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把壺擬作人,奧蘭田《茗壺圖錄》,慧眼識珍!

把壺擬作人,奧蘭田《茗壺圖錄》,慧眼識珍!

中國自明代以來,不斷有人記述紫砂壺藝的歷史,並闡釋和挖掘紫砂壺的文化內涵。紫砂壺收藏和研究界一般認為,在明、清兩代紫砂壺鑒賞圖書中,比較系統的和重要的兩部就是《陽羨茗壺系》和《陽羨名陶錄》。明代萬曆至崇禎年間的周高起(號伯高)所著《陽羨茗壺系》,是中國第一部關於宜興紫砂壺的專著。這部專著分創始、正始、大家、名家、雅流、神品、別派等部分。

一位日本學者奧蘭田又名奧玄寶,說他是一位奇人可說是毫不為過。他愛壺成癖,且對「癖」有其獨特的見解。在《茗壺圖錄》「自序」中,他這樣寫到:「人非聖賢,孰能無癖?王濟有馬癖,和嶠有錢癖,杜元愷有《左傳》癖。老杜云:『從來性癖耽佳句』,白樂天云:『人皆有一癖』」在引經據典後,他得出每人不能無癖的結論,並對「癖」進一步作解釋云:「癖者,嗜好之病而發於性情之不得已耳。」

於他自己來說,「予於茗壺嗜好成癖焉。」嗜好到何種程度?只要是茗壺「不論狀之大小,不問流之曲直,不計制之古今,不說泥之精粗、款之有無,苟其適於意者,輒購焉,藏焉。」又怕這些壺把玩時間長了,「毀滅難保」,於是作圖以記之,後又興起以文字將自己及諸友所藏之32把茗壺作詳細描摹記載,這就是《茗壺圖錄》的由來。該書選用的32把紫砂壺中,15把是奧蘭田的藏品,其餘17把則分別藏於諸朋友家。奧氏的選壺標準,重在壺藝,重在欣賞的感受,這比那些只知道講究年代、款識、壺工的有名無名,而無視壺藝本身價值的人,確實勝過一籌。

更奇的是,他寫這本書時「養病於注春居」,而待書寫完時,「頓忘病之於體」,病體竟霍然痊癒了。嗜壺可以修身養性,寫書竟能療養資病,此君可算是天下一大奇人了。

在圖錄的開頭,作者先就「源流」、「式樣」、「形狀」、「流扳」、「泥色」、「品彙」、「小大」、「理趣」、「款識」、真假」、「無款」、「銜捏」、「別種」、「用意」作了簡要說明。也可以說是作者對茗壺鑒賞的見解。而其中不乏別具慧眼的真知灼見。

奧蘭田不但「嗜壺成癖」,而且「愛壺如人」。在他眼中,每一把壺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因而他用擬人化的方法給《茗壺圖錄》中的32把壺都取了一個人的名字,並稱之謂「注春三十二先生姓名字型大小」。

奧玄寶對紫砂壺的命名,是參考和借鑒了中國審安老人的《茶具圖贊》。審安老人將宋代點茶的十二款茶具用白描的手法予以繪製,並依宋時官制,分別賜以名、號。

對每一壺,他都列出泥色、收藏者、印款、並準確的寫出通高、腹徑、壺深、重量、容積及流、腹、底、蓋、以及印款、泥色等,可謂「描摹詳盡,尺寸準確」。

注春三十二式之:梁園遺老

紫泥

奧蘭田藏

款:陳和之

通蓋高二寸五厘,口徑一寸五分七厘,腹徑二寸八分二厘,深一寸六分;重四十二錢弱,容一合強,流直而仰,扳環而纖;腹圜而豐,底著而凹,口內設堰環,蓋之如合符,的成乳形。流下鐫書三字曰:」陳和之「,字法晉唐遺風。

」楚山有高士,梁園有遺老「

——儲光羲詩

注春三十二式之:蕭山市隱

梨皮泥

奧蘭田藏

腹徑二寸七分,深一寸七分。重七拾四錢。容一合五勺。流方而徐起,鋬形如半折。凹字蓋,坦且方,的適之。上豐而下殺。底有印曰「閉門即是深山」。篆法奇古可觀,是明人之本色。泥色紫而梨皮。通體清雅溫厚,頗有隱者風度,故號曰「蕭山市隱」。

