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極力邀請,為何還是沒人想去波斯灣護航?
在過去的15個月里,伊朗的原油出口因美國制裁暴跌了95%。再加上貨幣大幅貶值、通貨膨脹嚴重以及社會不穩定,德黑蘭似乎萬劫不復。
然而,事情並非如此,美國的極限施壓並未能改變伊朗的外交政策。如果有的話,那就是今天的伊朗變得比一年前更具侵略性。
對於一直關注美伊衝突的人來說,這並不會讓人感到意外。即使是溫和派的魯哈尼上位,德黑蘭也未在與華盛頓的對峙中示弱過。然而,可能令這些人震驚的是,特朗普政府的強硬政策反而阻礙自己的計劃。?
上個月,美國考慮推動一個名為「哨兵行動」的任務,拉攏盟友前往波斯灣護航。波斯灣一直是一個繁忙而擁擠的海域,在過去三個月里,有六艘油輪在此遭到破壞,伊朗海軍還扣留了三艘涉嫌走私燃油的船隻。
在這種環境下,旨在為波斯灣海上交通提供更多安全的倡議是有意義的。沒人喜歡風險,尤其是那些依賴中東獲得原油的國家。例如,印度63%的原油供應依賴中東;韓國70%以上的供應量來自該地區;日本更是高達80%的原油進口來自中東。
相比之下,美國從波斯灣進口的原油在過去十年中一直在下降。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的統計,華盛頓在2001年每天進口266.4萬桶,到2018年,這個數字為147.2萬桶,下降了近48%。
因此,如果有誰希望確保海灣航運受到保護,那肯定是那些嚴重依賴波斯灣石油為其經濟提供動力的國家。華盛頓也看到了這一點,並正在遊說這些國家成為「哨兵行動」的積极參与者。
唯一的問題是,特朗普政府在伊朗問題上的強硬態度,阻礙了他國參與護航的意願。雖然「最大壓力」一詞可能會讓白宮官員產生情緒上的滿足感,但在歐洲和亞洲,這個詞卻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和抗議。
德國、法國和歐盟的政客們強烈反對華盛頓這一主張,認為特朗普不應該單方面撕毀來之不易的伊核協議。他們更不高興的是,特朗普政府還威脅對他們國家的公司或個人實施「二級制裁」。
因此,美國不得不自食其果。法國對波斯灣護航並不熱心,而是選擇避而不談,以期華盛頓和德黑蘭之間多一些時間溝通。德國將「哨兵行動」視為美國極限施壓的延伸,已經斷然拒絕了這一邀請。日本也已經表態,不準備參加「護航聯盟」。
人們普遍認為,特朗普及其周圍的人,比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是製造波斯灣危機的人。因此,他們必須自己負責清理。
編輯:湯凱凡
※有美英法等11國在背後支撐,沙特這場仗打了4年還沒贏
※眾多外國高官在曼谷開會,「6連爆」讓泰國顏面無光
TAG:過去24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