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晚節不保的四大名將
有些人一世英名,但卻往往毀於一件很微小的事情。在《三國演義》中就有這樣的名將,他們英明傳天下,但最後卻晚節不保,慘死在他人手中。今天我們說一說三國演義中晚節不保的四大名將。
第一名、關羽
在小說《三國演義》里將關羽塑造成為一個忠義仁勇的武將形象,出場時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打造兵器後參加鎮壓黃巾起義的戰爭中,而後雖然與劉備東奔西走,顛沛流離,但仍能斬將殺敵,大顯神威。未報曹操之恩於白馬坡時斬顏良誅文丑,並告誡曹操三弟張飛更有萬夫不當之勇,後於華容道又不忍殺害曹操將其放走。襄樊之戰時與龐德大戰被其暗算,導致後來與徐晃單挑時右臂少力無法取勝,又因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後被殺。死後魏蜀吳三個國家都為其舉辦喪禮。
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降于禁、斬龐德。可謂英名傳天下,但是失敗卻是來得如此突然,大廈傾於一刻,讓看的人都覺得措手不及。一生斬人無數,卻落得被俘處斬,可謂晚節不保之極。
第二名、張飛
河北涿郡屠夫,以殺豬為業。早年與劉備、關羽桃園結義,因年紀最小而排行第三。他性如烈火,嫉惡如仇,曾怒鞭督郵,並一度拔劍欲刺董卓。於長坂坡當陽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八十三萬大軍。入川時一路凱歌,義釋嚴顏,並將其收降,直搗成都。入川後率精兵擊敗張郃軍。劉備稱漢中王后,拜為右將軍,封五虎上將。劉備稱帝後,拜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為了替二哥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伐吳,同年六月,張飛被部將范強(《三國演義》中寫作范疆,之所以會寫錯是因為強的異體字寫作彊,彊與疆很像)、張達刺殺,終年55歲。
一世英雄不想死於小人之手,讓人扼腕嘆息,大丈夫不能戰死沙場。
第三位、張遼
濡須之戰後,曹操任命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張遼多次擊退孫吳進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戰,張遼率800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孫權聞風喪膽,吳軍披靡潰敗。後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張遼為歷代推崇,並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三國演義中張遼在合肥之戰時射死了太史慈,讓這個與小霸王神亭嶺大戰的牛人英年早逝,算得上是張遼同志眾多成就之一了,但是在三國演義中,作者還是講究因果報應論的,於是張遼於黃初五年隨曹丕征江東,為吳將丁奉以箭射其腰,回到許昌後不治身亡。張遼同志這還不算慘啦,想想人家操哥,奪人妻子家國,後來不也是「三馬同食一槽」嗎,呵呵,也不算冤啦。
第四位、于禁
赤壁之戰中,曹操中周瑜之計誤斬水軍都督蔡瑁、張允,于禁和毛玠因而代替二人成為水軍都督。 赤壁兵敗之後,于禁隨曹操征討馬超、韓遂,於陣前不敵馬超而敗北。關羽率軍攻樊城時,于禁、龐德奉命前往援救鎮守樊城的曹仁,于禁因恐龐德與己爭功而屢次牽制龐德,並拒絕龐德的建議於低地紮營,終被關羽以水攻大敗。戰後于禁被俘,向關羽乞降,被押解往荊州。 呂蒙攻陷荊州後于禁被送往吳國,孫權降魏後將其釋放返魏,奉命守護曹操陵墓。曹丕遣人將于禁戰敗乞降等事畫於陵壁,于禁看後慚愧發病而死。
禁頗有國士之風,後與龐德同往助曹仁,卻擔心龐德立功滅自己威風而不予合作,雖有小人進讒言,但是先公後私的情懷已經不在於公身上。後兵敗卻不能死節而投降敵人,更是不忠。可嘆最後羞愧而死。
※歐陽克為什麼叫歐陽鋒叔叔,難道他不是歐陽鋒親生兒子嗎?
※從佛系的角度來看郭襄出家是為了得到精神上的洒脫
TAG:萌小糸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