元朝初年的元好問,亦曾寫過一篇《市隱齋記》,記述了一位隱於長安的隱士。可是,一個外國人為什麼會給一款紫砂壺命名為」蕭山市隱「呢?顯然,深諳中國傳統文化的奧玄寶,取意於賈性之隱於市隱齋的風雅舊事。

注春三十二式之:鶴氅神人

白瓷

奧蘭田藏

右通蓋高一寸七分四厘,口一寸五分六厘,腹二寸七分,深一寸四分五厘,重三拾五錢,容八勺。 流直而如咀鋬,環而似耳,腹匾而園,蓋坥而無的,只留一點痕耳,點茗之時以拇人兩指可把。 圈足、底印一合字、未解為何故。 形制典他式不同、而高雅更可喜矣、磁色雪白而謂如堆脂、通體恰如神仙著鶴氅、故號曰:「鶴氅神人」。

」孟昶未達時,家在京口,嘗見王恭乘高輿,被鶴氅裘。於時微雪,昶於籬間窺之,嘆曰:『此真神仙中人。』「

——《晉書》

注春三十二式之:漁童樵青

朱泥

奧蘭田藏

一通蓋高二寸三分五厘,口一寸五分三厘,腹二寸一分八厘,深一寸六分八厘,重三十二錢六分容七勺強 。

一通蓋高二寸二分二厘,口一寸四分七厘,腹二寸一分七厘,深一寸六分五厘,重三十二錢二分,容七勺。

流仰而不曲不直,鋬鉤而如環,蓋盎而的成乳形,蓋口底共帶輪綠,形狀橢而似簫,底有欸曰,吟花詠月品竹訐茶,泥色淡硃,製作朴而實古雅最可愛,予賞評曰,匹夫匹婦合歡偕老,張志積,配奴婢為夫婦者,故號曰」漁童樵青「。

肅宗嘗賜元真子張志和奴婢二人 名奴曰漁童、婢曰樵青、人間其故、荅曰、漁童、使捧釣收綸、蓋中鼓枻、樵青使蘓蘭薪桂、竹里煎茶、

——唐書

注春三十二式之:獨樂園丁

朱泥

奧蘭田藏

右通蓋高一寸六分二厘強,口八分五厘,腹一寸八分,深一寸一分二厘,重拾四錢強,容二勺強。流直鋬環,蓋盎而的作小爵桂,圈足,無銘,形制極小,而妍朴具足。茗壺系曰:「李茂林制小圓式,妍在朴致中,允屬名玩。」殆此壺之謂歟! 泥色淡硃,而滿身銀沙隠閃,是具輪珠之裔孫而時俗呼曰獨茶銚,蓋取於獨吃之義而已,故號曰「獨樂園丁」。

洛陽名園記司馬溫公在洛陽、自號遷叟、謂其園曰:」獨樂園「。

注春三十二式之:卧龍先生

梨皮泥

奧蘭田藏

右通蓋高二寸五分,口一寸五分強,腹三寸八分四厘,深一寸四分強,重六拾二錢弱,容一合二勺強。流不曲不直,銴環,口弇腹胖,口內設堰圈而容蓋唇,自口下至肩腹上,漸下漸豐,腹上鋟為一畫界,底如截球,平圜純素。 腹之前後鐫行書二十二字,曰:「笠蔭喝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無說。戊寅秋七月多幾銘。「刀法遵勁有精神、妙優於毛中書、按茲壺製作工夫一變、更極精巧、的輿流鋬裹面、削刪痕存、所謂揑制者也、泥色梨皮、通體深沈而雄偉、如坐如卧如潛如蟄、 有呼欲起之意、故號曰:」卧龍先生「。

