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寂靜法師:20年內,機器人將代替普通人類!如何才能不被時代拋棄?

寂靜法師:20年內,機器人將代替普通人類!如何才能不被時代拋棄?

2019新時代·中國青年創新智慧論壇丨活動現場

本文根據寂靜法師受邀參加【中國青年創新智慧論壇】開示整理而成,以下為分享原文——

人生中必須看到的三大趨勢

趨勢,對於我們任何一個人都特別重要。在今天,不論是何種身份,從事什麼行業,首先要看到幾大趨勢:

第一,人類的趨勢;第二,國家的趨勢;第三,行業的趨勢。

據我所知,在趨勢方面有成就的人物,一個是當代最著名的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他寫過很著名的一本書叫《第三次浪潮》。

通過「未來衝擊財富的革命」、「權力的轉移」這些名詞我們可以知道,權力在轉移,財富在革命,所以我們不能以舊的眼光去看待我們現在這個時代。

阿爾文·托夫勒講過一句非常精彩的話,他說:「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 。」這句話讓我思考了很久。

生活中會遇到一些人,他們有知識,但是奮鬥一生也沒有什麼成就,他們的問題就在於沒有學習能力。用阿爾文·托夫勒的話來說他們是未來的文盲,是不會有前途的。

還有另外一個人,就是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的——尤瓦爾·赫拉利,他有三本書,《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

在《未來簡史》中,赫拉利告訴我們: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會導致一大批的無用階層出現。

也就是說,未來人工智慧機器人,會在知識和技能上面遠遠超過我們人類。

到那個時候我們就無用了,那我們做什麼?我們可以幫機器人擦皮鞋,洗衣服,做家務。聽起來很可笑,但這一天很可能會來臨。

因為機器人儲存知識的數量以及反應的速度,不是我們可以超越的。

2019新時代·中國青年創新智慧論壇丨活動現場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未來人類跟機器人在哪些方面要有區分?我們怎麼樣能勝過機器人?而這些都可以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找到答案。

我預言20年以後,機器人會有感情,40年左右機器人會流血、會有感覺,和我們人類非常像,唯一不同的就是身體構造不同。

過去我們生活在農業時代,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不要說國家與國家之間,縣城和縣城之間可能都很少來往。

而今天全球一體化,各國之前的關係越來越緊密。所以,時代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

前年在歐洲議會上,一個議員問我說:「你對當今世界有什麼看法?

我說:「當今世界有各種各樣的衝突:宗教衝突、文化衝突,其實它們的根源都是價值觀的問題,而普世價值觀是以中華文化為主導的,聯合各國、各民族優秀智慧和文化於一體的價值觀,所以中華文化在這其中特別重要。」

為什麼我要這樣說,不是因為我是中國人才這樣說,而是因為中華文化具有自己的特性。

我在2005年的時候,接受義大利電視台採訪,其中有一個問題我記得很清楚,他問:

「在中國的衡山,有個大廟,廟的一邊是佛教,另一邊是道教,在我們義大利兩個宗教走到一起就會打架,為什麼在你們中國兩個宗教在一起卻相安無事?」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非常簡單,一句話——「因為中華文化的博大和包容」。這個答案讓他們很滿意,連我們國內陪同的人都非常滿意。

接著又問了我一個問題,他說:「為什麼在我們衡山找不到你這樣的和尚?」我就告訴他說,通常優秀的和尚都不到處跑,都躲在那裡,所以你們不容易發現。

所以說,我們先看好人類和國家這兩大趨勢,然後再看第三大趨勢——行業的趨勢,這個也很重要。

我們都知道柯達破產,就是因為沒有看到數字時代發展的趨勢:不需要膠捲,因而走向破產。所以今天在這個時代,如果不看趨勢,很容易走錯。

2019新時代·中國青年創新智慧論壇丨活動現場

今天這個時代教育在改變、財富在革命、權利在轉移,一切都在迅速地變化。

如果我們用過去的眼光、陳舊的觀點生活在今天這個時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覺得在今天這個時代,連當和尚都有壓力。

