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尋找真正的「魔都結界」

尋找真正的「魔都結界」

迎戰颱風,必須是一場「有準備之仗」。而面對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同樣需要一場「有準備之仗」。

颱風「利奇馬」讓上海度過了一個頗為緊張的周末。好在,除了樹木傾倒和道路積水等,這座城市沒有發生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城市運行很快恢復正常平穩有序。

某種程度上,上海人早已習慣了面對颱風時的戒備狀態。去年夏天,上海曾創紀錄地連續遭遇三個颱風登陸,但每一次都得以安然度過。再之前連著多年,上海都與颱風擦肩而過。久而久之,「魔都」有「結界」的說法,便在民間不脛而走。

颱風逼近時的來勢洶洶,大多沒有導向離開時的一片狼藉,其中不排除有「天時地利」的成分。但僅有運氣是靠不住的。真正讓城市平穩有序的,仍是背後人的努力。

颱風之於上海並不稀奇。這類極端天氣的不期而至,考驗的是應急管理和反應能力,也是日常的運行管理能力。兩者相加,構成的是一座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水平。

而迎戰颱風,是一場「硬仗」,也是一場檢驗城市管理水平的系統性大考。

8月9日晚,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利奇馬」來臨前夜到訪市防汛指揮部,反覆叮囑的就是「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準備」,包括要求各部門、各區、各單位樹立「立體防控觀念」,並壓實責任體系,精準細緻而高效地排查隱患、填補漏洞。

第二天傍晚,李強趕赴有關積水路段和泵站,實現檢查防汛防颱工作落實情況,亦強調相關各方要「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加強關鍵環節的管理維護和隱患排查,並「發揚連續作戰精神,克服麻痹思想,不能有任何僥倖心理」。

顯然,這場「硬仗」,必須是一場「有準備之仗」。對上海這樣的城市來說,緊急動員需要有「高度重視、高度警惕」這樣的意識,也需要一套日積月累下的系統化應對方式。「臨戰」狀態下展現的應急調度和行動能力,很大程度上也來自日常積累。

一年前,李強在颱風「溫比亞」即將登陸上海時曾說,與颱風相關的很多問題,「並不是只有颱風來了才需要關注」。有了基礎管理中的充足意識和準備,有不斷提升的精細化管理水平,應對超強颱風這樣的風險,才能有足夠的底氣。

而在城市發展的層面,同樣需要某種「有準備之仗」來建立底氣。有了這樣的底氣,當種種發展良機乃至歷史性機遇降臨的時候,一座城市才能迅速把握它們。

上周,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的出爐,無疑是颱風來臨前最具分量的大事。這份近6000字的文本,釋放出的改革開放信號之強,或可堪稱多年之最。

作為「特殊經濟功能區」,臨港新片區將「參照經濟特區管理」,將「建立以投資貿易自由化為核心的制度體系」,並實現「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等「五個自由」。相應的多項特殊支持政策,包括在落戶、人才等方面的新政,均在第一時間激起輿論的興奮和熱議。

新片區總體方案公布當日,李強專程前往浦東新區參觀「在國家戰略的偉大旗幟下——浦東開發開放主題展」,借重溫浦東開發開放歷程,謀劃新片區的落地推進。這個安排本身就頗為耐人尋味——新片區之於今天上海,與浦東開發開放之於29年前的上海,不無某種相似之處。作為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標誌性載體,新片區在當前國際經貿格局下所需彰顯的戰略意義,與當年的浦東開發開放亦異曲同工。

對上海而言,國際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特別是金融中心的地位能否得到實質性加強,高端產業規模與能級能否得到提升,又能否在國際經貿合作競爭中參與制定規則、掌握更大話語權,都與新片區的推進建設有密切關聯。而能否將其順利落地,將關乎未來上海乃至全國的發展能級。

新片區著重突出的「新」字和「特」字,以及對投資貿易自由化的格外強調,均顯示其同其他自貿試驗區的差異之處。這片特殊的試驗田,需要體現超凡的改革深度和開放力度。這也就意味著,從開放、改革到發展,各個方面都需要有超乎尋常的決心與能力。

此前,人們已經在城市空間和經濟規模的層面,提出讓新片區「再造一個浦東」的期許。需要努力「再造」的,無疑不只是一個數字體量上的「浦東」,更是一個對改革開放有著標杆意義的「浦東」。李強特地在這一重大時點參觀浦東開發開放主題展,亦是希望在這一層面上傳遞信號。

「在新時代、新起點、新征程上建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要發揚浦東開發開放的那樣一種精神、那樣一股子氣和勁。」他說。

這種「氣和勁」,包括以改革開放為己任、以國家戰略為己任的站位,包括不辱使命、不負重託的志氣,以及在具體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實踐中發揮「開路先鋒、示範引領、突破攻堅」作用的決心。對承載厚望的新片區而言,這些都是當前必不可少的思想準備。

而當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改革即將撲面而來的時候,人們更需要從新片區里看到的這種「氣和勁」,同樣包括在制度建設、空間規劃、產業布局乃至政務服務流程設計等方面精確、縝密、講求品質且有開創性的準備,並充分體現促進要素自由流動的初衷,從而提升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

某種意義上,這項特殊的戰略,也是一股海上吹來的風——全新的改革開放之風。可以預見的是,在具體的推行過程中,也會有種種未知的考驗,甚至包括風險;更進一步的政策突破和改革開放力度提升,也需在實踐中不斷力爭探索、不斷深化推進。

與迎戰颱風一樣,有對歷史機遇充分把握的自覺和意識,有對城市品質和能級的深度追求,任何困難和挑戰,都不該成為畏縮不前的理由,而更應激起奮勇向前的動力。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朱珉迕

微信編輯:胡雨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沉下身板」發現問題,「磨破腳板」解決問題,為第二屆進博會打造一支商務「鐵軍」!
從「嚴書記」到保時捷女車主事件,涉及了中央多次強調的哪個重要問題?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