學政在任三年期間,需要兩次案臨所轄區的各府,主持院試,錄取秀才;主持歲試,考核官學學生的學習情況;主持科試,選拔參加鄉試的秀才。

順治九年(1652年)規定,學政案臨各府,需在半個月前發巡視學校牌,以便讓計劃前往的府州長官能通知所轄地區的考生準備應試。接到通知後,除準備好應考者的名冊外,知府還需為學政預備好駐紮衙門。學政案臨各地時,會公布考試的日程安排。

院試以府為單位進行,因各府都需要由學政主持,故而同省各府的院試時間並不相同,參加院試的童生,必須是府試的錄取者。由於特殊原因沒有及時參加縣試、府試的考生,也可以在院試前補考一場,合格者亦有資格參加院試。

學政達到考點之後,並不是立即組織考試,他還要做三件事。

第一件是觀風,即學政通過一個臨時測驗來了解當地考生的知識水平。具體做法是,在正式考試之前,學政會出幾道考題,無論是有資格參加本次院試的考生,還是沒有資格參加院試的童生,或者已經是秀才的人,都能自由選擇題目作答。參加考試的人不必要進考場,可以在任何地方作答,答題的紙張需要自己準備。

考完之後由學政組織閱卷,並公布考試成績。觀風的目的是使學政能對主持考試所在地考生的文化水平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為正式命題提供參考,不至於考題太難,又或是考題太容易。

第二是到文廟拜祭孔子,並身穿朝服,帶領府學、縣學官與秀才,以及準備參加考試的童生到文廟的明倫堂,宣讀《順治卧碑文》這一綱領性文件。

第三是審理與讀書人,比如秀才、舉人等相關的案件,並可根據情節輕重進行處罰,輕則懲戒、降等,重則斥革,也就是取消舉人、秀才的功名。學政完成這些工作之後,就可以舉行院試了。

自乾隆年間開始,院試正式考試前,先考經古一場,由學政出經解、史論、詩賦題目,考生可以選作一題或數題。之後才正式考試,院試一般考兩場,包括正場和覆試,每場考試時間為一整天。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規定院試正場為「四書」文一道,經題一道,五言六韻詩一首。覆試為「四書」文一道,論題一道,五言六韻詩一首,並默寫《聖諭廣訓》一二百字。不論正場、覆試,學政出題不許割裂題義(斷章取義東拼西湊之生僻題目)。

正場交卷後即開始閱卷,以學政為主,也可以請居住地在本省五百里之外的幕僚協助閱卷。在正式確定錄取名單之前,學政還有一項工作,就是需要調閱準確錄取為秀才的考生的縣試、府試的第一場答卷,將院試的答卷與之相對比,主要是核對考生答卷的筆跡,防止請人代考者被錄取為秀才。

與縣試、府試一樣,院試正場閱卷後,公布覆試者座號。覆試以後發案,拆出卷後編號,公布錄取名單。院試的錄取者稱生員,俗稱秀才。生員是一種終身資格,也是士子在科舉生涯中的第一級身份。有了這個身份,就可以報考在省城舉行的鄉試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總督赴任途中遭遇山洪被淹死,當地百姓感嘆:都怪名字起得不好
李鴻章採購武器裝備,為何很少選擇英、法兩國而青睞德國呢?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