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網上線即故事說盡,公鏈如何逃脫商業化困局?
2019年過半,公鏈市場仍是暗流涌動。
以太坊深陷升級泥淖,步履艱難,DeFi雖是難得亮點,卻難撐生態建設;EOS、TRON則依舊是博彩、抽獎盛行,「羊毛黨」樂此不疲。
縱觀目前公鏈市場,遊戲、博彩、以及交易相關產品牢牢佔據主導,但卻與日常生活關係淡薄。部分公鏈雖迎來主網上線紅利,但商業落地仍成問題。公鏈究竟應如何融入眾多生活場景?原有區塊鏈世界又該如何與現實世界關聯?這些問題仍考驗公鏈開發者們。
一、TPS已非瓶頸,公鏈發展尋找下一塊拼圖
技術迭代,是2019年公鏈市場核心關鍵詞。以太坊正式走上2.0升級之路,試圖借分片提升運行效率,但是在其擴容真正落地前,以太坊仍然難以承載複雜交互的DApp類型,也就難以構建完整的生態閉環,而性能問題導致的延遲和 Gas 費用高昂也導致用戶體驗非常差。EOS、TRON雖解決了TPS、用戶門檻等方面問題,但並未真正迎來爆發,博彩、遊戲、抽獎等DApp牢牢佔據主導,其他類DApp生存唯艱。
數據來源/DAppTotal
據Apptotal統計,截止8月6日12時整,主流公鏈活躍用戶排名前十的DApp榜單中,DApp中抽獎、遊戲仍佔據半壁江山,而排名第二位的【哈希寶貝】則又是一款以色情為賣點的應用,這些種類DApp雖能夠在短時間吸引流量和資金,但是難以形成商業體系,也談不上構建生態場景。
今年以來,Quarkchain、MultiVAC、conflux、Monoxide以及YeeCo等「學術派」項目相繼問世,運行速度、共識機制、應用場景均有所突破。與此同時,唯鏈(VeChain)等公鏈則是以企業應用服務的方式切入市場,藉助區塊鏈賦能企業機構,率先實現商業落地,構建生態體系。
相較於2018年同期,公鏈市場擺脫單純TPS的觀念束縛,多元化特徵初現,將重心放到實際落地場景中,原因包括以下三點:
一是擴容技術發展解決效率問題。以太坊將去中心化應用概念帶入市場,同時也將問題拋給開發者,也就是效率問題。如何提升公鏈運行效率,也一度成為開發者考量的主要問題。市場曾陷入「TPS為大」的討論,並提出一系列解決方案:如EOS、TRON的DPOS共識機制、YeeCo的全分片技術和並行挖礦等等。
上述技術雖解決了運行效率問題,但是並沒有令公鏈市場爆發性增長,仍未出現一個完整的公鏈生態雛形。這也就變相論證了一個觀點——TPS並非限制公鏈發展的關鍵。就此,開發者開始將視線從TPS中轉移,開始著手為自己的公鏈匹配合適的生態場景。如唯鏈提供多元化區塊鏈技術支持,在供應鏈角度優勢明顯;YeeCo生態則著賦能智慧醫療、智慧城市,將傳統實體與數字產業生態相結合。公鏈生態開始與實體經濟場景一一映射。
二是開發者認知迭代,「主網上線=利好出盡」的公鏈生存模式被摒棄。主網上線是公鏈發展的核心環節之一,同樣也是不少項目折戟之處。不少項目的主網上線並未能夠吸引足夠的開發者入駐,生態願景無法支撐,最終也就導致了開發者出走。
上線帶來的利好消息,雖能在短時間內引發開發者追隨,但長期而言,如果不能夠構建生態閉環,令開發者自給自足,那麼公鏈生態勢必將走向低谷。經過了過去一年的市場教育之後,開發者已經更加理智,僅僅「主網上線」而缺乏完備的場景、穩定的技術,已經難以吸引開發者前往。
三是不再追求顛覆,追求可造血的商業模式。去中心化概念很誘人。尤其是認識到互聯網時代中心化引發的數據安全、隱私泄露等痛點後,不少公鏈團隊試圖借區塊鏈顛覆互聯網,並希望將各個互聯網場景轉移到區塊鏈網路中。經歷了一年發展後,開發者和用戶開始意識到很多領域並不需要區塊鏈改造甚至顛覆,開發者所設想的顛覆並不具備生存土壤。
問題關鍵並不在於需求,而在於商業邏輯。探索出基於公鏈自身特性的產品與服務模式,找到能夠自行造血的發展模式,才是千古不變的商業規律。唯鏈首席運營官馮藝凱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每一個應用場景單獨落地、單獨使用,有時候價值比較有限。以溯源為例,如果將區塊鏈純粹用在溯源記錄產品,其實價值並沒有那麼大;溯源只是第一步,唯鏈要做的將應用場景關聯產生閉環,創造新商業模式。」
二、競合發展新格局,公鏈後續如何發展?
