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馬來西亞「黃金寶寶」獲新生,仁濟夏強團隊助力該國首例兒童活體肝移植術

馬來西亞「黃金寶寶」獲新生,仁濟夏強團隊助力該國首例兒童活體肝移植術

隔著重症監護室的玻璃門,Damia的父親靠在病床上,向醫務人員們咧嘴笑起來。這位年輕的父親剛剛為女兒捐出了360克左半肝,經過一夜的悉心照護後,他的肝臟指標、腹腔引流量均已逐漸恢復正常。另一邊的兒科重症監護室內,還戴著呼吸機的Damia也眨了眨眼——從出生即被確診為膽道閉鎖的10歲女孩,在病情又一次加重、危在旦夕之時,得到中國醫生帶來的重生希望。摘下口罩,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醫學中心肝臟外科主任楊文錕(Yoong)長舒一口氣,「謝謝上海仁濟的醫生,我們成功了!」

今年適逢中馬建交45周年,自2014年第一名馬來西亞患兒前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接受肝移植手術開始,兩國便在醫療技術領域結下了深厚緣分。如今,從「授人以魚」至「授人以漁」,合作再次邁向新台階:8月6月,仁濟醫院副院長、肝臟外科主任夏強率領肝移植團隊遠渡重洋前往馬來西亞,聯合當地專家完成了該國第一例兒童活體肝移植手術,記者了解到,手術已獲得成功,目前供受體均恢復平穩。該院院長卡瑪魯教授表示,「此次肝移植手術的開展,是兩國在醫療領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感謝上海仁濟醫院專家的無私幫助和共享技術,衷心感謝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讓該技術輻射至馬來西亞成為可能,它為東南亞地區的患者帶來了福音。」

牽手仁濟,馬來西亞期待「輸血」變「造血」

Damia是一名先天性膽道閉鎖患兒,如今10歲的她,僅有24公斤的低體重。輾轉求醫多年,也接受了葛西手術治療,但她的病情卻始終未見起色。去年,孩子出現皮膚鞏膜黃染;今年5月起,病情再度加重:血膽紅素迅速升高、凝血功能異常、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跡象愈發明顯。更不幸的是,Damia的姐姐已經因為同樣的疾病等不及供體剛剛過世,僅有的這個孩子成為這個家庭的唯一希望,但病情若再發展下去,Damia也難以撐過半年。她的父親終於下定決心:捐肝救女!

夏強介紹,兒童先天性膽道閉鎖發病率約萬分之一,在經濟和衛生條件相對落後地區,其發病率更高,而肝移植是唯一可行的治療方式。「長期以來,大部分東南亞國家整體缺少兒童活體肝移植技術,除極少數患兒花費巨資前往歐美與新加坡就醫外,絕大多數家庭不得不放棄治療。」當地專家透露,肝移植手術費用約需30至50萬美元,遠高於人均GDP十倍,難道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幼小生命消逝嗎?

機緣巧合下,馬來亞大學醫學中心與仁濟醫院建立起了聯繫。2014年,一名4歲女童在滬接受手術,此後,源源不斷的患兒被輸送到中國。楊文錕說,僅2018年,就有近20名12歲以下患兒在仁濟醫院接受了肝移植手術,「但是我們也明白,長此以往只依靠仁濟專家是不夠的。除了仍有一些家庭無法負擔前往中國治病的費用,每年新增的患兒也不可能都送去上海。」他告訴記者,「這激勵著我們,一定要提升本院的手術能力才能真正更好幫助他們。預計我們未來開展兒童活體肝移植手術後,每年可挽救20名患兒的生命。」

通力合作,從「黃金寶寶」變「健康寶寶」

「馬來西亞專家提出這個想法後,我們也覺得很好。」夏強說,「這項事業最終將幫助處於肝病末期的孩子們,共享手術技術不僅可以造福馬來西亞的患兒,未來也可以造福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乃至全世界的更多患兒。」就這樣,如火如荼的手術準備開始了。

