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五大人生境界,讓你走向逍遙之境
佛曰:「離苦得樂,人生凈土。」佛家認為人有八苦,即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求不得,此八苦將會伴隨著人的一生,而我們一生都是在尋求離苦得樂的過程。
其實不止是佛家,就連我們中國本土的道家也是如此,二者主張雖不同,但是在這裡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莊子曰:「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莊子一生中都在追求「無所待」的「逍遙」境界,他所想要的是一個絕對的身心自由,只是很可惜,從古至今,絕對的自由沒有出現過。
因此,莊子提出了「齊物論」,既然身體無法達到絕對的自由,那為什麼不從精神上著手呢?
莊周化蝶,蝶變莊周未必不可能實現!
按照莊子的想法,如果做到齊萬物、齊是非、齊生死、齊物我和齊人我,便可達到「逍遙之境。」
1
放鬆心態,萬物歸一
「齊萬物」其實是「齊物論」的核心,也是莊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一點。
在莊子看來,世間萬物看起來千差萬別,但是本質相同,又都是齊一的,沒有什麼是非不同,所以,萬物都歸於道。
生活中不能因為自己經歷諸多磨難而去怨恨他人,也不能因為家財萬貫而去沾沾自喜,放鬆心態,迎合天道,足矣。
2
遵從本心,是非無錯
有人的地方自然有是非,而是非的產生,在於人們心中對對與錯的認知。
當兩人發生爭執時,我心中有我自己的想法,你心中也有你的認知,雙方糾纏不出結果時,如果找個第三者評判,那也毫無意義,因為第三者的想法如果和你或者和我相同,那麼他就沒資格評定。
由此,莊子提出了「齊是非」的觀點,事物歸於道,而道無感官,無是非,如果硬要去分辨是否,最終只是不得結果罷了。
3
生死自然,無需留戀
《莊子》曾記載:莊子妻子去世後,莊子不但不傷心,反而高興的唱歌,明朝「三言」作者馮夢龍因此批判莊子是個無情人,但他殊不知這是莊子所提出的「齊生死」理論。
在莊子看來,天道輪迴,生死有命,這是件很平常的事情,自然孕育了人,人死後回歸自然,無須為此悲傷難過,人們如果什麼時候能將生死置之度外,恐怕就距離「逍遙之境」不遠了。
4
人物合一,不受約束
莊子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認為當一個人的心境能夠擴張到天地般寬廣遼闊時,天地萬物便會與人結合為一,而此時人也會領略到天地精神,莊子曾經做過一個化蝶的夢,醒來後他不知道自己是夢到了蝴蝶,還是蝴蝶夢到了自己,這個夢其實就是說的莊子「齊物我」,也隱喻出莊子的夢想——人與物能合二為一,不再受物質世界的約束。
這樣的人生,在莊子看來才是完美的。
5
人際關係,順應自然
人類自始至終都是群居生物,生活中,不管是做什麼事情都要與他人進行溝通與交流,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主張用「禮」來處理人際關係,並且用「禮」來規範社會秩序,而莊子代表的道家則不然,莊子主張用「道」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就是「齊人我。」
人生於自然,自然也要遵循自然的規律,不用刻意強求自己做某些事,憑自己的本性去做就好,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選擇。
不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不能「己所欲,施於人。」
若是能做到齊萬物、齊是非、齊生死、齊物我和齊人我,便能達到莊子所說的萬物合一,逍遙之境了。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十首詩詞中的西楚霸王,哪首刻畫得最悲壯?
※古典詩詞中走出的30句哲理名言,你喜歡哪些?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