」徐庶謂先生曰、諸葛孔明卧龍也、蔣軍冝枉駕顧之「——三國志

注春三十二式之:出離頭陀

古錫

奧蘭田藏

右通蓋高一寸八分一厘,口一寸五分,腹二寸四分三厘,深一寸四分,重六拾二錢,容七勺。流直銴環,古藤絡鋬,蓋防湯熱也,洵真鍮作之,為遍豆樣,肩微棱而腹下漸殺,底著,無欵,通體純鍚,經年之久,銹花赤班紛然點出、,色可掬。 形制不侈不麗,敦樸有雅緻,自是篋中寳玩。西京秦藏六,頗工於治鍚,觀此寳愛不置,審定其為明制。按李斗《楊州畫舫錄》云:「吳人趙璧,變彬之所為,易以鍚,近時則歸復所制鍚壺為貴此或二子之作,近日世間好事者,壺皆貴泥砂, 此壺不趨世所趨而獨自異,亦有出離解脫之意,故號曰:「出離頭陀」。

《無量壽經》上卷曰:」皆蒙解脫。「釋曰」出離之緣「《增一阿含經》曰:」此頭陀行在世者,我法亦當久在於世。「

注春三十二式之:傾心佳侶

梨皮泥

奧蘭田藏

右通蓋高一寸六分六厘,口一寸五分四厘,腹三寸二分深一寸一分弱,重四拾二錢強,容八勺。流直鋬環,通體以秋葵花為式,千辮叄差,向背分明,如笑如語,其嬌冶柔媚之態,覚妃子倦妝不異,辮在腹者冣大,在底者次之,在蓋者又次之, 的與流鋬,亦各施工,流下有小印二,曰「荊溪」、「龍文」。泥色紫而梨皮。許氏巧手,每壺無一不竭智力,而茲壺精製尤窮神妙,非他工之可擬倫也,秋葵花輿蜀葵相類,故號曰」傾心佳侶「。

」傾心識忠臣衡是存古典。「姚旅秋鴻詩:」顧影成佳侶,將雲束遠裝。「——吳寬葵詩

注春三十二式之:趺坐逃禪

梨皮泥

奧蘭田藏

右通蓋高一寸四分三厘,口二寸八厘,腹三寸六分四厘,深一寸一分,重四拾四錢強,容一合。流灣而短,鋬環而整,腹匾而大,胎淺而虛,冣宜注淪,《茗壺系》曰:「宜淺不冝深「是也。伹惜形失於大耳。底有小印二,曰:「荊溪」、「龍文」。泥色而梨皮,大率與「藏六居士」同質,通體或如跬跏趺唑,宛然有物外之貌,故號曰:」趺坐逃禪「。

王維詩:」嫩草承趺坐。「 杜甫詩:」醉中往往噯逃禪。「

注春三十二式之:臧六居士

梨皮泥

奧蘭田藏

右通蓋高一寸五分七厘,口一寸七分五厘,腹三寸三分三厘,深一寸一分強,重三拾八錢強,容八勺強。 流灣而帶棱,鋬環應之,蓋腹底皆共六棱,的成乳形,底鐫真畫三字,曰:」惜余銘「,亦有小印二,曰:「荊溪」,「龍文」,泥色紫而梨皮,較「傾心佳侶」稍淡,通體似龜形,而流鋬有昂首,曳尾之態,如動如止,故號曰:」藏六居士「。

」失若龜藏六「——蘇軾詩

注春三十二式之:凌波仙子

紫泥

奧蘭田藏

通蓋高一寸七分五厘,口一寸九分,尖二寸三厘,腹三寸四分七厘,深一寸三分,重五拾三錢,容一合二勺。流鋬略輿「蔵六居士」相類。從蓋到底,成水仙花樣,六瓣腺合之處攝整不差毫髮,以蕾為的,底著無銘,泥色紫,通體水仙花為式, 故號曰:」凌波仙子「。

」凌波仙子生塵襪。「——黃庭堅詩

注春三十二式之:方山逸士

梨皮泥

奧蘭田藏

右通蓋高一寸四分八厘,口一寸四分七厘,腹二寸七分五厘,深一寸二分,重六拾錢強,容一合強。流直而方,鋬矩而成口字樣,蓋平坦如棋秤的似覆斗鈕,底有印,曰:「許龍文制」,泥色紫而梨皮,形四面端正,類方山,故號曰:」方山逸士「。

