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沉一艘航母有多難?是損管能力超強,還是現代航母本身就抗揍?
撰文:從人持戈
航空母艦是目前各國海軍使用的噸位最大的海上作戰艦艇,向來有"海上巨無霸"的美稱。要想真的擊沉一艘航母是十分困難的,現代航母從設計之初就將抗打擊能力充分考慮,再輔以先進的導彈防禦系統和損管能力,航母可以說是一座鋼鐵的"海上堡壘"。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美軍在2005年進行的航空母艦打擊試驗。在這次試驗中,美國海軍出手闊綽,直接將退役的小鷹級"美國"號航空母艦拉來,充當靶艦進行航母抗打擊試驗的靶船來獲取第一手資料,為接下來的航母建造積累經驗。
這次實驗進行了4周左右,"美國"號航母在試驗期間承受了各型空對艦、艦對艦、潛對艦武器的狂轟濫炸,最終"美國"號航母在完成各項實驗任務後是被預先布置在艦體里的高爆炸藥擊沉,僅殘骸完全沉沒海底就又用了6天時間。由此可見現代航母本身就十分抗揍,實戰中與其消費大力氣擊沉得不償失,讓其迅速失去戰鬥力即可。
現代航母之所以能有如此出彩的抗打擊能力還要從1946年在比基尼環礁進行的"十字路口"試驗說起,這次試驗的目的就是測試艦艇在核武器打擊下的生存能力,所有艦隻都裝滿了燃料和彈藥可以說是戰鬥狀態。在第一次試驗中,核武器在160米處進行空爆並沒有導致航母沉沒只是造成了創傷。但第二次在水下引爆的原子彈試驗導致距離爆心400米的航母嚴重損毀,在進水7小時後才完全沉沒。經過這次試驗,美國放棄了改造二戰期間老式航母的計劃轉而設計製造全新的可以在核爆條件下作戰的新式航母。
以上還只是航母本身設計帶來的強大性能,如果再將艦艇成員的損管能力考慮進去航母就更抗揍了。我們常說的"損管"其實是"損害管制"的簡稱,它要求艦艇成員採取一系列行動來限制武器造成的傷害保持艦艇的安全。損管技術的高低會帶給艦艇截然不同的命運。去年年底,挪威海軍的英斯塔號護衛艦因躲避碰撞導致的擱淺正是因為船員損管不力最終使挪威海軍損失五分之一戰力。
但美國海軍的損管水平經受過二戰的考驗可以說是獨領風騷。太平洋戰爭中,美國海軍的損管能力就成為擴大對日軍軍力優勢的"秘密武器"。"企業"號1942年7月在瓜島海域遭到了7條魚雷的打擊,造成160多名船員傷亡。但因為損管小組技術過硬,航母得以開回珍珠港維修。同年8月,維修後的"企業"又被7枚250公斤航空炸彈命中,日軍甚至判定已經炸沉該艦。但因為損管給力,一小時後不但恢復到24節航速還可以回收艦載機。10月,"企業"號再次遭6枚250公斤炸彈命中,但依然堅持作戰,因而得名Lucky E。
總而言之,航母很抗揍但也很脆弱,除了蘇聯載機巡洋艦以外的正規航母一旦使其失去飛機起降能力也就失去了作戰能力!
※美國不站隊!既為巴升級F16,又為印度C17提供技術支持
※未來可期!「樹梢殺手」立足現有技術打破歐美壟斷,不斷深挖潛力
TAG:谷火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