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鄉音和曲」滬劇邀請賽決賽首日,直播量近30萬次
「和頌70·日出東方」2019第六屆上海浦江滬劇節暨「鄉音和曲」滬劇邀請賽決賽8月14—16日在閔行區莘庄鎮文體中心舉行,25隊少兒組參賽選手和24隊成人組參賽選手參與最后角逐。比賽首日,少兒組比賽直播量近30萬次。
滬劇是上海本土特有的戲曲劇種,有深厚的群眾基礎。閔行區自2014年舉辦上海浦江滬劇節以來,通過打造全市性滬劇賽事平台、持續性培育扶持滬劇群文團隊、全年度開展滬劇交流展示活動等方式,吸引滬劇名家、滬劇「民星」及全市滬劇愛好者的參與,參與人次逾75萬。
歷年上海浦江滬劇節都通過打造比賽、演出平台,讓許多團隊在成長的過程中得以不斷收穫專業的資源和觀眾的掌聲。閔行區鎮級以上滬劇團隊近160支,都是社區群眾自發組建的。2018年起,隨著閔行區不斷推進「居村文化走親系列活動」,很多滬劇團隊走街串巷為兄弟街鎮的社區居民表演服務,從一開始的「自娛自樂」逐步發展到現在的「反哺社區」。
浦江鎮「玫瑰知音」滬劇沙龍成員由鎮上滬劇愛好者自發組建,沒有專業的入隊考核,只要喜歡就可加入。而就是這樣一支讓人覺得是「草台班子」的滬劇團隊,近兩年不僅持續參與區鎮組織的走親活動,還自發在村裡舉辦各類演出沙龍活動,免費向所有人開放。
滬劇創作是滬劇傳承發展的重要載體,以往的滬劇原創作品大都由滬劇專業院團打造的滬劇大戲、折子戲為主要形式,但浦江滬劇節的參賽團隊不拘泥於滬劇經典唱段,開始圍繞身邊人身邊事,創作滬劇小戲。今年,閔行浦錦街道滬劇隊圍繞「垃圾分類」話題創作小戲《分與不分》,入圍決賽。該滬劇隊自2017年成立以來,每年都推出原創作品,有展現抗戰時期黨和人民群眾魚水深情的滬劇折子戲《送糧》、講述本地城隍文化和文化名人秦裕伯歷史故事的原創滬劇小戲《幸福謠》、反映社會主義新農村巨大變化的戲曲聯唱《幸福來》等。
浦江滬劇節更注重滬劇的傳承與發展,無論是參賽者的年齡跨度、還是滬劇團隊的發源屬性都在發生變化。今年滬劇節少兒組的參賽者很多都來自學校滬劇社團,如閔行的浦江三小、馬橋強恕學校、上海音樂學院附屬安師實驗中學、石化街道金山區實驗幼兒園都是通過在校內成立滬劇團、娃娃滬劇社等方式,定期邀請專業老師開展輔導與排練。閔行的浦江藝苑每年在浦江鎮5所學校招生、選拔,集中打造精品滬劇少兒團隊。今年的浦江滬劇節還將在進博會期間,與長三角地區的地方劇種一起向世界展示中國戲曲文化魅力。
邀請賽由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閔行區文化和旅遊局和上海市戲劇家協會共同主辦。
※茅善玉這一代人為滬劇騰飛交出的答卷
※在有書店的美術館,與雨果重逢,讓巴黎聖母院不朽的他竟如此鍾愛中國文化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