」山形方如印,故曰方山亦名天印山。「——丹陽記

注春三十二式之:陶家佳友

紫泥

奧蘭田藏

右通蓋高一寸八分四厘,口二寸,腹三寸二分強,深一寸四分弱,重卅九錢弱,容一合三勺弱。流灣鋬環,蓋與器共為菊花樣,各二十四瓣,以蕾為的,試搖蓋合口之處密縫不間,可謂巧致,但憯底純素無欵識,泥色紫而粟粒隠見通體以菊花為式 ,故號曰:「陶家佳友」

陶家,謂陶淵明也。曾端伯以菊為佳友。

注春三十二式之:儷蘭女史

梨皮泥

奧蘭田藏

右通蓋高一寸七分六厘,口一寸八分四厘,尖二寸一分六厘,腹三寸四分強,深一寸二分五厘,重五拾五錢,容合一勺。強流灣鋬環,腹蓋共模造水仙花,各六瓣,以蕾為的,腹半又縈雙鈞缐為束帶,樣底單鉤輪廓成六瓣,純素而無銘,蓋陰有小印難瓣,泥色紫而梨皮昰亦水仙式而形體不同,故號曰:」儷蘭女史「。

」水仙一名儷蘭,又名女史花。「——《廣群芳譜》

注春三十二式之:帝鄉仙馭

梨皮泥

奧蘭田藏

一寸六分四厘,腹三寸,深一寸二分五厘,重五拾七錢,容一合一勺強。流灣而方,錖繯而如屈織,的稱之蓋興器共被以雲紋,蓋之子口,有印,曰:「國瑞」,底有印,曰:」王蟾彌藏「。泥色紫而梨皮,與傾心佳侶異形同質, 通體方園具足,溫厚而不脆,以其有雲紋,故號日:」帝鄊仙馭「。

」京彼白雲至於帝鄊。「——莊子

以上八壺嘗購蕧於西京偽居堂、寶愛久矣、並收於一筥中、常遇奇客至、則任意抽取、以點苦茗、稱曰荊溪八仙、按前七壺不問無欵有欵、 大率如出許龍文一手、只帝鄊仙馭、獨異欵識、為別手無疑矣、蓋王蟾輿國瑞自昰別人、而王蟾使國瑞造之者耳、二人未考為何人、姑記以候識者審定。

注春三十二式之:儒雅宗伯

梨皮泥

通蓋高一寸七分二厘,口徑二寸,腹徑三寸五厘,深一寸四分五厘;重三拾五錢;容一合一杓強。流徐起而彎, 環而的應之,腹圓,底著,口內設堰圈而受蓋,蓋之子口有缺,底鐫真書十八字,曰:「萬曆戊午秋日九月望日為葉龕先生制。仲芳「。刀法遒勁,但日字重複為恨耳。按仲芳者,大彬之高弟,擅名於當時,乃陶肆謠所謂」三大「之一也。泥色醇梨色,有儒雅之氣象,故號曰」儒雅宗伯「。

《漢書 公孫弘傳贊》:」儒雅則公孫弘、董仲舒、倪寬。「《大戴禮》:」宗伯之官以成仁。「

注春三十二式之:鐵石丈夫

紫泥

通蓋高二寸七分五厘,口徑二寸一分,腹徑三寸二分四厘,深二寸二分五厘,重約一百錢,容一合六勺。壺嘴肥短,略彎不直。壺把呈環狀,在壺體另一側。口唇反翻而敞,可完全包括壺蓋。壺紐形如葡萄子。圈足,壺底鐫刻「醉華齋」三字,不清楚為何人。篆法奇古可喜。此壺泥色濃紫,或者可說是黑黯肝色,敲它發出金石之聲,大概是明朝製作的,爐火純青。我看此壺體形渾厚,堅如鐵、介似石,因此命名為」鐵石丈夫「。

《魏志 武帝紀》註:《魏武故事》載令曰:「領長史王必,是吾披荊棘時史也。忠能勤事,心如鐵石,國之良史也。」

注春三十二式之:銀台醉客

紫泥

右通蓋高二寸六分六厘,口徑尖一寸五分,腹徑二寸二分二厘,深二寸二分,重三十八錢四分,容八勺弱。流聳起而漸彎,鋬環而與之相稱,通體水仙式。六瓣收縮成口,口唇旁出承蓋,吻合緊密,無差紙發,精巧可知。蕾為的,底著,無款,泥色紫而帶紅,光澤如玉。以其效水仙花,故號曰:」銀台醉客「。