為什麼呢?你不能說和尚就整天坐在寺院里光念念經就行了,如果不去了解人心在想什麼?時代走向何方?我們應該怎麼做?那就無法適應這個時代。

凡是不能適應時代的,都會消失。不管是什麼文化、宗教或是思想,它都必須產生生產力,凡是不能產生生產力的,都將消失。

所以我總結了一句話:「有用就存在,無用就消失」。

比如說我有用,我就存在,我無用就消失。大用大生機,小用小生機。一個人有大用,就有大前途;一個人有小用,就有小前途。

從做生意的角度來講,一個公司或是一個產品,對國家、對社會、對顧客有大用,就可以做大生意;有小用就能做小生意。「用」是中華文化中特彆強調的。

所以我們要順應趨勢,把握未來的走向。

新時代的八大趨勢

19大以後,主席提出了「新時代」這個概念,依我個人的看法,提出這一概念實際上是給時代做了一個切割。過去是舊時代,現在是新時代。

我認為,我們國家做的這個切割是非常智慧的。因為它等於把過去拋在腦後,直接面向未來。

我們本來是切割自己國家的過去和未來,但依我個人觀點來看:

這次切割是對整個人類的一次切割,全球也將被中國的新時代而切割。我們進入新時代,其他國家也被迫地進入到新時代。

為什麼?因為我們的國家發展速度特別快,它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整個全球的影響特別大,所以就造成了這樣一個現象。

那麼我們想一想,在歷史的時間軸上做了切割,我們心中的觀念有沒有做切割?如果我們沒有看到這個時代的趨勢,就等於沒有做切割。

那我們可能就是人已經進入新時代,心還在舊時代。所以,我們要把握新時代的特點。

2019新時代·中國青年創新智慧論壇丨活動現場

那新時代和舊時代到底有哪些區別?我總結了一下,新時代和舊時代有八大區別,也可以說是八大趨勢。

1、從封閉到開放

舊時代是封閉的,新時代是開放的。我們之前的農業社會是一個封閉的時代,但越往後越開放。

在今天,封閉很危險,如果一個國家,比如說美國,動不動要封鎖哪個國家,但這個時代需要的是開放。

就好像一個小房子一樣,我們如果不在外面采進來一些新鮮的空氣,裡面就會缺氧氣,我們就無法在這個小房子里好好生存下去,所以必須要有一個很大的空間。

今天,我們要以一種開放、包容的思想和心態來對待外來文化,迎接未來。主席有一句話講得非常好:「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

如何理解這句話?拿我們吃飯來打比方就很容易理解:「不忘本來」就是肚子餓了,「吸收外來」就是吃飯,吃飽了幹什麼?幹活就是「面向未來」。

那是吃什麼就會變成什麼嗎?吃豬肉會變成豬,吃雞肉會變成雞嗎?顯然不會。所以我們吸收外面的一切是為了成為自己的,然後我們才能夠有未來。

過去我們閉關鎖國,不向西方學習,把自己完全封閉起來;當我們開始向西方學習的時候,我們又想全盤西化。這樣一對比,我們就會發現「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是多麼的有智慧。

現如今,有很多海外學子到國外去讀書,不是讓我們變成外國人。而是為了把國外先進的技術、思想吸收過來變成我們自己的,這就叫不忘本來,吸收外來。

2、從自轉到公轉

在舊時代,我們的思維都是自轉的,自轉指的是以個人為中心,過去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個人而努力奮鬥,一切都是為了個人的前途。

而今天這個時代,不能單靠一個人,而是需要靠大家。

我們的思維不能光圍著自己轉,要慢慢地開始公轉,也可以這樣說:要一邊自轉一邊公轉,一邊要考慮自己的利益,一邊一定要考慮國家民族的前途,乃至整個人類的未來。

2019新時代·中國青年創新智慧論壇丨活動現場

順勢者昌,逆勢者亡,我們要從自轉慢慢地走向公轉。從現在開始,多為國家想一些,多為民族想一些。

林肯曾說過:「我們不應該問國家能給我們什麼,應該問:我們能給國家什麼?我覺得這句話很重要。

作為國家的一份子,我們必須要去貢獻國家,就好比我們的身體一樣。身體有很多器官、很多細胞,這些細胞和器官會因我們身體強健而享受福利,但是每個細胞、每個器官也必須去貢獻整個身體。

