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傅作義手下的四大幹將,他們都是誰?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傅作義手下的四大幹將,他們都是誰?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在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悍然發起了內戰,並在東北、華北、徐州、華中等戰略要地先後組建成立剿總,來統攝當地的軍事力量。當時,擔任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官的是傅作義,他是山西臨猗人,早年間曾在閻錫山晉綏軍系統任職,後來勢力慢慢發展壯大,形成了一個單獨的綏軍派系。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傅作義手下的四大幹將都是誰?後來都是什麼結局?

一、董其武。董其武是山西河津人,畢業於閻錫山創辦的太原學兵團,一直以來都在閻錫山晉綏軍系統任職,後來董其武跟隨傅作義進駐綏遠地區,從此成為了傅作義手下的得力幹將,並在後來接替傅作義出任第35軍軍長。抗戰勝利之後,董其武擔任國民黨綏遠省主席兼保安司令。1949年1月,傅作義率部通電宣布起義,不久董其武也在綏遠地區發動了起義。新中國成立之後,董其武歷任綏遠軍區副司令員、第23兵團司令員,率部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在1955年授軍銜的時候,董其武被授予了上將軍銜。1989年,董其武在北京病逝,享年90歲。

二、魯英麟。魯英麟是山西垣曲人,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和傅作義是同班同學。在軍事生涯中,魯英麟最初和傅作義一樣都在閻錫山部下任職,後來隨著傅作義勢力壯大,魯英麟就投奔到了傅作義的麾下,出任第八戰區副長官部參謀長。魯英麟和傅作義關係頗為密切,抗日戰爭中,在魯英麟的出謀劃策之下,傅作義在綏遠取得了「五原大捷」。抗戰勝利之後,魯英麟出任傅作義的王牌軍第35軍的軍長,不過在1948年1月爆發的淶水戰役中,魯英麟兵敗自殺,享年54歲。

三、衛景林。衛景林是山西洪洞人,畢業於山西太原北方軍官學校,從戎以後衛景林都在傅作義的部隊中任職,逐漸成為傅作義的得力幹將。在軍事生涯之中,衛景林參加過抗日戰爭,並有不錯的表現。抗戰勝利之後,衛景林出任第35軍機動兵團少將司令官,後來率部在平津戰役中接受了和平改編。此後,衛景林作為傅作義的得力助手,又積極促成了董其武在綏遠發動起義。新中國成立之後,衛景林曾擔任第36軍副軍長、代理軍長,率部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2001年,衛景林在北京病逝,享年84歲。

四、孫蘭峰。孫蘭峰是山東滕縣人,早年間一直在晉綏軍系統任職,後來被傅作義看中,在傅作義部歷任團長、旅長、師長、軍長。在平津戰役期間,孫蘭峰出任國民黨第十一兵團司令官兼張垣警備司令部司令官,掌握著傅作義綏軍主要軍事力量。後來,傅作義在北平通電宣布起義之後,孫蘭峰率領部隊逃到了綏遠地區。1949年9月,在多方的積極努力爭取之下,孫蘭峰在綏遠地區跟隨董其武發動了起義。新中國成立之後,孫蘭峰歷任綏遠軍區副司令員、綏遠省副主席、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等職務。1987年,孫蘭峰因病逝世在呼和浩特去世,享年92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姑娘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殲敵數量最多的主力師,是哪一個?
1975年,最後一批特赦人員有10人申請去台灣,他們都是誰?

TAG:丁姑娘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