公鏈發展雖然在不斷補齊技術、場景等版圖,但仍需認識到,距離成熟公鏈應用落地仍然長路漫漫,而現階段公鏈市場已度過早期「草莽時代」,進入了競合發展的新格局。
儘管公鏈市場已經迎來長足發展,但相比較互聯網而言,「盤子」仍不夠大,競爭並不明顯,但更主要的任務則在於使用區塊鏈技術,改造現有商業模型,甚至創造新的商業模式,節約商業成本,提高商業透明度,開拓更廣闊市場。Contentos 聯合創始人 Mick Tsai就曾指出,現在各種技術更像是競合關係,互相競爭但又互相啟發,推進區塊鏈技術往真正能被大規模應用的階段發揮在那。
公鏈項目YeeCo首席信息官David Li 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公鏈生態需要放在一個更長的時間周期內看待,目前仍處在早期階段,很難說哪種技術方案抑或是商業應用落地模式能夠一定勝出,最終決定權仍取決於最終商業選擇情況。
而決定商業選擇的因素並不完全取決於技術、理念的獨創性;生態完整度、開發者體驗、特殊場景彈性以及完整的產品體系才是關鍵因素。唯鏈首席運營官馮藝凱就指出,當區塊鏈解決方案被普遍接受之後,很多企業可能會自發將區塊鏈技術融合進自己業務,並衡量市面上公鏈合作,而這時候考驗的則是公鏈的生態環境、配套產品。
除卻商業場景的延伸,公鏈發展還需解決幾個問題。
一是處理好公鏈自身的社區治理問題。尤其隨著社區規模擴大,更需要發揮社區成員間的協作能力,利用鏈上工具保證生態和業務循環的質量,否則社區治理恐成為公鏈發展的阻礙。
二是完善生態建設,給予開發者和用戶足夠動力和激勵。使其在公鏈的協作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價值,吸引新的「用戶」或者「住民」長期加入公鏈的生態,推進公鏈的生態發展。
三是具備足夠強的可延展性,滿足多元化合作方式。公鏈團隊可推出一系列常用技術解決方案,如溯源解決方案、DApp開發模式、數字貨幣錢包等;同時又可以提供定製化服務,滿足特定用戶的特殊需求。
舉例而言,此前沃爾瑪中國與唯鏈達成合作,打造食品安全可追溯平台,就是針對沃爾瑪中國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需求提供定製化服務的形式。
唯鏈首席運營官馮藝凱在介紹唯鏈生態產品——VeChain ToolChain時也提到多種商業模式:一種是針對零開發能力的用戶,將供應鏈溯源打包成「標準的產品」輸出;二種是針對具備一定開發能力用戶,提供標準API介面等,提供區塊鏈底層支持;第三種則是針對特定用戶,提供定製化區塊鏈服務,進行獨立部署。
可以說,公鏈最終比拼的是如何打造對真實用戶(企業用戶、個人用戶)有價值的服務,並吸引其持續使用,做「回頭客」的能力。公鏈發展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專長和特性,找到適合的應用領域重點發力,避免技術優勢但生態薄弱的尷尬局面。
不可否認,公鏈生態整迎來新一輪爆發,但是就其發展周期而言,仍處在非常早期階段,商業場景覆蓋仍非常單薄,堪比互聯網「撥號上網」時代;不過隨著生態版圖的逐個補齊,泡沫破裂後的生態已隱隱可期。(本文獨家首發鏈得得App 作者/阿常)
※Akropolis-波卡生態的「Maker」,如何與ETH卡位Defi王座?
※為什麼加密貨幣分散化投資意義不大?
TAG:鏈得得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