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5G商用在即,運營商取消達量限速套餐,力爭C端B端兩開花

5G商用在即,運營商取消達量限速套餐,力爭C端B端兩開花

5G商用已箭在弦上,從用戶手中的5G終端到信號傳輸的5G基站,再到5G收費模式的確立,一整條可行的5G商用軌跡正逐漸清晰可見。

8月,三大運營商的5G流量套餐將會出台。雖然具體細節還沒曝光,但是三大運營商在政策響應下,已經紛紛開始取消達量限速套餐。在4G時代,達量限速套餐在速度上硬性限制了用戶消費需求,而此次取消達量限速套餐則是為了全力刺激用戶需求,為5G正式商用進行鋪路。

在此之前,三大運營商也已經放出了一部分5G體驗套餐,結合基站建設情況,不少用戶已經可以實實在在邁進5G時代。但不同於3G朝向4G過渡,5G應用的潛力遠不止個人用戶這麼簡單。

5G手機先行

手機作為即時應用終端,在5G轉變道路上自然是排頭兵。從華為Mate 20 X(5G)開始,國內頭部廠商都放出了自己的商用5G終端,在這一塊的推進力度十分靠前。

而5G手機這塊目前分為兩種方案,SA和NSA兩種組網架構。其中NSA組網方式在速率時延上要遠遠低於SA組網,應用面只能朝向用戶流量這一塊,而無法滿足5G關於物聯互通、數據即時性的需求,因此不少輿論稱其為「假5G」。

而這種論調在NSA手機禁止入網政策下愈加高漲,但就從5G基站建設力度來看,作為快消品的NSA手機滿足目前的需求還是綽綽有餘。在基帶方面,華為系Balong 5000支持雙組網,對標產品高通驍龍X55也即將投入商用,因此在這一塊我們不必擔心。

我們唯一心存疑慮的地方還是價格,目前華為Mate 20 X(5G)售價6199元,中興AXON 10 Pro(5G)售價為4999元,而vivo等廠商也表明售價並不會高出太多。因此從總體價位段來推斷,國內首批5G手機價格均價應該為5K-6K位段,算上廠商的激進定價策略,5G手機應當與4G旗艦持平或者略高。

一句話,5G手機用戶用得起。

基站建設加快節奏,流量套餐試錯運行

在基站建設方面,國內已經在一、二線城市開始建設試點,逐步推進。以北京為例,5G信號主要集中在商圈、地標性建築等地區,但根據體驗反饋,5G初期信號覆蓋並不穩定,容易弱化斷連。總體而言,當下基站鋪設處在爬坡階段,密度強度上都還不能滿足大規模商用需求。

從三大運營商拿到的5G頻段來看,其中不乏有以往4G網路重合段,復耕利用有助於降低成本推進5G建設。而中國移動拿到的4800MHz-4900MHz這一段,確實是塊難啃的骨頭,基站建設推進成本較大。而3GPP提出的組網架構中,對於核心網和基站給出了不同的方案,從頻段優勢和成本來看,當前運營商為了迅速跟進應用還是會在NSA中去做選擇。

不過5G事關宏觀戰略,SA架構還是會並行建設。改造現有4G網路,搶先NSA部署,推出5G部分服務「以戰養戰」會成為運營商的當下策略。在5G波長短特性和國土面積遼闊面前,5G基站規劃會更加精細化,宏站打面,皮站乃至飛站去做「點」覆蓋。

因此我們不應看到基站建設數量龐大就對5G大面積商用盲目樂觀,更應該去注重基站鋪設的層次合理性和地域覆蓋的接受度。

在5G套餐方面,目前設想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限速不限量,另外一種則是單價購買。前一種在國外已經得到了眾多運營商採用,例如英國沃達豐方案分為三檔,其中最低檔售價為摺合人民幣198.6元,最高網速為2Mbps,這個速度即便是放在4G網路中也實在是難以忍受(看看網頁?)……因此售價258.9元的高檔方案還是會成為5G首選,5G資費相對較貴。

而單價購買措施的問題在於量化標準,在4G時代用戶月平均流量10G已經夠用,而在5G時代10G顯然不夠用。要是標準過高,恰好又碰上流量大戶,一夜「燒」掉房子的段子恐怕又將重起波瀾。

所以運營商不得不慎重,從目前的體驗方案來看,運營商推出的還是包月限量方式,例如「中國移動200G/月、1000分鐘語音/月、100條簡訊/月」。從這個角度推測,運營商應當還是會在包月套餐上進行一定的讓利放量,至於套外流量,這一點的價格還是有待商榷。至於限速?從達速取消策略上來看,應該是被扔進垃圾桶了,更何況5G最大的看點就是速度啊。

總體來看,5G針對個人用戶的商用模式已經初現端倪,成為端上桌子的菜。不過對於不care新鮮度的用戶,竊以為還可以再等等,現在手機終端5G功耗和體積還是有些弊端,5G基站面覆蓋程度有限,因此爭個5G開頭紅確實沒啥必要。但若是嘗嘗鮮的用戶,5G還是非常值得一試的,畢竟三秒下完大片誰不愛啊。

聚焦B端,5G賦能開啟新藍海

相比2C端的聚焦力度,其中5G更多的應用場景還是在於2B端。無論是終端更迭還是網路升級,國內入網用戶的人口紅利已經觸底,5G流量只能算是常規升級。對於運營商,針對B端的定製場景方案才是5G網路的掘金地,這一塊大有可為。

這次5G架構不同之處在於其對核心網的雲化處理,即軟硬體解耦。利用NFV(網路功能虛擬化)和SDN(軟體定義網路)對功能進行自由組合形成配套方案,更加符合5G不同場景需求。其中5G架構還包含有MEC(移動邊緣計算),可以在在整體架構的前沿區域進行計算,一方面減少5G龐大數據量衝擊,另一方面還可以針對減小時延,更快返回數據。

在這個前提下,5G網路延申出了「切片」的概念。其eMBB、URLLC和mMTC三大願景對於流量、數據處理量和時延需求是不同的,例如自動駕駛領域對於時延需求會是第一位,而智慧城市建設對街道設備數據的處理會更在意容量大小。從這點出發,5G網路就擁有了更加精準的資源分配和配套方案,而NFV和SDN的存在也使得運營商可以進行更加靈活的處理。

一面是單純賣流量,一面是基於AIoT時代的方案配套,後者在商用市場無疑會有著更大的潛力,而這也正是5G網路的目的所在。當下運營商也在積極探索這一領域,例如此前提到的智能電網和遠程醫療,前者依賴mMTC進行大量信息數據收集,以達到自動化的目的,而後者則是依賴URLLC的超低時延來實時感知信息,進行精準操作。

無論是哪一方面,5G必然是企業面向智能化、自動化道路必不可少的助力,而運營商也亟待和企業相關領域達成合作,從而制定出配套方案。5G時代到來,作為消費者,我們可能會感受到網速更快了,但更多的還是要感慨於生活方方面面更加便捷。5G不是一場用戶的流量狂歡,而是整體行業變革的鐘聲,從這一點看來,「2秒下完一部電影」確實是有些無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科技 的精彩文章:

榮耀電視來了,帶著鴻蒙系統,中國AIoT格局又將會產生何種變化?
OPPO 沈義人自曝「瀑布屏」真機:左右邊框幾乎消失

TAG:電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