如果它不貢獻,就會有癌症,就會生病,身體就會死亡。

中國有句話叫:「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同學們過去有沒有這樣想過:讀書為誰讀?過去讀書是為自己讀。這個時代如果我們還在為自己讀書,必然會被歷史拋棄,必然沒有前途,這是個定數,它也是趨勢。

就好比說我們天氣越來越熱一樣,它是個趨勢,是不可抗拒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點很重要。

所以我在所有講課中都要講到愛國,我覺得所有的教育機構、機關和團體,都應該把愛國放在第一位。因為如果沒有國家的強盛,所有的一切都將不復存在。

我曾經在網上談到一些愛國的觀點,有很多人會批評我說:「你不應該談這個,你應該超越國家才對。」

我就立刻給他回信說:「如果超越國家,請問我拿哪一國的身份證?我出國用哪一國的護照?在國外,我有問題找哪一國的大使館?」

一棵樹,它的枝葉可以肆意蔓延生長,但樹根卻要牢牢地紮根大地不可挪動。做人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忘本,所以我們要認定我們是中國人,立志為我們的國家去讀書、去奮鬥。

中國夢的核心內涵,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只有中華民族復興了,中國文化才能傳播出去,中華文化傳播出去將是全世界、全人類的福祉,對整個世界、整個人類都會有幫助。

2019新時代·中國青年創新智慧論壇丨活動現場

3、從單一到生態

去年我去到福建的一個公司,我問這個公司,我說你做什麼?他說我做裝飾,我說還做什麼?他說沒有了,我說你肯定做不好。為什麼?太單一了。

從我們學習的角度來說,未來單方面有能力是不夠的,要有多方面的能力才能應對這個時代,也就是說要有廣博的知識面。

那為什麼要從單一到生態呢?

因為達到生態以後,各部分間會相互作用,就像心肝脾肺腎一樣,它們不能單獨存在,必須相互依靠、相互支持、相互生長,這叫互生。

相反,如果單一的話,它抵抗風險的能力就弱。

4、從獨享到共享

過去我們的思想是獨享,有了錢自己花,有東西自己用,而現在恰恰相反。

所以我預言未來的企業有個趨勢:未來真正的企業家不太有錢,真正有錢的人不是企業家。為什麼?因為時代從獨享走向了共享。

今天我們談到共享經濟,主席談「一帶一路」叫共商、共建、共享。這些都符合「共享」這一時代趨勢。

產生奇蹟的四大通道之一就是:分享生命所有。把自己所擁有的全部分享,我的智慧、我的喜悅、我的錢財、我的名聲全部都與人分享。

我們可以看到在華為公司中,任正非不是占股最多的,馬雲也不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東。所以,未來真正的企業家、真正的大人物,他們最大的成就不是錢最多,而是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最大。

未來是追求價值的時代,不是追求物質的時代,我們要看到這個趨勢。所以我們以後有什麼就分享什麼,互聯網時代就是一個分享的時代。

2019新時代·中國青年創新智慧論壇丨活動現場

我給很多父母講課時跟他們說,一個簡單的方法就可以讓孩子的人生產生不一樣的結果,那就是分享。

如果你的孩子在讀小學,你每一周讓他拿50塊錢買零食跟同學分享。這50塊錢雖然送出去了,可是分享的是東西不是錢。

到了讀中學,我們就一周分享200塊。大學我們可以分享500塊到1000塊,根據家裡的實際情況來。你說我沒有那麼多錢,那也可以分享100塊。

這樣分享下去的結果是什麼?

