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一歲女童被推進手術室,病因卻是胃被撐破,很多家長有類似的錯誤

一歲女童被推進手術室,病因卻是胃被撐破,很多家長有類似的錯誤

文|福林媽咪

偶然翻看諮詢,看到了這麼一條令人揪心的新聞,看完後引人深思。

一個13個月大的女孩,飯後突然哭鬧不止,指著肚子說疼。家長先是帶著孩子到診所輸液,但是情況還是得不到控制,甚至病情更加嚴重。孩子的肚子鼓鼓的,甚至出現了呼吸困難,有窒息的癥狀,急忙送往醫院,還出現了心臟驟停的情況,所幸經過搶救,孩子安然無恙。

可是令人後怕的是,醫生在手術的過程中,切開女童的腹部後,發現孩子的胃被撐破了,胃裡還有大量沒有被消化的玉米粒,而這些玉米粒,正是孩子肚子疼,甚至出現心臟驟停的根本原因。

原來,媽媽為了還孩子補充營養,煮了排骨玉米湯,給孩子餵了不少的玉米粒。但是玉米這食物,本身就不太好消化,更何況是一個1歲的孩子,牙齒沒有發育完全,胃也十分嬌嫩,對這些玉米粒束手無策。

家長們總擔心孩子吃不飽,即使孩子吃飽,也要再多喂兩口,雖然這也是體現了家長對孩子的關愛,想讓孩子多吃一點,能長得更壯實一點,身體能健康一點,但是卻忽視了,孩子吃太多吃太飽,對身體也是一種負擔。

其實,在吃飯這件事情上,反而是被喂飯的孩子還沒有自己動手的孩子發育好,為什麼造成這個原因,也是很多家庭不明白的道理:喂下去的飯,消化吸收並不好。

根據科學的研究表明,吃飯有兩大消化步驟,首先是咀嚼和唾液的消化,其次是腸胃的消化吸收。

當孩子被強迫喂飯時,孩子內心是抗拒的,因為沒有食慾,唾液的分泌和咀嚼能力大大小於正常情況。雖然餵了很多,但是都是通過腸胃來進行消化,反而加大了腸胃的負擔,會造成腸胃疾病。

而正確的吃飯過程是:孩子餓了,於是有較好的食慾,不管吃什麼都覺得香,唾液分泌和咀嚼也到位,最後才是正常得腸胃消化和吸收。可是喂飯的孩子,前面的咀嚼消化是缺乏的,所以喂飯並不會成長得更健康,反而是自己吃飯更利於消化吸收。

很多家庭的家長,尤其是老人們,把孩子的三餐看得很重要,飯量一定給夠還擔心你不夠吃,反而忽視了孩子是否真的餓了。孩子說吃飽了,家長覺得孩子撒謊,然後接著給孩子塞飯;孩子不喜歡吃雞蛋,蛋黃太干容易噎著,家長卻覺得雞蛋有營養,不顧孩子的感受。

其實心裡有句話,養孩子不是養豬啊。

吃飯本來是生命的必要,是一件值得享受的事情,但是有不少家長卻把這件事,演變成孩子抗拒的事情。萬事皆有個度,吃飯也不例外,孩子說吃飽了,那就讓孩子去玩吧,不要再以自己的感覺,去定奪孩子的胃口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林媽咪 的精彩文章:

孩子越長越笨?這些智力成長誤區,你知道幾個?
「你女兒這麼皮,當心將來沒人要」寶媽高情商回懟,親戚連連道歉

TAG:福林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