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學得很痛苦的興趣班,可否放棄?

學得很痛苦的興趣班,可否放棄?

大家好,我是圈主華川(川媽),育有一兒一女。曾留學歐洲,是美國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在此與您分享二胎孕、產、育兒知識,以及自家倆寶的親子教育經驗。

長求助:

川媽您好,我是您的老粉絲,也是您兩本書的讀者,目前有個問題向您求教:我給5歲的兒子報了游泳課,報名時也是兒子自己同意的,誰知道才上了幾次課,孩子就不願意繼續學了,尤其當教練讓孩子把頭埋進水裡憋氣時,孩子會嚇得大哭!

最近幾次游泳課,孩子都很抗拒,幾乎都是被我生拉引拽著去上課,我也感覺心累,也怕孩子有了什麼陰影。想放棄不學了吧,又害怕讓孩子養成什麼事都不想堅持的壞習慣。

我讀過您在《溫和而堅定地養兒育女》里寫的一篇「你肯堅持,孩子就不會放棄」,這篇文章讓我觸動很深,我很想做一個能陪孩子一起「堅持」的家長,可是事到臨頭,又覺得太難。所以特意向您請教,面對孩子當前的狀態,我究竟該怎麼辦?

川媽解答:

首先,做父母的確需要培養孩子「堅持」的毅力,如果遇到困難就放棄,人生將一事無成。

其次,人生難免也會有「放棄」。在漫長的一生里,我們會做很多很多的決定,誰也無法保證每一個決定都絕對正確,如果所有的決定都必須堅持到底,這種人生是無法想像的。

並且很多時候,只有放棄一個錯誤的決定,我們才有機會迎來一個正確的選擇。

究竟哪些需要堅持,哪些可以放棄?

其實絕對需要堅持的選擇,並不是太多。一部分是法律規則所限定的,比如少年兒童要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另一部分是客觀情況所決定的,比如體弱力虛者需要堅持鍛煉。

大多數決定,都可以靈活變通,並不需要一根筋地死磕到底。

常令家長們糾結的各種五花八門的興趣班,大多數都不是「絕對必選項」。當孩子對某個興趣班已經失去興趣,大家都痛苦不堪時,到底值不值得堅持?這是一個值得思索的問題。

提到給孩子報興趣班,建議家長們要秉承以下原則:不要輕易開始,開始了就不要輕易放棄。

有些興趣班難以堅持,原因恰恰在於「開始」的太輕率了——沒有提前做足功課。

開始得越衝動,堅持得越困難,這是大概率。

所以,要想長期堅持一項決定,首先要在做決定之前要多方考察、深入溝通、綜合評估,以確保這個決定本身是明智的,是值得去堅持的。

如果前期功課已經做足,還是堅持不下去,又該怎麼辦?

在「堅持」與「放棄」之間,還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大致分為三步:

一、暫停修整、緩解壓力

以上游泳課為例,如果孩子已經產生強烈的恐懼感,就不要再歇斯底里地去步步緊逼。我們可以給孩子停一次或幾次課,在這個暫停間歇期,一方面讓孩子緩解恐懼,因為很多恐懼本身就是間歇性的,過了那一陣就能自然痊癒。

同時,利用這個暫停期,可以帶著孩子去觀摩別的孩子如何游泳,或帶著孩子玩沒有壓力的親水遊戲,或者僅僅多給孩子陪伴與精神鼓勵……這些行為都能夠給孩子」充電「,幫孩子恢復力量與勇氣。

二、調整技術、改進方法

如果孩子依舊情緒緊張,家長除了精神安撫之外,還需要考慮將學游泳的過程和方法進行調整。充分與教練溝通,改進教學方式,調整學習節奏。實在不行,甚至可以考慮更換教練。

說起讓孩子快速學會游泳,有些人會採取一些激進的方式:直接把孩子扔進水裡,或者給孩子一頓體罰。

再野蠻的教育,都有一定的成功概率,但傷害,一定是百分之百。

用一個確定性的傷害,去換一個不確定的結果,這就像賭博,究竟怎麼選,家長自己把握。

三、理性抉擇、坦然放手

經過以上兩個步驟,並且又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如果孩子的狀態還是沒有好轉,家長也不願再承受煎熬,確實就可以考慮放棄了。

「也許孩子年齡未到,時機不成熟,過一年再學游泳也不遲。」

「也許孩子本身不適合游泳,可以帶他再試試其他運動項目。」

很多家長捨不得放棄,是捨不得已經投入的成本。在經濟學裡有一個概念叫「沉沒成本」,即以往發生的,無法回收的支出,包括時間、金錢、精力等。人類在感性上,會非常留戀曾經為之付出過的東西。但如果繼續追加投入,只會損失更慘重。

因此,事關「未來」的決策,一定要「向前看」,而不是「向後看」。

如何放棄?

說放棄,不容易。

話出口之前,一定要冷靜再冷靜,斟酌再斟酌。

千萬不要在孩子哭鬧,自己煩躁的時候,做出賭氣式決定:「行了!別哭了!咱不學算了,以後想學也不給你學了!!」

這會給孩子一些錯誤信號:

「我只要哭,媽媽就會屈服。」

「大人做決定,完全憑心情」。

哪怕是一個令人沮喪的決定,也要在心態平和的時候提出,提出之前家長要做好功課,把原因有條有理地擺清楚。

比如,當孩子上完一次痛苦的游泳課,即便家長當下做了「放棄」的決定,也要等到彼此情緒平靜的時候再提出。

提出理由時,盡量擺出客觀事實,摒棄主觀的情緒因素。

「考慮到你的年齡,心理承受能力,肢體協調能力,家人的時間安排……等等,我們暫時停止xxx」。

而不是:「因為你哭鬧,我心煩,所以咱們放棄xx。」

放棄,是為了更好地堅持。

花費了成本,也投入了期望,最後卻沒得到想要的結果,確實可惜。

所以,不能說完「放棄」就翻篇兒。父母還可以帶著孩子,通過家庭會議,復盤整個過程,反思哪裡做的不好,下次如何改進。

下面是我自己跟孩子經歷過一次「半途而廢」之後所召開的家庭會議。

孩子:「我當時是因為覺得好玩,就同意報這個班了,不知道真正學起來會那麼恐怖那麼累。」

媽媽:「媽媽也有錯,沒有提前做好功課,沒有跟你溝通好細節。」

爸爸:「如果下一次再報別的興趣班,如何避免像這次一樣半途而廢呢?」

媽媽:「我們要多帶孩子考察比較,並且提前最好時間規劃,並預估一下可能遭遇的困難。」

孩子:「如果下次再遇到一個我自己特別想報的興趣班,你們還會同意給我報嗎?」

爸爸:「如果是你自己堅持要學,一定要先想清楚,最好寫一個學習計劃和書面保證書。」

孩子:「好的,如果我特別想學,我就會寫一個保證書,如果再堅持不下來,浪費的學費從我壓歲錢里扣!」

……

幾年下來,我給兩個孩子也報過不少興趣班,確實也有幾項中途放棄的,但堅持下來的是大多數。

孩子決不會因為一次放棄就習慣性地次次放棄,相反,最後經過謹慎考慮、精心篩選的興趣班,孩子們都堅持得很好。

世上沒有白走的彎路。

只要勤於反思,失敗確實可以成為成功之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胎媽媽圈 的精彩文章:

徵文04:三歲大寶:爸爸媽媽我們又聊天吧!
未能兒女雙全,卻依然幸福滿滿

TAG:二胎媽媽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