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明明控制在合理範圍內,為啥還是避免不了併發症?
糖尿病本應多見於在中老年人,但近年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40歲以下的青年患病人群正逐年增多。診斷糖尿病以後,為了減少併發症的出現,應嚴格控制血糖,部分患者雖然將血糖控制在了合理範圍,但還是避免不了併發症的出現,這是為什麼呢?
糖尿病併發症血糖長期升高對靶器官造成的慢性損害,隨著損害時間的延長,以及損害的加重,會增加靶器官臨床並發疾病的發生率,包括心血管系統併發症,會增加心力衰竭、心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風險;
腦血管疾病,會增加腦出血、腦梗死、腦萎縮等風險;糖尿病腎病,會導致腎功能減退、蛋白尿,甚至慢性腎衰竭;以及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糖尿病患者通過控制血糖,可降低上述並發疾病的風險,但卻無法完全避免,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糖尿病對靶器官的損害發生較早,在診斷糖尿病時,或診斷糖尿病前,可能就已經出現靶器官損害,只不過此時損傷程度較輕,不會出現心累、胸痛、頭暈、少尿、感覺異常、視力障礙等癥狀。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沒有注意到,空腹血糖正常上限為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的正常上限為7.8mmol/L,糖化血紅蛋白的正常上限為6.0%。
但多數患者的這些指標均未控制在正常範圍,而是稍高於正常範圍,此時高血糖對靶器官的損害雖然有所降低,但依然存在,因此,對於大多數患者而言,合理控糖可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或降低相應風險,但不一定完全避免。
二是糖尿病對靶器官的損害,除開與血糖水平升高有關,還與血糖波動有關。如果血糖出現了大幅波動,即使已經將血糖控制在了合理範圍,依然會對微血管、腎臟、神經、視網膜等靶器官造成損害。
長期攝入高血糖指數食物、進食過多、飲食作息不規律、酗酒、運動不合理等,均會增加血糖波動幅度,不利於降低併發症的發生;其次,糖尿病患者胰島β功能的衰退,會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本身也會增加血糖波動。
此外,降糖葯應用不規範,如誘發低血糖等不良反應,也會導致血糖波動。這些因素均會增加糖尿病併發症發病風險。
※馬芹菜有些啥營養價值和功效?怎麼吃馬芹菜比較好?
※腎功能不好時,晚上睡覺會有這4個表現,希望你沒有
TAG:養生P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