」世以水仙為金盞銀台。「——《山堂肆考》

注春三十二式之:繡衣御史

紫泥

右通蓋高二寸一分六厘,口徑一寸五分六厘,腹徑三寸一分五厘,深一寸九分五厘,重六十五錢,容一合四勺。流灣,鋬環,皮肉豐厚,腹圓,口內設堰圈承蓋。通體氣骨富瞻雄偉,自是廊廟之材。腹鐫行書十五字曰:「中有智珠,使人不枯,列仙之儒。曼生銘。」書體請健可觀,底有印曰「曼生」, 鋬下又有印曰「彭年」。蓋曼生使彭年造而自銘。泥色紫砂之一種,而滿面斑點,如綉黃花落葉,砂壺中未常睹斯異紋者,故號曰」繡衣御史「。

」侍御史有繡衣直指,出討姦猾,治大獄,武帝制,不常置。「註:衣以綉者,尊冠之也。——《漢書》

注春三十二式之:一枝棲隱

黃泥

右通蓋高一寸二分,口徑一寸二厘,腹徑二寸一分七厘,深八分五厘,重十六錢三分,容三勺。流直,末斬然而止,如斷竹筒,鋬欹倒不全環,蓋傳鼻紐,底貼三蹄,又有印曰「符生摹古」形制短小可握,腹之向背各雕梅花一枝,題曰「符生畫」,刀勢生動。蓋鐫八字,曰「幾生修得到。子冶題」,書體清麗可愛。泥色淺黃。唯可供獨吃及對飲之用,通體似小鳥形,故號曰「一枝棲隱」。

」鷓鴣巢於深林,可過一枝。「——《莊子》

注春三十二式之:老朽散人

紫泥

右通蓋高二寸八分八厘,口徑一寸六分八厘,腹徑二寸七分四厘,深二寸一分五厘,重五十錢強,容一合二勺五才。流直而昂,鋬環而低下,蓋盎而腹圓,底著,有印難辨。泥色紫而間有銀沙隱現。星霜之久,時好變移,壺皆貴小,此壺最大,人不甚碩,乃得以全其天年,《莊子》所謂朽 之比乎!故號曰「老朽散人」。

聞西京大槁某者,嘗獲於大阪心齋橋古董鋪,故一名心齋壺。

注春三十二式之:浴后妃子

朱泥

右通蓋高一寸九分六厘,口徑一寸四分四厘,腹徑二寸三分強,深一寸五分五厘,重二十二錢七分,容七勺弱。流灣而仰,鋬環而纖,蓋、的應之。製作精緻,光潤白露,薄如紙片,輕似鴻毛,底鐫真書八字,曰「丁未杏月鳴遠仿古」。有小印二,曰「鳴」「遠」。泥色純朱。按鳴遠一時之巧手,用意丁寧,功夫百鍊,調泥不苟,有惜墨如金之意。通體柔情綽態,嬋娟如妃子浴華清池中,故號曰」浴后妃子「。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白樂天《長恨歌》

注春三十二式之:卧輪禪師

梨皮泥

右通蓋高一寸四分二厘,口徑二寸三分弱,腹徑三寸六厘,深一寸二分,重三十四錢二分,容九勺。流直而短,鋬環而纖。身短矮而腹胖,蓋與的同之。蓋口有小缺處。泥色紫而梨皮。茲壺較他式最異,通體如車輪之卧地,故號曰」卧輪禪師「。

」卧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卧輪禪師

注春三十二式之:紅顏少年

朱泥

右通蓋高一寸五分五厘,口徑一寸七分三厘,腹徑二寸六分八厘,深一寸一分五厘,重二十九錢五分,容七勺強。流灣鋬環、蓋,的稱之,肩削成,腹圓,底著。鐫行書三字,曰」玉川珍「。泥色如硃砂之加采,脂潤染人,通體瀟洒流麗,如美少年,故號曰」紅顏少年「。