第一,可以帶來自信,一個常常給他人分享的人,他會越來越自信。因為他利益到別人,他人歡喜了,就會迴流一種能量,他就會收回來一份喜悅,自信就會慢慢地提升。

第二,他的領導力和凝聚力會增強。如果班上選班長或者有什麼好事,你說大家會選誰?只會選這個人。

第三,因為我們這樣去分享,所以會在生命中積累一份能量,就是福氣,此人會越來越有福。

第四,因為分享,我們養成了一種特別讓人喜愛、特別優秀的品質。所以各位同學不妨去試試,可以每周拿自己的一點點物件與人分享。

對於中國文化,不是我們要懂得多少,而是我們應用了多少。

其實我在學習中國文化的時候,也特別特別重視這一點,就是去使用。我懂的不多,但是我抓到一點就立刻去用,用了之後就會發現它其中的巨大作用。

2019新時代·中國青年創新智慧論壇丨活動現場

5、從知識到智慧

知識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新時代應該是智慧的時代。

曾經有一個同學來見我,我問他:「你知道『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嗎?」

他說:「知道」。我說:「你覺得怎麼樣?」

他說:「很對」。

我說:「誰告訴你的?」

他說:「我們的老師告訴我的。」

我說:「你回去問問你的老師:『老師。你能比得上百度有知識嗎?』老師一定說沒有,此時你應該告訴老師,你的這句話應該改為百度才是力量。」

那如今知識是什麼?知識只是工具,就好比我說:蘋果不是營養,飯不是營養,餅乾不是營養,食物不是營養,什麼是營養?能吸收的才是營養。

那些不能吸收的我們都已經坐在馬桶上排出去了,沒吸收的怎麼能叫營養呢?

所以精準的定義是吸收了的才是營養,吸收不了的就不是營養。知識就好比是工具,我們就用過去農業時代的鋤頭和農民來舉例——

農民是力量,鋤頭不是力量,鋤頭是工具,如果說鋤頭也是力量,那我們種地的時候在地里放20把鋤頭就可以回家休息,鋤頭自己開始機械化地運動。

鄰居看到肯定就會瘋了,就說鬼來啦,鋤頭怎麼自己動了,所以鋤頭僅僅是工具,它的作用並不突出。

在這裡不是否定知識的力量,也不是讓大家不去學習知識,而是說記在頭腦里的知識不是力量。就像食物轉化了才會成為營養,知識只有轉化了才有力量、才叫做智慧。

智慧我給他下了一個簡單的定義,就是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一種能力。我們談到了趨勢,它是未來,未來是不可見的,但是未來又必須可見,為什麼?

因為如果我們看不到未來、看不到趨勢,我們怎麼應對未來呢?

所以你看馬雲、比爾蓋茨、喬布斯,他們都看到了未來。那麼他用什麼看到未來?不是用知識看到未來,而是用智慧照見未來。

2019新時代·中國青年創新智慧論壇丨活動現場

舉個例子,這堵牆之外是什麼?各位看得見嗎?看不見。

但是牆外邊有沒有東西,一定是有的,但是我們看不見。被看的物體就在那裡,但是我們卻看不見,是因為什麼?中間被東西障礙了。

所以中國文化它的核心,就是把這個障礙拿掉,從而看到未來。透不過這堵牆的,可以說叫知識;能透過這堵牆的叫智慧。這就是知識和智慧,所以我們要注重智慧。

從中國文化來說,產生智慧的三種來源是——聞、思、修。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大量地聞、大量地思、大量地修。聞就是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很重要;思就是思考能力;修就是行動能力。

聞就是直接去學習前人的智慧,中國文化有三大組成部分——儒釋道。

所以我們去看儒家的經典,也就是學習孔孟的思想、佛家的思想,佛教的智慧對我的影響特別大。第三個就是道家,最簡單的就是讀《道德經》。

我們發現今天的年輕人,對我們中國文化了解的太少了。這一方面應該去補補課,多學習一些。聞思修是智慧的三種來源,所以我們要多讀書,多聽課,多學習,尤其是向一些有智慧的人學習。

第二要思考,愛因斯坦告訴我們思考特別重要。一個不思考的人就猶如一個吃了飯不去消化,要學會去思考。

智慧跟知識、聰明的區別在哪裡?通過觀察花花草草,我們就可以得到答案。這裡有一朵花,你說它是向日葵,這是知識,是常識。

有的人會說:「我看到綻放的向日葵,我看到挺美的,就是聰明。」智慧是什麼?智慧是透過向日葵看到向日葵背後的東西,這個就很難了。

2019新時代·中國青年創新智慧論壇丨活動現場

在中國文化裡邊就比較高深一些,那麼我們看背後是什麼支撐了這朵花的開放。我總結了一句話:一切有形的背後,都有一個無形的支撐。

一個國家看起來很強盛,它的背後有個無形的支撐,就是這個民族的文化以及我們國家的政策,它是無形的。所以沒有無形它就一定沒有有形,所以我們要從有形裡邊見無形,然後從無形裡邊去預測未來的有形。

