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65年前,這五位學者聯名要發掘明帝陵,最終五人里只有一人善終

65年前,這五位學者聯名要發掘明帝陵,最終五人里只有一人善終

在中國考古史上,有一件極為特殊的考古事件,它既是我國考古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同時又充滿爭議,直到現在許多人對它看法依舊不一致,各種觀念莫衷一是。而這次著名的考古事件,就是對明定陵,也就是明神宗陵寢的考古發掘。

1955年,我國文化保護部門對明朝帝陵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其中以明定陵的發掘為主。在這次發掘當中,考古隊有了許多重要發現,但與此同時,由於當時技術的落後,許多珍貴的文物遭到破壞甚至損毀,這對於我國的文化保護事業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其實關於明定陵的發掘是存在爭議的,比如鄭振鐸和夏鼐就堅決反對發掘明朝帝陵,但最終,由於其他五位著名文化學者的聯名支持,有關部門還是同意了明朝帝陵的考古發掘。而這五位支持的學者分別是: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人民日報社社長鄧拓、文化部副部長沈雁冰、著名歷史專家范文瀾以及著名文化學者郭沫若。

這五位先生都是當時非常著名的人物,影響力巨大,正是在他們的推動下,明朝帝陵的發掘被確定下來。不過不知為何,這五位學者與他們支持發掘的明定陵的處境十分相似,都遭到了「破壞」。

沈雁冰這個名字可能許多人不太熟悉,他其實就是著名作家茅盾,直到現在還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獎項,足以可見他的影響力。沈雁冰是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之一,在新中國成立以後他擔任過文化部副部長。在明定陵是否發掘的討論中,沈雁冰支持發掘。後來在「文革」時期沈雁冰遭到迫害,處境十分艱難。不過動亂結束以後沈雁冰就被平反,他最終於1981年去世,享年85歲。

與沈雁冰相比,吳晗的結局就要悲慘得多。吳晗與沈雁冰一樣,都是浙江人,他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尤其擅長明史的研究。明定陵討論期間,吳晗擔任北京市副市長,主要負責文化教育領域。其實關於明朝帝陵的發掘,吳晗就是主要的推動者。在1969年,吳晗在動亂中含冤而死。

鄧拓既是一位新聞工作者,也是一位歷史學家。在討論期間鄧拓積極的支持發掘帝陵,因為他相信這將是一個轟動的新聞 一個舉世矚目的新聞。然而帝陵發掘以後,鄧拓的心裡卻高興不起來。在「文革」期間,鄧拓遭到迫害,他最終選擇自盡,結束自己的生命。

在五位學者當中,對於考古了解最多的人應該就是范文瀾,他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在新中國成立以後,范文瀾曾擔任中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經他手發掘的古代墓葬有很多。在「文革」時期,范文瀾也被迫害,最終於1969年去世。

郭沫若應該是五人當中知名度最高的,他既是中國著名的文化大師,也是一位歷史學家,同時他還是一位教育家。在明朝帝陵是否發掘討論期間,郭沫若認為發掘帝陵的學術價值與文化價值都非常高,因此他十分支持發掘帝陵。

在明朝帝陵發掘以後,郭沫若還想推動唐朝帝陵的發掘,但是由於明定陵在發掘的過程中損失重大,因此相關部門沒有同意唐朝帝陵發掘的計劃。在1978年,郭沫若因病去世,享年86歲。

對於明朝帝陵發掘中出現的損失,這五位學者當然是負有責任的,在技術水平不夠的情況下,他們犯了急功近利的錯誤。不過這五位學者的出發點是好的,他們都想推動我國考古事業的進步以及歷史的發展,只是方法用錯了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雨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眾人以為她為名利嫁給張學良,她卻用一生去陪伴,死後張說了三字
張作霖淪為乞丐時差點餓死,一婦人賞他飯吃,發達後張如此報答她

TAG:曉雨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