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座山雖不起眼,但有十位帝王都登臨過,是中國革命的勝利之山

這座山雖不起眼,但有十位帝王都登臨過,是中國革命的勝利之山

坐落在寧夏西南部、甘肅省東部,南延至陝西省寶雞市以北,橫貫陝甘寧三省區,「山高太華三千丈,險居秦關二百重」的六盤山,是我國最年輕的山脈之一。從地理意義上來講,六盤山既是關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嶺,是黃河水系中的涇河、清水河、葫蘆河的發源地。

《山海經》大概是中國人都知道的一部古籍,在這部被大多數人描述為「荒誕不經」的古文獻中,被稱為「高山」。《漢書》中將六盤山稱為「洛畔」「絡盤」。在歷史的長河中,各種歷史文獻中六盤山的稱謂有「剛山」「隴山」等多達10餘個,民間最早稱其為「鹿盤山」,久而久之便訛音為「六盤山」。

清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這樣描繪六盤山:「左控五原,右帶蘭會,黃流繞北,崆峒阻南,稱為形勝。」六盤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歷史上一直被賦予極高的軍事地位,歷來被帝王們所重視。歷史上有許多帝王曾到過這裡,因此六盤山是西北大地上一座名副其實的「帝王之山」。

在古文獻記載中,第一位登上六盤山的帝王,非黃帝莫屬。最早的記載當首推司馬遷的《史記·五帝本記》:「(黃帝)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崆峒,登雞頭。」歷史上的雞頭山,就是現今的六盤山。從《史記》記載可以看出,皇帝登過六盤山。崆峒山是六盤山的余脈,是黃帝問道之處。軒轅黃帝親自登臨崆峒山,向智者廣成子請教治國之道和養生之術,「黃帝問道」這一千古盛事在《莊子·在宥》和《史記》等典籍中均有記載。我們現在無法從司馬遷的筆下獲知黃帝登上雞頭山(六盤山)的目的,無論是莊子筆下所說的前往崆峒山問道廣成子,還是登臨六盤山追念、祭祀先祖,黃帝的這一行為被後世君王所關注,最終將六盤山納入他們的考察與視線之中。

史書上記載的第二位登上六盤山的帝王是周穆王。「周穆王相會西王母」的故事代代相傳,令人艷羨。西周鼎盛時期,周穆王為了宣揚其國力強盛,決定周遊天下,以示威儀。他坐著8匹馬拉的車子,帶著大隊人馬,浩浩蕩蕩西征。走了9個多月,來到了西王母之領地。第二天,周穆王去見西王母,手執白圭玄璧,並贈送給西王母錦組百純、素組三百純,西王母非常開心地接受了這些禮物。又過了一天,周穆王約西王母在瑤池喝酒,兩情相悅,謠歌唱和,浪漫溫馨。

後來,西王母拋下女神的自尊去了大周國,周穆王在宮廷中盛宴招待了西王母。《竹書紀年》記載:「穆王十七年,西王母來見,賓於昭宮。」周穆王西行見西王母之事詳載於《穆天子傳》一書中,在《竹書紀年》《列子·周穆王》《史記·趙世家》中都有提及。現代人仔細研讀《穆天子傳》後,得出一種結論,認為周穆王西行會見西王母之旅,是從今天的西安地區出發,途經六盤山一路向西的。這一推論讓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驢友」之一周穆王成為第二個登上六盤山的帝王。

第三個來到六盤山地區的是周宣王。周宣王於公元前788年「料民大原」,大原即今寧夏固原,六盤山以南就是六盤山。周宣王親自來到大原(六盤山地區)統計百姓數量,加以整編控制,補充兵源。周宣王是目前中國史書上所記載的最早進行人口普查的帝王。

