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治癒「拖延症」孩子,你不用做太多,試著推遲他的「滿足感」
不少父母總在抱怨,自家孩子有拖延症,只要是孩子們不感興趣的事情,在他們身上總能看見散漫、應付的態度,事情也總是一拖再拖,直到發現父母在不斷地催促後情緒發生了明顯變化,這才草草了事。
"拖延症"是大部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表現出的性格特點,只不過有些孩子表現得更為明顯。
按照麥格雷戈"Y理論"觀點,可以將這一性格特點解釋為大多數人本性即為厭惡工作。當然,本性可以通過後天環境、條件等因素的作用,繼而達到改變的效果。
正如麥格雷戈驗證所得,如果能夠給予人們適當的機會,這部分人也會喜歡上工作,因為他們也渴望發揮自己的潛能。
同理,孩子的拖延症也可以通過父母的科學教育進而糾正,其關鍵則在於運用什麼樣的科學方法,以及如何發揮這一科學方法的最優效果!
鮮少有父母有想到嘗試推遲孩子的滿足感,作為父母,我們的慣性思維一向是"給孩子最優質的生活條件,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讓孩子無憂無慮地度過童年……"。
無可置否,這些想法的出發點是好的,如若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通過正確的引導方式,同樣也能達到理想的培育狀態。
然而,在現實教育中,大部分父母都忽略了孩子成長與教育之間的本質聯繫,父母在給予的同時未能考慮到如何給予的問題!
通常情況下,孩子從五歲開始,他們就能夠開始慢慢適應自律原則,而這時,父母就該利用孩子的這一成長特點,避免讓孩子陷於當前的"即時享樂"式安逸。
根據教育學家所說,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常缺乏"推遲滿足感"的經驗,極有可能表現出拖延、暴躁、缺乏耐心等性格。
我們總在討論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給孩子的教育模式是不是顛倒了?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們才後知後覺發現孩子性格的種種缺陷,屆時開始抱怨孩子過於缺乏"後享樂"的意識,古人有雲"先為苦中人,方為人上人",何嘗不是這樣的道理?
不少教育工作者都曾給出類似的結論,從小沒有受到"推遲滿足感"教育的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比其他接受該教育的孩子更容易發展為"問題少年"。
儘管他們的先天智商、情商絲毫不比其他孩子差,但在學習能力、自主性等方面卻遠遠落差於其他孩子。
這一部分孩子的行為處事往往也都由荷爾蒙所支配,"衝動、缺乏耐心"是大部分老師對這些孩子最多的評價。再者,他們中也極少有人願意主動思考,在孩子眼裡,這已然是司空見慣的生活常態,而對於父母而言,孩子的這幅模樣,無異於是"糟糕至極,心痛不已"。
當談及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形時?答案還需回到孩子的教育問題上。
倘若孩子能夠有足夠的自律,亦或者自制力,不急於享受一時的快感,又怎麼會出現"先享樂,後買單"呢!
心理學家派克在治療一位30歲左右的會計師時一度無從轉機。會計師請求幫助治療的原因是她發現自己的工作拖延症越來越嚴重,自己也曾想要改變,但毫無頭緒,無奈之下只好尋求心理治療。
派克先後從她對公司老闆、同事、家人、朋友等的態度著手探討,以及競爭觀、職業願景、成就觀等等方面,都未能發現拖延問題的癥結所在。後來,在一次聊天中發現了一個新領域,才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當派克問會計師,"你喜歡吃蛋糕嗎?"
會計師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
派克接著問"那你更喜歡吃奶油,還是蛋糕芯?"
會計師更是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是奶油啦!"
"那你平時吃蛋糕的習慣是什麼呢?"派克心想會計師必然會認定他無疑是個愚蠢透底的心理醫生。
"自然是先把奶油吃完,再吃蛋糕芯。"會計師興奮地說道。
正是這一連串看似毫無聯繫的問題,派克在其中發現了問題的倪端,隨後,他又把蛋糕的問題換成了工作。就如派克預料的一樣,會計師平時在工作時總是興緻高昂地先做完她最喜歡做的工作,而餘下的工作多是枯燥、無味且棘手。
不論剩下時間多少,她都遲遲不願動手,導致多個項目堆積,讓她覺得更是煎熬!
之後,派克建議會計師在日常工作中,先將最棘手的工作完成,按照難易程度分別完成。假如一天工作時間是8個小時,用3個小時度過痛苦時光,剩餘的5個小時則是是幸福時間。
顯然,這種工作模式的效率遠比用5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去熬剩餘的棘手工作要高得多!再後來,會計師在不斷地嘗試改變中,沒過多久就把拖延症給徹底克服了。
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選擇"推遲滿足感"是其中一種生活方式。
這意味著要按捺住貪圖安逸的心理,重置快樂與痛苦的順序。先讓自己去面對問題,飽受痛苦的折磨,再嘗試解決問題,而後享受最後的快樂!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這一方法更是屢試不爽。例如再陪孩子玩耍的時候,對於孩子喜愛的玩具,父母可以先借用玩一段時間,告訴孩子他們可以先玩其他玩具,等爸爸媽媽玩完之後再輪到他們。
孩子做作業喜歡拖延,時不時瞅兩眼電視?動一動周圍的玩具?同樣也可以借用"推遲滿足感",告訴孩子,"等你把作業做完之後,你就可以盡情地玩耍,而且爸爸媽媽還不會催促你,更不會批評你。"
孩子在進行兩相比較以後會發現,確實是如此,比起現在一邊玩耍一邊做作業,倒不如先把作業完成,這樣也就不用是時時刻刻都擔心挨罵的風險!其實孩子也會計算得失,只不過需要有人引導,讓孩子將這一處理方法慢慢融入生活中,將其變為常態,拖延症的問題自然也就有所解決。
成功者都有著極強的自制力,他們更是深知"推遲滿足感"的重要性,但是道理很多人都懂,實踐的人卻只有少數,這也是為什麼失敗者占相當數量的原因。
當然,也別埋怨孩子不如他人優秀,前段時間"武亦姝高分的背後,你沒看到父母的努力"刷爆朋友圈,優秀的孩子,背後必定有優秀的父母在為其指引前行,只不過我們大多數人都只看到了舞台上光鮮亮麗的孩子,卻忽略了父母的作用。
想要孩子有所成,父母也必須有所付出,且與孩子有著共同的方向。都說每個孩子是父母的縮影,當你希望孩子"推遲滿足感"時,你在孩子面前,是否還在一邊說著減肥,一邊卻又大快朵頤甜食、懶於運動?是否囔囔工作太枯燥了,先看會電視過會再做?
這般常態是否經常出現在你的生活中?倘若答案是肯定的,你又怎麼理直氣壯地要求孩子先做完作業再看電視?當孩子以你的日常狀態反駁你時,你將啞口無言!
"推遲滿足感"不僅運用在孩子身上,更是對父母提出的挑戰,家庭教育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單方面施壓,而是需要雙方認同且都有所執行,這才是家庭教育應該有的模式,也是發揮效果的前提條件!
※孩子撒謊?父母要區分對待,也許他也不是故意的
※寶寶的這個東西可別丟,比臍帶血珍貴,很多父母還不知道
TAG:90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