這種能力,就叫做智慧。那向日葵背後的無形是什麼?種子、陽光,土壤、水分、空氣、日月星辰,還有農民,這些就不是能用眼睛看到的。

耳聰目明指的是眼睛和耳朵,要看到背後的無形不是靠眼睛和耳朵去感知的,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就是智慧。所以我們要養成這種能力。

6、從物質到精神

這個時代是從物質走向精神的時代,農業時代是以物質為主,工業時代是以知識為主,所以「知識就是力量」是工業革命初期的時候,或者工業革命以後一段時間的真理。

在這個時代,知識就是力量就不對了,你會發現今天我們凡是賣多少錢一噸,多少錢一方的,都不值錢。

為什麼?因為多少錢一噸,多少錢一方的肯定是賣的是物質。比如棉花多少錢一方、水多少錢一方、一噸煤炭多少錢、一噸鋼材多少錢。

回到城市裡面,你去買手錶,到瑞士手錶店問:「你這個表多少錢一公斤?」我估計他會送給你一個,因為他直接就暈過去了。然後買手機你問多少錢一噸,他保證聽半天聽不懂。

為什麼不能這樣問?這就是物質跟精神的關係,凡是科技含量特別高的,就不能用重量來表達。

所以,我們就看到未來的財富。未來這個世界的趨勢就是從物質轉向精神,未來真正珍貴的是精神。

2019新時代·中國青年創新智慧論壇丨活動現場

我的老師曾說:「貧窮不是沒有物質,貧窮是沒有精神。一個人只要有精神,他就會變得富有。

所以我們知道未來是一個強調精神的時代,我們要先看看自己的精神夠不夠。

當我們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精神,而不是注重物質的時候,我們的未來就有希望了。所以,我們要注重提升自己內在的精神。

我們的國家的發展,實際上是靠精神升華出來。比如說毛澤東時代物質極度匱乏,為什麼中國能夠抵禦列強?我們靠的就是精神而非物質。

解放戰爭的時候,共產黨是怎麼打敗國民黨的?小米加步槍對抗飛機大炮,你說這是靠精神打下來的,還是靠物質打下來的?

所以我們大約能看到未來的時代,它一定是一個從物質走向精神的時代。所以物質的作用將越來越小,精神的作用將越來越大。

7、從自力到他力

自力就是靠自己一己之力,他力就是靠自然規律,靠大眾的力量。

在農業時代,挖井、挑水、種地、磨米、吃飯、穿衣,你會發現我們全是靠自己。而在今天,你看飛機、汽車、高鐵等等,靠的全是他力,就是除我之外的其他力量。

所以今天這個時代是必須依靠國家、依靠他人,才能活得更好的時代。一個不依靠他人就能成功的時代就已經過去了,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已經結束。

所以今天要學會依靠和藉助一種力量,不是單單靠自己的力量,比如今天我們個人的成功,需要靠國家的力量來實現。

主席說:「只有把人生的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也就是說我們光靠自己,而不把自己的理想融到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是很難有所作為的。

2019新時代·中國青年創新智慧論壇丨活動現場

主席還說:「忘記了人民、脫離了人民,我們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就會一事無成。」

這句話也很重要,我們這一生成功的基礎是什麼?是人民。人民就好像大地一樣,鮮花、水果要想長好,必定不能離開大地。所以今天這個時代要看清楚,要從自力走向他力。

8、從個體到國家

從個體走向國家,這跟前面講的趨勢有相似之處,但是他強調不同。過去我們總是強調個體,今天要強調國家。今天我們要把國家當成我們思考的一個元素。

你這樣來想:「國家不好,我就別想好。我想好,我就必須要國家好。

還是那句話,一定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這就是我們未來成功最重要的方向!

文稿整理:白翔

審稿:阿甘 如雲 新芳

輪值主編:宋太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者Changer 的精彩文章:

往生咒+心經
光明遍照品、覺林菩薩偈

TAG:禪者Chang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