」此禽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劉廷芝

注春三十二式之:採薇山樵

紫泥

右通蓋高一寸九分二厘,口徑一寸四分四厘,腹徑二寸四分弱,深一寸六分,重二十九錢,容七勺強。流直而昂,鋬稱之,皆洪纖得中,蓋平坦而如砥,的為乳形,底無著,純素無款,敲蓋作擊磐之聲。泥色紫砂之一種,光彩不甚露,而古氣清溢,通體有仙子不火食者風標。故號曰」採薇山樵「。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史記 伯夷傳》

注春三十二式之:連城封侯

紫泥

右通蓋高二寸八厘,口徑一寸一分,腹徑二寸四厘,深一寸四分二厘,重二十三錢六分,容四勺強。流直而仰。鋬環而得度,蓋盎腹圓,圈足,底純素無款。泥色紫而銀沙閃點,製作不事雕琢,貴在於醇雅,時俗所謂具輪珠是也。近世好事者寶愛誇張,聲價日貴,至比連城,故號曰」連城封侯「。

」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楊炯詩

注春三十二式之:壽陽公主

白磁

右通蓋高一寸六分六厘,口徑一寸一分三厘,腹徑二寸六厘,深一寸四分強,重十八錢六分,容四勺。流直鋬環,蓋坦如砥,換的以梅花一萼,圈足,底純素無款。肌膚如凝脂,瓷質略與「鶴氅神人」相類,蓋亦具輪珠之裔孫,而以白瓷脫胎,殊可稱矣。丰姿粹然,韻致卓絕,有效顰不及之想,故號曰」壽陽公主「。

」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額上,成五齣花,佛之不去,皇后留之。後人效為梅花妝。「——《妝樓記》

注春三十二式之:用拙迂生

右通蓋高二寸一分,口徑一寸四分四厘,腹徑二寸四分二厘,深一寸五分強,重三十二錢弱,容七勺。具輪珠之苗裔,而大於「連城封侯」。泥色紫,圈足。底有印,曰「子上」欠考據。具輪珠之有印者,唯茲壺耳。恨鋬之位置不合,故號曰」用拙迂生「。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杜甫

注春三十二式之:風流宰相

紫泥

右通蓋高二寸一分二厘,口徑縱一寸八分三厘,橫一寸四分三厘,腹徑二寸九分強,深一寸七分四厘,重五十三錢,容一合三勺強。流方而彎,鋬環而變式,蓋盎的方而無棱,口橢而容蓋,肩削成,腹胖,底內人如倒凹字。

鐫行書十二字,曰「鳴遠一技之能,間世特出,自百餘年來,諸家傳器日少,故其名尤噪。」則此壺不易獲可知也。通體風流高雅,超然於庸俗,故號曰「風流宰相」。

王儉嘗謂人曰:「江左風流宰相,唯有謝安。」意以自況也。——《南史》

注春三十二式之:逍遙公子

朱泥

右通蓋高二寸強,口徑一寸二分弱,腹徑二寸二厘,深一寸二分四厘弱,重二十三錢四分,容五勺弱。流直鋬環,蓋、的應之,底著,雕「八月湖水平 孟臣」之七字。泥色純朱而光潤如流,容止端雅,有蕭然自得之意,故號曰「逍遙公子」。

」韋夐志尚夷簡,淡於勢力,帝賜號曰逍遙公。「——《北史》

注春三十二式之:斷腸少婦

紫泥

右通蓋高一寸三分八厘強,口徑一寸二分八厘,腹徑三寸四厘強,深一寸一分,重四十四錢,容七勺弱。流直而肥短,鋬環而應之,蓋圓而坦,上范出六尖蒂形,存莖少許換的,腹間對鏤秋海棠花,刻雙勾線,無款,泥色紫而微潤,古奧可掬,通體婉媚,如笑如愁,天然容色,宛似少婦在深閨,故號曰」斷腸少婦「。

」秋海棠,舊傳昔有女懷人不至,淚灑地,遂生此花,色如美人面甚媚,名斷腸花。「——《群芳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壺人 的精彩文章:

揚子、黃聖依夫婦130萬結緣呂俊傑大師《憶江南》
收藏是經久不衰的產業,幾千年來從未消停

TAG:淘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