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維研究:深入分析市面上六大球鞋緩震科技
球鞋中最值得玩味的部分之一就是緩震科技,尤其是近些年來各大品牌紛紛推出黑科技,讓運動鞋的腳感產生了質的飛躍。在我的印象中,剛剛開始了解球鞋那會兒adidas還用著adiprene,現在卻已然用上了Boost甚至更新的Lightstrike;Nike十多年前也能將Zoom玩出花,但Zoom Max和Unlocked Zoom這些技術(不算太新,也有了七年左右歷史)直接將緩震感提升到了另一個級別。在本期文章中,就請大家和我來聊一聊市面上那些頗具盛名的緩震科技。在正文開始前很遺憾地告訴大家,文中不會出現匹克態極等我還未上腳過的黑科技:近幾個月經常收到私信問匹克態極如何,我也知道這個科技目前在國內鞋圈很火,雖然我非常想試試它的腳感,但至今所有使用態極的鞋始終讓我覺得設計平庸,而且美國入手價格比國內貴不少,所以沒有入手打算。
Nike Zoom
要討論緩震科技的話決不能跳過Zoom,Zoom氣墊作為早在Air Jordan 12中就引進的「原始技術」在廿余載的積澱後依然是Nike最穩的緩震科技。在使用常規Zoom氣墊時,中底泡棉載體也是決定其效果優劣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外露式全掌Zoom(類似KD 9)、Zoom Max(類似Lebron 10)以及Unlocked Zoom(類似Air Jordan 28)目前被證明是腳感最具震撼力的幾個Zoom氣墊設定。Zoom氣墊是個非常天才的主意,天才到讓Nike用這項技術創造了無數實戰好鞋,以前如此,現在如此,將來還是如此。在使用得當的情況下,Zoom是市面上對於場地感、減震效果、感官體驗三者結合最佳的緩震技術之一,對我來說甚至可能沒有之一(詳參半神的救贖—Air Jordan 31 Low 實戰測評)。缺點便是Nike對於Zoom載體的使用質量總是參差不齊,使很多氣墊無法發揮全部效能,且外露式氣墊有爆胎風險。
adidas Boost
市場上上腳舒適度最佳的緩震科技之一(單指籃球鞋科技的話可能沒有之一),是adidas在2016年實戰鞋市場大放異彩的重要推動因素之一,也是如今adidas最受推崇的緩震科技。Boost是來源於TPU的緩震材料,與普通發泡材料不同,具備了更強大的感官體驗、減震效果、甚至使用壽命。如果你想體驗超軟的踩屎感,用上Boost的那些休閑鞋(尤其是EQT Support 93/17)是上佳之選。Boost的優點是擁有極強的吸震能力,且在結合軟質橡膠包裹的情況下不會犧牲場地感(類似Harden Vol.1),是適合各個位置球手的一種全能型緩震。然而,由於源自TPU材料,導致Boost在重量上先天不利,且Boost的調校效果各異,對於某些球手們來說可能會有緩震過量的感覺。
Nike React
Nike目前在籃球鞋上使用的最佳泡棉(超越Lunarlon這一點應該沒有爭議),於2017年推出,在Super Fly 2017和Hyperdunk 2017上面世。React在跑鞋上表現如何另說,在籃球鞋上的表現可謂是兩極分化巨大。在2017年的兩款主推鞋中,React的腳感體驗非常不明顯,但在減震效果方面確實有過人之處,成為「感受不到但存在」的一類緩震技術。在2018年的Kobe AD NXT 360中,React的表現更接近其在跑鞋中的真我,將柔軟與彈性充分結合,是2018年最佳的實戰鞋緩震之一。在我眼中,React只是升級版的Lunarlon,隨著它愈加廣泛地被運用,自然會取代Lunarlon成為Nike非氣墊緩震中的新標杆。缺點上文已經提到了,不同的應用方式使其體驗南轅北轍。在個人體驗中,React比Boost更為輕快,但吸震效果有所不如。
adidas Bounce
Bounce是被廣泛運用在adidas中端實戰鞋中的緩震技術,其中以Dame系列最為有名。與Boost不同,Bounce只是經過EVA調配的普通泡棉,但有時卻有著比肩甚至超越Boost的實戰效果,例如驚艷的Lillard 2。在近年來的adidas實戰鞋中,Bounce沒少露面,「穩定」是它的代名詞,幾乎每雙用了Bounce的實戰鞋都沒有出現過緩震上的大毛病,即使是我不太喜歡的D Rose 9也是如此。不言大功,但必無過,我認為這八個字最能用來形容Bounce。帶一些彈性,帶一些吸震,帶一些場地感,或許單拎其中一個屬性出來難稱頂級,但結合起來便持續穩定。
Under Armour HOVR
Under Armour HOVR是始於跑鞋,而後延續到籃球鞋上的一項緩震技術,相比前四者,在知名度上可能稍微差了些。其實HOVR技術還是有非常多可取之處的,單從跑鞋HOVR Phantom上的應用來說,它是我喜歡的那種類型:形變恰到好處,既沒有過量緩震也沒有震腳感。從籃球鞋上的運用(類似Curry 6)來說,HOVR就更接近Hyperdunk 2017中的React了:減震效果多數達到了,但感官體驗實在是難言刺激。當前籃球鞋中的HOVR更加適應追求速度感和一定緩震的後衛,並沒有其在跑鞋中那麼全面,但其優點是足夠中性,在緩震量的掌控上做得很好。
Puma HYBRID
Puma從去年開始有強勢返回籃球鞋圈的趨勢,而其HYBRID技術是其中的重要推動力之一。HYBRID(英語可譯為雜交)顧名思義結合了Puma的兩種緩震技術:Ignite和NRGY,Ignite是Puma使用有一定時長的泡棉,NRGY則是酷似Boost的顆粒。就目前而言,HYBRID在休閑鞋上的舒適度超過了其在籃球鞋上的舒適度,在較新的Uproar中,後跟的HYBRID達到了減震效果,但Ignite作為中底載體並不驚艷。值得一提的是,Ignite在跑鞋上的單獨使用已經相當成熟和舒服,希望Puma能夠早日調校出最好的HYBRID。
「四維鞋評」每一篇評測都是評測人實戰後的真實心得,
希望能為鞋友們提供客觀和有價值的參考。
了解更多球鞋資訊,歡迎關注「四維鞋評」。
※人中呂布!我眼中的卡梅隆-安東尼
※薄如蟬翼:Nike Zoom Fly SP 四個月使用測評
TAG:四維鞋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