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識茶香,請盡情想像!
辨識茶香,請盡情想像!
我們如何學會辨識茶是什麼香味呢?
一些飲茶者說,他們不喜歡泡茶者在奉茶時就說「這款茶有野薑花香,你聞聞,野薑花香多野。這茶味道清甜很稠,你喝喝,喉嚨都被粘住了。」
迫使飲茶者按圖索驥奔野薑花香去了,即使有飲茶者連野薑花也沒見過,不曾體驗過野薑花的香氣是怎麼一回事,也不得不順著去附和野薑花香,然後還要忙著去感受喉嚨是否被什麼東西粘住了。
諸如此類,飲茶者其實被限制了欣賞茶湯香味的範圍,要是喝不出野薑花香還換來全席嘲笑,批評他喝不懂此茶。品飲者大多隻好忍聲吞氣、囫圇吞棗結束品茶的過程。即便有些茶客品出了野薑花香,但是他認知的野薑花也會因產地品種等不同而有差異。顯然香味是不宜劃一的,欣賞茶湯如一味,則茶味必然遭到簡化,品茶者的嗅、嘗功夫恐怕也必趨向籠統。
要強化對香味的辨識,需親身多喝多比較,而且必須沒有偏見,不帶任何情緒。
中國的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故此相對容易獲得各地特色茶如:普洱、壽眉、茉莉花茶、綠茶、單叢、六堡、佛手、鐵觀音、水仙、奇蘭、鐵羅漢、千里香等,這樣自然形成一個允許頻繁改換頻道的嘴巴,身體就會從容地儲藏著這些所有茶香味的信息;
同一個茶不同焙火程度、同一個茶不同年份、同一個茶不同等級、同一個茶不同產地、同一個茶不同時間不同人沖泡到底都有些什麼差異?香味會發生能量的轉換,變為波動通過神經系統傳遞腦部,成為記憶系統的一部分。
品飲者必須將記憶力鍛煉得很強大,嗅覺味覺難學,視覺聽覺易上手,因為耳朵聽到及眼睛見到的都能夠錄製、保存、說明、傳播,滋味和氣味卻無法做到真正記錄,口能言出我們從飲食中所得到的精微感受實在不及一二。
我們必須將每一次的飲食經驗記存在腦里,還要能在腦海里做各種味道的比較,拿食物的辣味來比喻,泰國菜的辣帶酸甜,四川菜的辣帶麻咸,馬來西亞的咖哩辣中帶椰汁香味,日本咖哩有果泥甜味等,這是比較基本味。
甜酸苦咸鮮五味不可能排著隊叫我們一個一個嘗,第一口感是辣先入口、還是咸先入口、辛酸呢或酸甜?這是比較調和度的差異。吃了朝天椒覺得很辣了,再吃墨西哥魔鬼椒,原來要比朝天椒更辣十倍不止,這是比較辣度高低優劣了,比較茶哪個更苦或味道更好亦如此。
這些所謂的「標準」將隨著我們對味道多樣化辨識以及嗅覺味覺感官產生新體悟後不斷顛覆然後重建。茶泡飲者欲建立一套辨味辯香本領是非常激烈的一回事,並非拿著幾本香味指南來背書就學上的,親身多泡多飲苦練是必須,更要培養感受精微變化的能力,因為我們得憑一口二十毫升茶湯就要喝出它今生前世;抽象能力判斷尤為可貴,我們的思維因此能做更深刻的香味比較。(來源:茶道傳媒;作者:許玉蓮;圖片來源:南茗佳人)
TAG:黑白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