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晶元努力擺脫對日材料依賴,業界稱日企將臨「安倍破產潮」
一邊是日本對韓「軟硬皆施」,另一邊則是韓國晶元產業脫離日本的全面「攻堅戰」打響。
距離日本宣布對韓國實施首輪材料貿易管制措施已經過去了一個月,卻隨著日本方面將韓國從貿易優惠「白名單」剔除,以及韓國方面的種種反制措施,雙方的拉鋸戰進入膠著狀態,一位曾參與非正式斡旋的韓國國會議員也表示,從目前的氛圍來看,斡旋在短期內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8日,日本政府宣布將繼續允許以簡化流程向韓國出口EUV光刻膠及蝕刻氣體,此前該材料是日本對韓首批材料出口管制的三種材料之一,不過韓國政府方面依然在12日決定將日本正式從韓方的貿易優惠「白名單」中清出,該措施將於9月生效。
日方並非善意
根據韓國貿易協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1~6月)韓國從日本進口額約為2.61萬億日元,相較去年同期下降11%,其中對韓半導體相關設備及液晶顯示器材料的對韓出口分別下降66.5%及70.1%。
韓國半導體·液晶技術學會會長、韓國漢陽大學融合電子工學部教授朴在勤曾參與三星電子、SK海力士的晶元製造工程的設計,他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本次爭端,韓國企業和業界最深刻的感受,便是依賴於全球產業鏈的脆弱性,因此即便是日本方面重新恢復出口,也很難完全沖淡韓國方面的顧慮。
對於日本方面將解除EUV光刻膠的出口管制措施,朴在勤認為,一方面是日本政府應對材料企業方面訴求的妥協,另一方面也是對韓方及國際社會施壓所做出的一種姿態,對於貿易爭端的本質則沒有太大影響,且不會有因此而發生太大轉機。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即便是在晶元產業最發達的韓國企業,除了三星電子製造7nm代工型非系統晶元及AP處理器之外,其他企業對於這個材料的應用還處在初期階段,且相較氣體的高純度氟化氫保管更加容易,因此三星電子及SK海力士等企業均備有6~10個月不等的庫存,且在三個管制材料中,韓國企業在光刻膠對日本的依賴程度最低,僅為不足50%。
朴在勤介紹道,一方面三星電子從比利時的一家企業下單購買6個月需求的貨品,韓國本土有兩家企業也正在著手建設製造EUV光刻膠生產線,雖然這個進程一直在進行,但貿易管制事件爆發以後,明顯進程和投入都在加快。
「此外,三星雖然開始重點扶持代工等非系統晶元,但目前主要的盈利來源仍為存儲類晶元;因此,不能從目前的一些放緩跡象,就認為日方是懷著善意而來。」朴在勤表示,相比於EUV光刻膠及僅部分用於生產智能手機的氟聚醯亞胺,高純度氟化氫的提煉生產,確實是韓國晶元企業認為相對較為棘手的部分,該材料主要用於集成電路的刻蝕及清洗的十餘個工序,介入的工序佔據全體工序的近10%。
韓國Soul Brain株式會社副社長朴永洙(音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每當氟化氫的純度高出萬分之一(1/10000),對於DRAM製造過程當中的精準度就會提高0.1%,不良率及其他能源及生產成本也會相應有所減少,他所在的公司也是首個通過三星電子的材料評估,提供高純度氟化氫的供應商。
據朴永洙介紹,根據實踐來看,企業要製造一個完整的存儲晶元,從設計到生產一般需要花費60~90天,但目前處於特殊時機,為了減少測試所需時間,運用的是分批測試的方式,即若需要氟化氫的工序為10個,那麼先在1~8階段使用日本庫存,而9、10兩個工序使用本土材料,再然後以此類推,完成在10個工序的全工序測試。
「安倍破產潮」
