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動,拆家,話多都是缺點,很多中國孩子的天賦,就這樣被扼殺了
你家孩子也令你非常煩惱嗎?
太好動,簡直一刻停不下來;
太喜歡胡亂鼓搗了,家裡什麼東西到他手裡都被拆壞……
情緒太敏感了,你稍微不高興她就能感覺到,然後就開始大哭……
你可能正在為這些惱人的小缺點而著急,但是換個思路想,缺點說不定也是最大的優點。
孩子太好動了,或許他在運動和舞蹈上會有不錯的表現。
太喜歡說話了,敢於挑戰老師,打斷老師的話,不遵守課堂秩序,或許他可以成為一個演說家。
喜歡拆東西,意味著他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和動手能力,或許將來會成為科學家和工程師。
情緒太敏感,總是為小事傷神,讓你抓狂?但是這樣的孩子擁有敏銳的觀察力、感知力和自省能力,他們更有可能從事藝術家、作家、諮詢師等職業。
不要因為起初的厭煩而忽視甚至打壓了孩子的天賦。透過缺點發現優點,如果意識到孩子的與眾不同,就能更好地挖掘和開發孩子的潛力,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Josh Shipp在TED 中提出了一個有趣的逆向思維:孩子的"煩人"特質中可能暗藏著他最大的天賦。
他在演講中說:我們很容易忽視孩子原始的,未經雕琢的天賦,因為這種天賦可能一開始令人很厭煩。
有時候孩子的"愛搞破壞"也是在探索,其中的好奇心讓他們有可能成為明日發明家。
之前看到13歲長沙女孩李雨軒獲國際創新發明金獎的新聞。據李雨軒的爸爸李工說,她從小就喜歡"搞破壞",家裡的東西幾乎都難逃被她一拆的厄運,被爸媽戲稱為"拆家"。甚至有一次想拆電動車,因有爆炸危險,被爸爸及時制止。
雖然李爸爸從來沒有刻意地培養李雨軒的創新能力,但是他對孩子的包容和支持,給她的創造力發揮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確保人身安全的同時注意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支持孩子的創作,引導孩子積極地探索這個世界。
天賦是人人都有的嗎?
1983年, 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他從研究腦部受創傷的病例中發覺到,智力的基本性質是多元的——不是單一能力而是多種能力組合,各種能力以相對獨立的形式存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能力組合。
例如:雕塑家和建築師的空間智能比較強、芭蕾舞演員和運動員的肢體運作智能較強、公關人員的人際智能較強、作家的內省智能較強等。
所以,每個孩子在不同領域會具有不同的發展潛力,有的孩子可能更有人際敏感度,有的孩子可能更有數字敏感度,有的可能在樂感方面更加擅長。
天賦人人都有,只是需要我們有耐心去認識和發現它。
如何更好地發現孩子的天賦呢?
仔細觀察
孩子在做什麼事情時專註力最高?最喜歡做什麼事?
平時多觀察自己的孩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最喜歡做什麼?他們在哪方面花的時間最多?
一些孩子可能特別喜歡動物,對各種怪僻的動物名字、喜好、生活環境如數家珍。
一些孩子可能對玩樂高樂此不疲,對樂高的各種玩法、拆裝都瞭然於心。
孩子熱愛的東西中往往就隱藏著他們的天賦。
可以回想一下:
有什麼事情讓你的孩子經常沉浸其中忘記吃飯/睡覺?
你的孩子做什麼事情總是充滿精力,不容易感到厭煩和疲倦?
孩子掌握快,完成得好,又有滿足感的事情
當你的孩子在做某事之前就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始。比如,你的孩子對羽毛球情有獨鍾。他願意嘗試使用各種球拍,願意學習各種打法,每當學會一種新的發球,就會感到莫名的興奮。
當你的孩子十分專註,充滿好奇地做某事時,感覺時間過得很快。比如他對圖形和數字很敏感並且對自己充滿信心。這說明你的孩子具有更出眾的邏輯思維能力。他在數字邏輯智能方面天賦最高。
孩子願意去嘗試、有信心的方面
有些事情孩子可能沒做過,但是他們願意嘗試。
比如,過山車這種項目,有的孩子看到就會非常興奮:太刺激了,我想去試試。但是有的孩子就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態度:不行,我害怕,我不要去。
比如我侄女,小的時候連鞦韆盪高一點都害怕的孩子,對於其它運動項目第一次都是抗拒的態度,而且完成度比同齡的孩子要落後一些,她可能沒有強大的運動天賦和興趣,但我還是會保持開放的態度,鼓勵她多嘗試。
允許孩子多嘗試和適當冒險,豐富生活經歷
鼓勵孩子多去嘗試,不怕犯錯,敢於試錯,才能更好的發現孩子的天賦。
有位母親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功,於是她帶著孩子去拜訪一位著名的化學家,想知道化學家是如何成功的,了解來意後,化學家沒有向她羅列自己的努力過程和成功經驗,而是將他們帶進實驗室,將一杯藍紫色的液體放在孩子面前。
孩子認真觀察著,終於試探性地將手伸向杯子。這時,他的背後傳來急切的喊聲:"危險!"孩子趕忙縮回手,嚇得一聲不吭。
化學家哈哈笑起來,對這位母親說:"我已經回答了你的問題。"母親疑惑地看著化學家。
化學家輕輕將手放進杯子,對這位母親說道:"其實沒有危險,這只是一杯染了色的水而已。你出於保護阻止他,但這可能傷害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變得不敢去嘗試。"
孩子的好奇心是非常強烈的,一味打罵會打壓孩子的智慧潛能,總是打斷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很可能就會抑制孩子創造性,孩子會因為害怕長輩的威嚇而變得保守。
孩子在玩耍的時候,除了涉及安全和道德品質的事情,父母應該給予他們充分的自由,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勇於承擔,不應該過多地干涉孩子思考的方式與邏輯。
記錄觀察的結果
孩子的興趣點和關注點可能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家長可以把上面提到的觀察都記錄下來,看看哪些方面有變化了,哪些一直沒有變。
也可以主動問孩子:喜歡什麼,做什麼事情不覺得累?會很有滿足感?現在最渴望嘗試的事是什麼?
把這些記錄的結果放在一起再看,能更容易發現孩子天賦的線索。
有一個男孩,他非常調皮搗蛋,上小學時,因為在課堂上和老師發生衝突,竟然差點用小炮把講台點著,於是被學校開除。
失學後,男孩的父親決定自己在家教育兒子。在學習過程中,這位父親發現兒子雖然淘氣,但想像力非常豐富。他非常支持孩子看書也總是傾聽孩子發表自己的見解。
在父親的鼓勵下,男孩拿起筆開始記錄自己心中的故事。於是,一個個大家熟知的童話人物誕生了,舒克、貝塔、皮皮魯、魯西西。這個男孩就是童話大王——鄭淵潔。
每個孩子都有他與生俱來的獨特氣質和天賦,需要我們耐心去發現,去引導。
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最大程度的發揮自己的天賦,更自由地探索世界。
※心理學專家:成為「軟柿子」的孩子,背後都有這樣的父母
※娃多大上幼兒園合適?沒學會這六件事就入園,等於送他去受苦
TAG:90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