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新時代青年愛國主義情懷與使命擔當

新時代青年愛國主義情懷與使命擔當

金秋時節,我們將迎來新中國70周年華誕。七十年滄桑巨變,激蕩愛國情懷。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愛國主義激發出的全民族意志,匯聚起的全民族力量,讓我們奮勇前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結合新時代的特點和使命任務,對愛國主義進行系統闡釋與創新表達,極大豐富了新時代愛國主義的思想內涵,指出了新時代青年「為什麼要愛國、什麼是愛國、如何去愛國」的根本問題,為新時代青年指明了前行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探尋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精神基因

作家路遙曾深情地寫道:「世界上有許多美好的地方。但是,那裡有黃山么,有黃河么,有長江么,有長城么?……沒有!既然這些都沒有,那麼,祖國就是一個不可替代的地方。」「祖國」二字,讓多少人心中泛起溫柔的波浪,讓多少人眼裡湧起晶瑩的淚花,讓多少人胸中奔騰一股股熱血。愛國,是人世間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繫著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鬥。」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已成為流淌在中華兒女血脈里的精神基因。

愛國主義像一條紅線貫穿於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長河,從《周易》的「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戰國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到維新志士譚嗣同的「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從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南宋陸遊的「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到清代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從漢武帝時期蘇武持節牧羊,南宋時期岳飛精忠報國,到明末清初鄭成功抗擊侵略者收復台灣,無不寄託著華夏兒女和古聖先賢們憂國憂民、先國後家、捨生取義的愛國主義情懷。

近代以來,面對列強侵略,在愛國主義精神感召下,中國人民走上了救亡圖存的艱辛道路。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就是一部中國人民愛國主義的鬥爭史、奮鬥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歷經苦難,但沒有任何一次苦難能夠打垮我們,最後都推動了我們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華。」100年前,毛澤東在《湘江評論》創刊詞中疾呼「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幹,誰干?」,至今仍振聾發聵。中國共產黨始終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並一以貫之體現到黨的全部奮鬥之中。不管時代如何變化,這份赤子之心從未改變。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為百年來中國青年運動書寫了初心、注入了靈魂。斗轉星移,時過境遷,新時代的中國已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巨大歷史飛躍,全體中國人民正朝著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奮勇前行。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指出:「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對新時代中國青年來說,愛國是立德之源、立身之本和成才之基。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使命,就是弘揚鑲嵌在五四精神中的愛國主義精神,與全國人民一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領悟新時代愛國主義的思想真諦

新時代愛國主義鮮明主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範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具體內涵。在中國近代社會,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腐敗,中華民族陷入內憂外患的災難深淵,救亡圖存、振興中華成為中國人民最強烈的願望。隨著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迅猛發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時代的最強音。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中國夢」將國家、民族和個人視為「命運共同體」,體現了國家追求、民族嚮往與個人期盼的有機統一,成為當代中國人民團結奮進、開闢未來的精神旗幟。

新時代愛國主義本質體現為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有機統一。愛國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這裡「國」,指的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當代中國,國家、民族的命運與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已然密不可分。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

新時代愛國主義堅實根基是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重要著力點和落腳點。孫中山曾指出:「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一點已牢牢地印在我國的歷史意識之中,正是這種意識才使我們能作為一個國家而被保存下來。」只有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和人民的幸福才有實現的可靠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願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祖國統一大勢所趨,民族團結來之不易,要像珍惜自己生命一樣珍惜祖國統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築牢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銅牆鐵壁。

新時代愛國主義突出特徵是愛國情懷與改革精神、世界眼光相結合。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改革開放是新時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沒有改革創新,國家發展就會走進死胡同,愛國將成為空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共同構築起新時代的中國精神,才能更好地為廣大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中國的命運與世界的命運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中國夢與世界夢息息相通。新時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要堅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善於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增強中華文明的生機活力,積極倡導不同國家之間交流互鑒、共同進步,從而推動人類文明的共同繁榮。

踐行使命與擔當中弘揚愛國主義

讓愛國成為青年堅定信念和精神支撐。對祖國的熱愛,源自一個人的自然情感,但也需要培育和滋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如何讓愛國主義傳統代代傳承、發揚光大?教育是永恆主題、踐行是根本目的。」青年要深刻認識祖國的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善於從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汲取道德滋養,從英雄人物和時代楷模身上感受道德風範,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立志聽黨話、跟黨走,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自覺將個人的前途命運融入到國家的前途命運之中,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

青年要在踐行中養成愛國的自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紮根人民,奉獻國家。」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真正的愛國,主要不是聽他說什麼,而是看他的行為是否有益於社會,是否有益於國家和人民。新時代青年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主體和中堅力量,青年要擔負時代使命,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讓青春在實幹擔當中綻放光彩。普通人的愛國情懷也許無法用轟轟烈烈的方式來表達,但無論從事什麼樣的工作,無論在什麼樣的崗位,每個人都要把祖國和人民放在心裡,心懷愛國之情、報國之志,以實際行動維護國家利益,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青年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新時代青年要牢記「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道理,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不斷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遠。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青年要胸懷祖國,兼濟天下,既要注意防止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狹隘民族主義,也要注意防止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虛無主義。面對外部誘惑,要能夠保持定力,明辨是非,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風,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想。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讓奮鬥成為青春最亮麗的底色。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新時代青年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就是要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有「勇做新時代弄潮兒」的志氣,有「惟其艱難更知勇毅」的恆心,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把學習知識和本領作為首要任務,明白「學不可以已」的道理,增強學習的緊迫感,心無旁騖、孜孜不倦地求知問學,打深打牢成長的基石。努力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增強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要珍惜韶華、不負青春,在學習中增長知識、錘鍊品格,在工作中增長才幹、練就本領,在實踐中認識國情、了解社會,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以創新創造貢獻國家。

民族復興的使命要靠奮鬥來實現,人生理想的風帆要靠奮鬥來揚起。新時代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不斷奉獻祖國、奉獻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鬥來體現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心中高高飄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吳敏霞後繼有人!時隔六年再登頂,女子10米台冠軍陳芋汐上海製造!
葡萄成為滬郊「搖錢樹」!種植面積5萬多畝,畝均產值在上海四大果樹中位居第一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