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麗穎分享之從不愛說話到主動表達,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克服害羞?

麗穎分享之從不愛說話到主動表達,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克服害羞?

文丨劉江勤

圖丨來源於網路

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場景:

場景一

我:你叫什麼名字?

孩子:嗯,唔(害羞狀)...

家長:快說,你叫什麼名字。(對我)她叫***。

場景二

我:你最喜歡什麼玩具?

孩子:嗯,唔(思考狀)...

家長:你喜歡什麼玩具呀,小熊、恐龍、還是汽車?

場景三

我:你最好的朋友是誰?

孩子:(眨眼睛,不說話)...

家長:你最好的朋友是不是***?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家長或多或少都在代替孩子做一些事情。

有時候我們代替孩子吃飯(喂飯)、咀嚼(曾經有奶奶把食物嚼碎了喂孩子)、穿衣(孩子不會扣扣子、系鞋帶);有時候甚至代替孩子的語言、社交。

1

語言的發育

嬰幼兒的表達分為兩種:

一種是需求,即我要什麼。剛出生時孩子表達需求採用的方式是哭鬧,或者是表現為直接搜索(尋找乳頭);4-6個月,開始出現要抱的姿勢,藉助外力;6個月以後表達需求的方式會越來越豐富,家長會覺得我的孩子好聰明呀。

另一種表達是分享,即那兒有什麼(那兒是什麼)。大約從8-9個月後,孩子會認識一些物品,會表達我看見了一個熟悉的東西,相比前一種表達這是一種更為高級的認知。大家知道,前一種表達動物也會;後一種表達通過反覆的訓練,一些動物也能做到。

通過語言來表達信息,是人類特有的。對於1-2歲的孩子來說,清楚地用語言表達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這個時候的發音、辭彙和反應速度都是限制孩子用語言表達的因素,家長需要有足夠的耐心,讓孩子慢慢找到使用語言的感覺,有充分使用語言的環境。

有不少家長跟我說,孩子不肯說話,總是嗯嗯嗯和用手指,不肯表達出來,怎麼破?

對於2-3歲的孩子來說,語言表達是一個逐漸提高的過程,家長需要做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提供幫助,而不是抑制這個過程。

方法如下:

第一,孩子無論如何不會比成年人反應快,要有耐心。

第二,孩子在搜腸刮肚找尋辭彙表達時,不要代替孩子說,等上10秒20秒甚至一分鐘又何妨?這次沒有講出來又何妨?此時孩子記憶的是這個詞在上下文出現的頻率,不是記憶這個詞的單獨意思和發音。後面一種是更為複雜和抽象的記憶,拓展性更強,嬰幼兒還不具備這個能力。

第三,不要糾正孩子的發音。兒童學習語言是通過模仿,不是成人採用的拼音法,有點偏差沒有關係,頻繁地糾正發音會讓孩子有挫敗感。不要用成人的那一套去教小孩。

比較典型的是背唐詩和唱兒歌:

原歌詞是:門前大橋下,游來一群鴨,快來快來數一數,2,4,6,7,8……

孩子說的是:門前大xiao下,游呃**鴨,快嗯快嗯數一數,2,4,6,7,8(數數時會明顯大聲)……

你是不是有這麼做過:Qiao橋,不是xiao驍!跟我念,Qiao橋!

孩子會吃掉一些音,因為TA在模仿時,會漏掉一些,有一些音不會發。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音都會補全,不需要糾正。

第四,不要頻繁地打斷孩子的模仿。還是上面的那首歌,如果反覆地打斷孩子,讓TA糾正發音,慢慢的孩子就會失去興趣,缺少自信。

2

社交

人類的社交從新生兒期就開始了,看到熟悉的人會笑,能互動:

大約3個月左右視力變得更好後,這種互動會更多,開始認識周圍的環境和人。

大約6個月開始分辨家人和陌生人,9個月左右會明確表示拒絕陌生人(認生)。

到1歲時拒絕會更為強烈(躲避、哭)。

1-2歲期間通常孩子會不願意與陌生人打招呼。

3歲以上的孩子會慢慢適應。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認生,我曾經認為認生的小孩認知功能發育的更早,但沒有證據。

一個9個月的孩子,你跟TA說:「來給叔叔拍個手,再見,笑一個。」TA會照做,還會跟你假笑;如果是一個1歲半到2歲的孩子,幾乎不會理你;到3歲時,你跟TA招手說你好,TA大概率會回應你。這是社交逐漸發育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說說我的做法。

我的性格比較內向,不擅長交際,語言能力也一般。遇到陌生人有目光接觸會點頭微笑,不會主動搭訕;如果對方有交談的意願,我也會回應。我幾乎不會要求孩子跟外人打招呼(特定場合也會),我會微笑和轉過身讓她面對對方,她願意就願意,不願意我也不會要求;如果她躲避,我會讓她躲在我身後。

我的孩子在2歲前總是躲避,很怕生。到2歲後,她在電梯里遇到陌生人,會主動找話題,來緩解狹小空間中的tension。她帶狗狗出去遛彎時,遇到陌生人會主動介紹:「她叫月月,她3歲了,她是姐姐,我是妹妹。」等……

家長可以給孩子營造一個社交的氛圍,那該如何教孩子社交呢?

我的理解有三點:

其一,言傳身教,家長的榜樣作用非常重要。如果自己見到陌生人很冷漠,不會溫和地與不同人交流,就不要要求孩子跟陌生人見面熟。當然有家長很木訥,孩子很擅長社交的。

其二,鼓勵和支持。孩子在遇到陌生人打招呼時,會看看家長的態度,判斷是否安全,然後決定是否回應。家長可以通過語言、行為、姿態和姿勢來表達鼓勵和支持,為孩子營造一個安全的氛圍。

其三,別用固定的模式教育孩子,每個孩子都不一樣。

我們希望孩子未來能獨立自主,就得避免代替孩子做TA力所能及的事情。

覺得有用可分享哦~

圖片 / 部分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產科醫生鄒麗穎 的精彩文章:

麗穎分享之寶寶睡覺總要抱著哄,一放下就醒,是缺乏安全感嗎?
孕媽三兩事之七夕秀甜蜜,單身請繞行!

TAG:產科醫生鄒麗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