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佛弟子應如何處理情感關係,尤其是夫妻情感呢?

佛弟子應如何處理情感關係,尤其是夫妻情感呢?

佛門中擁有很多的戒律,大多數都是針對正式的出家人的。對於一般的在家佛弟子,則沒有特殊的要求。可是佛教中講,「情愛」是修行得道的一大障礙,如果我們總是為情,為愛所困,就不能真正的獲得解脫。那麼,一個正信的佛弟子應該如何處理生活中的情感關係呢?

所謂的情感關係,其實包含有三個方面,就是我們常說的愛情,友情和親情。佛弟子有佛教的信仰,但是也是一個普通的人,就算是一個出家的師父,在其未出家之前,也有父母,兄弟,姊妹,甚至還有妻子和兒女,那些這些複雜的關係如何能徹底割捨得了呢?

其實日常生活中,我們的一切都要以「情」作為基礎,如果人與人之間沒有「情感」可言的話,就像一台機器,缺少了潤滑油,在運行過程中會不斷的產生不必要的摩擦,最終發生故障。而且佛教稱一切眾生為「有情」,如果你沒有「情」了,那哪裡還算得上眾生呢?佛教其實並沒有反對「情愛」,而是告訴我們要從「有我」的愛逐漸轉變成「無我」的慈悲。用一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態去鍛煉自己,達到對一切眾生都充滿慈悲之心,能達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境界。

我們看凡夫的愛其實都是「有我」的,無論是什麼都想要佔有,無時無刻不帶著自己的私心。這一點可能在親子關係上會表現得不錯,因為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的愛是無私的,無條件的,可是對男女情感或者朋友情感就難以做到了,我們常常更多的是考慮到自己,這種私慾太重的愛不是純凈的,遲早會出問題。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離婚率越來越高,朋友之間越來越缺乏信義的緣故了。

夫妻之間如果我們只考慮自己,說自己的好,說對方的不是,那就難免會不斷的爭吵,或者由於自己的貪慾,有了外遇,導致家庭關係的破裂。朋友之間也沒有純粹的友誼,都是「利益」之交,很難維持長久。所以,佛教並不反對「情愛」,而是教導大家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廣大的慈悲,只有這樣,才能生活得幸福,左右逢源,自利利他。

佛教中的維摩詰就是一個大居士,他有父母妻子兒女,也有很多親屬朋友,在如此複雜的關係下,他也一樣能成為「大菩薩」,獲得身心的大自在。這就是因為他擁有大智慧和大慈悲的緣故,他把母親看成是智慧,把父親看成是度眾生的方法,把妻子看成是從修行中得到的法喜,女兒代表慈悲心,兒子代表善心和誠實,所以,維摩詰說自己雖然有家,可是卻是「空」的,那是因為他的內心世界已經完全的解脫自在了。

更多佛學、國學及傳統文化知識,請關注我們,一起學習成長,歡迎評論交流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為之善 的精彩文章:

學佛人應不應該賺錢?原則就是這四個字

TAG:無為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