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俄導彈發動機爆炸濃煙滾滾,據稱現場輻射超標,「海燕」又失敗?

俄導彈發動機爆炸濃煙滾滾,據稱現場輻射超標,「海燕」又失敗?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在8月8日發生的俄羅斯導彈爆炸,並非是一起普通的事故。

據此前俄國防部的聲明,在俄羅斯阿爾漢格爾斯克州的一處海軍發射場發生爆炸,導致2人死亡6人受傷,最新消息是已有5人死亡,還有三人在救治。

俄官方稱爆炸是在測試一種液體導彈發動機的時候發生的,並特別指出並未造成核污染。

爆炸現場升起濃濃黑煙,救援人員身穿防護服進行救援。

但就在爆炸之後,有俄媒報道稱當地的輻射一度達到峰值,比自然背景輻射要高出數倍,雖然這種輻射水平並不會產生很大的危害,但是救援隊依然全副披掛,穿著防輻射服,這加劇了人們對於核泄漏的擔憂。

所以,西方的評論家認為,此次發生爆炸的導彈,很可能就是俄羅斯在研的核動力巡航導彈——「海燕」。

在生產車間內的「海燕」導彈。

在2018年俄羅斯國情咨文中曝光的「海燕」導彈,露面之初就震驚了世界,這種導彈採用了核反應堆作為動力源,號稱射程無限,可以用數倍音速進行巡航。

這使得核動力巡航導彈很難被攔截,因為它機動性強,速度又快,可以繞過地面的導彈防禦區,在戰術上具有先天的優勢。

「海燕」導彈試射的場景。

不過它的研製難度也相當大,俄羅斯迄今為止已經試射了4枚「海燕」導彈,全部失敗。最長的一次飛行時間只有兩分鐘,飛行距離22英里,即35.2公里,計算一下其飛行速度還不到每秒300米,顯然主發動機並未啟動,或者沒有達到正常的功率。

北約曾經檢測到在歐洲和阿拉斯加核輻射升高的跡象,推測與俄羅斯試射核動力巡航導彈有關。

不過此次俄羅斯導彈爆炸,也不能簡單地認定是「海燕」導彈出事。

俄媒2018年公布的「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的生產車間,可以看到至少有5枚導彈在生產線上。

因為俄官方報道出事的是液體燃料導彈,而「海燕」導彈的助推火箭使用的是固體燃料發動機。

但是問題又來了,普通的液體燃料可能會有毒性,但無論如何也不會產生放射性物質。

對此,又有俄羅斯專家解釋說,這是因為導彈發動機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電源,這種電源可以長期為導彈的部件和系統供電。

不過,這種解釋就更屬於無稽之談了。

所謂放射性同位素電源,有個通俗的名字叫核電池。

「好奇"號的核電池模型(上圖)及《火星救援》中的核電池(下圖)。

它在航天器和各種探測器中很常見,比如美國的「好奇」號火星探測車就使用核電池供電,其使用壽命可達14年。阿波羅飛船登月時,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裝置提供熱能。在科幻片《火星救援》中,為了抵禦火星夜間零下80度的低溫,馬特達蒙把核電池放在火星車后座當作取暖器。

可見核電池正常使用,還是比較安全的。

但是把核電池裝在導彈上,就絕不是什麼好點子。因為再怎麼說,它也是具有放射性的東西,只要容器破裂,就會造成核污染,而在高速飛行的導彈上,無論是撞擊目標還是發動機脫落落到地面,都有極大幾率造成核泄漏。

1964年美國發射一顆導航衛星時,因為發射失敗,衛星上的核電池被燒毀,導致放射性物質進入大氣層並擴散全球。

1978年蘇聯一顆核動力衛星墜入加拿大境內,衛星殘留的帶有放射性的碎片造成了極大污染。

所以往普通導彈上安裝核電池,那就是製造臟彈的節奏。

這麼看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海燕」導彈換了液體火箭發動機進行測試。

不過對於這種核動力巡航導彈,目前還有許多迷霧。

「冥王星」項目模型。

世界上第一種核動力巡航導彈是美國的「冥王星」。它使用核動力衝壓發動機,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導彈飛行時不斷噴射高輻射氣流,污染沿途經過的土壤和空氣。

之所以不設計防護裝置,首先是導彈體積太小,安裝厚重的防輻射裝置根本不現實,裝了就根本飛不起來,另一方面導彈造成的核污染,也是作戰效力的一部分。當時美國人甚至打算讓「冥王星」在蘇聯領土盤旋幾個月,讓所經之處變成核污染區,可見這種設計的喪病之處。

但是「海燕」的外形更像是常規導彈,其長度和直徑都不大,所以在「海燕」直徑不到1米的彈體內,如何塞進一個核反應堆,實在令人好奇。

SLAM 的核燃料棒直接就暴露在空氣流里,直接加熱空氣,產生衝壓推力。

「冥王星」導彈是用核反應堆直接加熱空氣,然後把空氣從噴口高速噴出獲得巨大動力,同時讓冷空氣為反應堆降溫,這樣才能保證它不會過熱熔化。

這種方式原理最簡單,發動機體積和重量也最小。

但是和常規的導彈發動機相比,它的體積仍然大得驚人。「冥王星」的發動機幾乎和一台火車頭大小相當,導彈全重有27噸。

所以相比之下「海燕」的身材未免過於苗條了一點。

「海燕」目前的亮相都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發動機成迷。

那麼,「海燕」會不會不使用核反應堆,轉而使用核電池,變身成為一款電動的巡航導彈呢?

從原理上看,電力驅動飛行不是沒有可能,但是核電池卻不在其中。

因為核電池並非是通過核裂變來發電,而是利用核衰變釋放載能粒子,轉換為電能。核衰變比核裂變要緩慢得多,產生的能量完全不是一個量級,雖然它壽命很長,但是要驅動一枚導彈高速飛行,需要的核電池體積重量會有多大?

所以「海燕」導彈里到底裝了台什麼樣的發動機,實在是耐人尋味。比較有意思的是,前四次測試宣告失敗,雖然發現了核泄漏的跡象,但是核輻射水平並不高。

看起來裡面並沒有安裝傳統意義上的核反應堆,否則任何一次發射失敗,都將釀成切爾諾貝利式的核災難。

「海燕」的神秘看起來將繼續保持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兵ing 的精彩文章:

美國步兵手裡最猛的火器,一秒投擲6枚高爆彈,滅敵於千米之外
二戰日本「潛水航母」:搭載三架飛機,可到達地球任何地方作戰

TAG:談兵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