6月16日,由馬來亞大學醫學中心肝臟外科、小兒外科、重症醫學科、放射介入科、顯微外科、麻醉科、內科、兒內科的醫生與護士等16人組成的「先遣小分隊」抵達上海,開始了為期兩周的實地學習進修。「每天最少兩台,最多四五台手術!」麻醉科醫生吳廷炎(TyngYan)很驚訝,但更佩服,「就拿我的專業來說,以前接觸成人麻醉比較多,而小兒肝移植手術中的麻醉必須更精細,年齡體重稍有差別,用藥劑量就得調整。」

夏強解釋,兒童活體肝移植手術絕非主刀醫生一人可以完成,團隊間配合尤為重要。兒內科醫生伍瑞騰(RueyTerng)坦言,湊齊團隊是最難的事情,「為了能確保第一台手術的安全,我們就先來學習模仿仁濟經驗,包括人員配置、設備器械、術中流程、術後管理等。」那一天,站在仁濟醫院肝臟外科病房外,伍瑞騰眺望著遠處的高樓有些感慨,「我們送來的第一個孩子,今年已經順利上小學了,當時她在國內已經被『判了死刑』。可『黃金寶寶』變成了健康寶寶回國,大家都振奮了,我也下定決心,以後不要再對家長說『我沒有辦法』了。」

6月29日,馬來西亞團隊在滬專項手術技術培訓順利結業;7月29日,馬方團隊與仁濟團隊遠程連線,就手術供受體情況進行深入討論。由於Damia病情危急,最終考慮將其父親的肝中靜脈也切給女兒;8月6日上午9時,一場緊張而有條不紊的手術開始了,至下午5時,供受體雙方均完成手術,進入重症監護室後續治療觀察。

7日清晨,在Damia的病床前,夏強輕聲呼喚女孩的名字。一雙漆黑明亮的眼睛眨了眨,彷彿訴說著重生後的喜悅。

從零到一,「中國老師」站上世界舞台

「我們一直在尋求與中國高等院校及醫療機構的合作,這次仁濟醫院專家的到來,讓我們的實質性合作又進了一步。」馬來亞大學副校長卡米拉表示,彼此追求的合作不僅是學生和老師的互訪,而是能夠在包括醫學、工程、信息等更多領域的交融。

「就拿肝移植手術來說,這次我們的醫生在上海近距離學習觀摩也接受了訓練,為那些以往接受了肝移植手術的患兒的術後隨訪也增加了新保障。」馬來亞大學醫學院院長阿迪巴更提出更多暢想,「我們都面臨著老齡化、代謝病病患激增等公共衛生問題,未來,雙方可以在更多領域共同研發、共同進步。」

2006年至今,仁濟醫院夏強團隊已經完成1900餘名患兒的肝移植手術,2011年至今,連續8年兒童肝移植年手術量居世界第一。近年來,英國、比利時、芬蘭、俄羅斯、日本、韓國、新加坡等醫學發達國家也都相繼派出醫護人員前來學習。從上海走向全國,再從國內走向國際,該團隊的此次創舉既是上海醫療服務品牌向外輸出的具體體現,也是踐行「一帶一路」戰略、倡導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和推動構建人類健康命運共同體的具體探索。

回程前,又一個消息傳來:一名菲律賓裔急性肝衰竭患兒在馬來亞大學團隊的轉診幫助下,本周即將在當地醫生的陪護下啟程來滬接受肝移植手術。「雖然我們已經完成了從零到一的起步,但考慮到這名患兒僅三個月大,還是希望上海專家可以從技術上為我們保駕護航。」楊文錕信心滿滿,「總有一天,我們會在中國老師的羽翼下成熟長大,成為一支獨當一面的小兒肝移植團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事事要台賬,處處要留痕,誰還有精力做正事?
張道根:上海未來靠什麼長久繁榮發展?必須加快構築無法被取代、難以被撼動的戰略優勢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