朴在勤透露,目前三星電子在液體氫氟酸及高純度氟化氫的替代材料已經完成過半工序的測試,接下來的測試也將在9月底前完成,而根據目前的進度來看,日本方面首批提出管制的三種材料,除了氟聚醯亞胺仍存在一定的攻克難度以外,將在明年2月前可以實現「基本不依賴於日本」,完成供應鏈的多元化。
「相比於C端企業,材料企業所屬的B端企業更加重視長期供應鏈的建設,且國際上晶元製造企業的數量形成寡頭態勢;屆時,如果日本政府還沒有解除管制措施,在國際市場上失去信任,且失去了三星等供應商,不排除日本材料企業將面臨集體的破產潮,我們也將稱之為『安倍(所引發的)破產潮』。」朴在勤表示。
不過,他也提出,韓國企業及新替代的供應鏈是否能夠滿足產品供應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是否能夠抓住除了韓國本土以外的海外市場,這其中的關鍵是能否掌握覆蓋核心材料及生產工序的全套知識產權。
韓國半導體產業協會副會長、周星工程CEO黃喆周認為,目前所出現的情況,除了歷史因素以外,也和韓國晶元生產企業為了快速趕超美日,進而通過以過於依賴全球產業鏈的方式,忽略本土裝備及材料產業鏈的共同成長所導致的惡果。
黃喆周舉例韓國汽車產業表示,現代汽車在60年代便看到競爭對手因冷戰原因被取消供應鏈,進而一度拒絕日本方面的合作請求而大力發展閉環式產業鏈,最終實現的內燃機汽車本土化率99%,雖然晶元與汽車不同,很難在一個國家完成所有的產業升級,但至少能夠擴大供應鏈,讓更多國家及企業加入進來,減少因貿易保護主義猖獗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反思與合作
據公開信息,在韓國替代日本材料的供應鏈圖表中,中國企業既為向韓國供應用於提煉的低純度氫氟酸及氟化氫,同時也向韓國企業直接提供部分完成產品;此外,中國也是韓國所生產的晶元產品的最大出口國。根據三星電子的最新財報顯示,自2016年,中國市場超越北美市場,成為該公司銷售額佔比最大的市場,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的半導體工廠的產能也僅次於韓國本土工廠的產能。
根據高工工業研究所的調研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氟化氫生產線有103條,年設計產能達192.1萬噸,實際產量158.8萬噸,從2010年至2018年的年均產能增長速度為3.31%,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江蘇、山東、江西、內蒙等地區。
該調研報告同時指出,目前中國企業並沒有能夠提供完全替代日本材料提供氫氟酸的企業,不過已經有多家企業公示向韓國企業開始供應低純度氫氟酸及氟化氫材料。
黃喆周認為,在新架起來的供應鏈網路中,中國既是供應商也是消費者,是非常多元的角色,而在核心材料方面推動國產化進程,將有利於韓國產業未來提高成本控制力,而為了達到目前的目的,有必要和中國企業加強合作關係,通過市場與技術間的創新結合,共同完成供應鏈的改變與升級。朴在勤則主張,韓國政府在扶持本國產業的同時,可以主導投入1000億韓元,開辦「Open Lab」(開放實驗室),在第三方獨立機構進行功能測試以後,企業可以在獲得實驗室認證的企業購買材料,這樣一方面解決中小企業資金不足不敢投入的困境,也有助於大企業降低測試成本。
前韓國成均館大學教授、宿遷市海外聯誼會副會長權永春則表示,目前日本方面的舉措,從經貿關係上來看,更像是日本方面對於產業重塑的需求,韓國也需要警惕日本方面通過增加管制條件及措施。
「在這個明顯的賣方市場里,日本又是運動員,又是裁判,這種不公平的遊戲規則,總是應當有人去改回來的。」權永春表示。
(第一財經實習記者陳羽潔對本文亦有貢獻)
※打造人工智慧「上海高地」,AI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伊利股份遭北向資金凈賣出超4億元,機構卻給出這個目標價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