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世凱派人勸說張勳剪辮,張勳走到棺材旁說一句話,對方傻眼

袁世凱派人勸說張勳剪辮,張勳走到棺材旁說一句話,對方傻眼

眾所周知,清朝滅亡之後,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剪髮令」,要求男子:「凡未去辮者,於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凈盡。」

這一政令發到地方,陸陸續續得到落實,大部分人懂得順應時代潮流,迎接新生活。

1914年6月,袁世凱政府又頒布《勸誡剪髮規程六條》,敦促那些頑固分子儘早剪辮。在這場運動中,政府官員、軍人理應起模範帶頭作用。「規程」中特意提到:「凡政府官員不剪髮者,停止其職務」。

但是,有一位地方大員強硬抵制「剪辮令」,那就是擔任長江巡閱使的張勳。他和他率領的武衛前軍(後改稱「定武軍」)垂辮如故。

從大總統袁世凱的角度來看,張勳身為高級將領,拒絕剪辮的舉動是很壞的示範,大大削弱了政令的權威性。因此,他派專使南下徐州,勸說張勳剪辮子。

張勳接待了專使,將他領到一處棺材旁,指著棺材說:「可死不可從。」專使傻眼了,無奈回京復命。袁世凱也拿他沒辦法,只好默許他及其所部官兵留辮。也就是從這時候起,張勳被稱為「辮帥」,他的軍隊被稱為「辮子軍」。

張勳還曾經揚言:「當完發以見先人,有敢毀吾發者,吾與俱死。」真是把辮子看得比命還重要。

1911年「辛亥革命」發生後,張勳率部駐守南京,他一度緊閉城門,在城內搜捕剪辮者,濫捕濫殺。「壯丁、學生多有剪髮辮者,悉拘殺不赦」,罹禍青年多達千人!一時間南京城內哭聲震天,血流成河,張勳所部官兵稱之為「殺和尚頭」。

張勳這般不惜代價地守護辮子,很顯然源自他對清朝的愚忠,大清都被歷史埋葬了,他還不能順勢而為。

進一步說,張勳的愚忠是如何形成的呢?可能是因為他死腦筋、思維定勢,但更可能來自他的升遷之路,讓他感受到「皇恩浩蕩」。

1854年12月,張勳出生於江西奉新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小小年紀父母雙亡,成了孤兒,吃一口飯都難。15歲那年進入官吏之家當僕役,後來在主人的舉薦下,從軍入伍。

當了兵的張勳如魚得水,屢立戰功,屢獲升遷,到1901年的時候已得到了正二品的提督總兵銜。

經袁世凱舉薦,1901-1903年,張勳擔任慈禧太后、光緒皇帝的保衛工作,深受兩宮信任。清朝滅亡時,張勳傲視群雄,成為罕有其匹的從一品大員。

從飽受冷眼的僕役到指揮千軍萬馬的將帥,從缺衣少食的窮人到妻妾成群的土豪,張勳的發家史依賴於清朝的體制,他當然要感謝朝廷、感謝皇上。他有著知恩必報的性格,這就是他不剪辮子、謀求復辟的根源。

1912年初,清廷滅亡前夕,張勳託人給恩公袁世凱帶話:「君臣之義不敢忘,袁公之知不忍負。袁公不負朝廷,勛安敢負袁公?」這句話說得很明白:你袁世凱對我有恩,但是如果你辜負朝廷,那就別怪我背叛你。

果然,進入民國,袁世凱對清廷的態度引發張勳嚴重不滿,兩個人從此分道揚鑣。

張勳一門心思復辟清室。我們都知道他1917年發起的「丁巳復辟」,其實他早在1913年就有過謀劃。當年初,他聯絡隱居在青島的溥偉等王公舊臣,打算反袁復辟,只是消息提前泄露,被袁化解於無形。

在那個年代,張勳的大辮子和復辟行動都淪為人們的笑柄。不過,人們在嘲笑的同時,又對他有幾分尊重。他對清廷的忠誠,是發自內心的,而且至死不渝。

孫中山先生的一番話很有代表性,他說:「張勳強求復逆,亦屬愚忠,叛國之罪當誅,戀主之情可憫。文對於真復辟者,雖以為敵,未嘗不敬也」。

民國將領歐陽武評價張勳道:「戴發效孤忠,無言不仇,無德不報;丹心照千古,其生也榮,其死也哀。」

清末民初之際,張勳的所作所為可笑又可敬,真讓人無從說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晚清老照片:道路上立了一排貞節牌坊,都是婦女的血淚
晚清老照片記錄落後面貌,難怪大清會滅亡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