第四位來到六盤山地區的則是秦始皇。《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於公元前220年第一次巡遊天下,「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的第二年(前220年),北巡時曾途經此地,發現這裡氣候清爽宜人,就停駕以踐行宮之樂,在這裡躲避盛夏暑熱,秦始皇還興緻勃勃地去了平涼與涇源之間的雞頭山。《鎮原縣誌》記載:「秦二十七年(前220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那時的北地郡,即今隴東(六盤山東)一帶。這一記載與《史記》完全相符。看來,軒轅黃帝與秦始皇登臨雞頭山是不容置疑的事實。民間傳說也更豐富了史料的記載。雞頭山腰後側有一土丘,當地傳說是秦始皇北巡長城時為祭祀黃帝而築的墳塋,這個大土丘,是讓老百姓從山下老遠的地方一抷一抷捧上來的最乾淨的黃土。軒轅黃帝和秦始皇都曾登臨雞頭山,想必那時的六盤山一定是風光絕佳的勝境。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對六盤山更是情有獨鍾,「始巡郡國」,出六盤山,下簫關,狩獵於新秦中。漢武帝對西北邊地軍事防禦極為關切,不但設置安定郡,開固原州級建制,而且先後6次親巡安定、回中。武帝時刻惦念著六盤山周圍道路崎嶇、交通不便的情況,還下令修通回中道。這一舉措對六盤山區的交通建設真是功莫大焉。

東漢王朝的建立者劉秀也曾兩次親征六盤山,平定河西走廊的割據勢力隗囂。最終打敗盤踞在六盤山周圍的隗囂大敗,漢軍乘機收復了隴右(今六盤山以西)地區,為統一全國奠定的基礎。

唐太宗李世民也登臨過六盤山。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唐太宗李世民起駕長安,親臨六盤,《資治通鑒》載「貞現二十年,帝逾隴山,至西瓦亭,觀馬政。」六盤山麓是天然的好牧場,唐王朝在六盤山瓦亭一帶設置有牧馬場。唐太宗在瓦亭駐蹕數日,視察了這裡的牧馬場。正是秋高草長之時,唐太宗看到這裡軍馬場的馬匹膘肥體壯,心裡很高興,對管理馬政的官員少不了一番表揚和賞賜。這一次,是唐太宗經過六盤山,駕臨靈州,與少數民族會盟。這是歷史上空前的一次少數民族盛會,開民族團結、民族融合之先河,有效解除了唐初北方邊塞的邊患,促進了唐代經濟文化的發展。

1038年,李元昊建立了西夏國,大興土木於六盤山,在此建立行營,作為自己納涼休閑之佳地。著名的好水川之戰和定川寨戰役就發生在六盤山地區。

蒙元時期,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六次攻打西夏時,征服西亞、中亞和伊朗高原、摧毀西夏王國之前,曾到六盤山避暑。他的避暑地就在美麗的涇河河畔、六盤山中的涼殿峽。成吉思汗還在六盤山下的開城修建了行宮,他在這裡休養生息,整肅軍隊,並病逝於此。據一些專家研究論證,成吉思汗的陵墓可能葬於六盤山地區。後來,忽必烈第三子被封為安西王,在成吉思汗行宮的基礎上建立了安西王府。

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的紅一方面軍長途翻越六盤山,打開了通往陝北革命根據地的最後通道。毛澤東登上六盤山,遙想紅軍走過的艱難里程,展望革命的未來前途,以六盤山為題,即興寫下了氣壯山河的光輝詞章《清平樂·六盤山》,從而使六盤山揚名海內外。1961年9月,應 寧夏人民之請,毛澤東以大手筆書寫長卷相贈, 激勵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精神建設寧夏。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 50 周年,1985年,在紅軍當年走過的六盤山山頂上修建了「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亭」。古往今來,如王維、范仲淹等歷史名人留下了大量與六盤山有關的詩詞,然而在歷代詩詞中,讓六盤山真正被世人所熟知的就是毛澤東的這首《清平樂·六盤山》了,它使全國人民都知道了這座名山。六盤山是中國革命的轉折點,它使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從此走向勝利,所以六盤山是一座「勝利之山」「曙光之山」。(文/司馬千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縱橫 的精彩文章:

將清流變濁流,設圈套坑文人,朱溫為何侮辱仇視知識分子?
戰神李存勖,用長戟建立後唐;票友李天下,用樂器摧毀了一個王朝

TAG:歷史大縱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