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母不學醫則不慈,話不好聽,但真有啟發!

母不學醫則不慈,話不好聽,但真有啟發!

和大多數人一樣,我小時候,身體也很差。父親長年在外,我的生活起居及健康,都是母親一人在打理。幾十年過去了,現在腦子裡,仍然時常浮現,母親帶我各處求醫的經歷。母親雖然勤勞慈愛,但不懂醫。母不學醫則不慈,這句話我聽起來,格外刺耳。

但是今天看了一位讀者的留言,我覺得這個話很有道理,尤其是在現在這個年代,格外有理。留言是這麼寫的:

自從給孩子揉腹緩解咳嗽之後,基本上每晚都要給他揉幾分鐘,發現通過外力效果不好。外力必須像緩解咳嗽那次一樣時間久了才有效。前天開始讓他自己練習腹式呼吸,我摸著他的肚子確定認真做有20個就結束,當天就出現放屁又臭又多,早上起床嘴巴里的味道就減輕了,沒那麼難聞了。

還有小孩子剛生下來身上是沒有一粒黑痣的,我發現每一次生病之後,兒子身上黑痣就會增加,有的大有的小,堅持練習腹式呼吸,看看能不能把這些黑痣消除掉。好消息是我額頭上的刺猴自己沒了。

短短的兩段話,就為我們描述出一位慈母的形象。雖沒有醫生的職務,但卻在行使醫生的保健職責。第一,對孩子的身體,觀察很仔細。初生時是怎麼樣,現在是怎麼樣,病了是怎麼樣,一清二楚。這一點,通常只有母親能做到,父親做不到。第二,每晚上給孩子按摩,看起來很容易,實際很難堅持。第三,認真監督孩子的呼吸練習,並仔細觀察前後變化。

說起來都是小事,沒什麼了不起,但實際上,生活中沒什麼大事,日復一日都是小事。把小事做好,就是大事。能把這些小事做好,孩子就會很健康。現在很多父母,只要孩子一生病,就往醫院送,花錢倒是小事,排隊花時間,也能接受,但很多時候,孩子的病卻沒有好。急性炎症,轉成慢性炎症,時間長了,甚至成了疑難雜症,怎麼治都不好,留著一個病根,孩子遭罪,父母受累。

這種時候,抱怨是沒用的,要的是解決方案。如何解決呢,當母親的,就得學習正確的養生保健知識。學好了,可以學以致用,不光孩子的問題能解決,一家人的健康問題,也都能有保障。這位讀者和她的孩子,就是很好的例子。相信她們隨著知識和經驗的積累,身體會越來越健康的,只是要堅持,不可動搖。

母不學醫則不慈,如果母親不學點保健醫學知識,孩子可能會承受更多的針葯。當孩子從一開始的害怕打針,拒絕吃藥,不聽醫生和父母的話,到後來習慣了吃藥、打針,認為聽了醫生和父母的話,病很快就能好,但最終卻沒能好起來時,我相信每位母親,心裡都不是滋味。

很多父母,之所以不願意學這些,是因為覺得醫學這東西很複雜,自己時間精力又有限,還不如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醫生讀了那麼多年醫書,有那麼多的治病經驗,如果醫生都沒辦法,那麼我們能有什麼辦法?

這個觀點,看起來非常正確,無可辯駁。但有三點需要留意:一是,醫生他不可能,比你更了解自己孩子的身體情況。他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詳細了解情況。不知前後底細,極大可能治不好。二是,醫學是救急用的。急性風險解除後,善後工作必須由父母來做。這工作做不好,孩子不可能完全恢復,也不能長期保持健康。三是,孩子是你自己的,醫生沒有辦法時,當然要靠你想辦法。

三分治,七分養。治多而養少,必然有後患。正確的做法是,少治而多養,養好了根本不用治,因為不會生病。孩子健康的首要責任,永遠在父母一方。母不學醫,孩子很難健康,尤其在這個時代,更是如此。要是放以前,信息閉塞,學點醫學保健知識,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現在不一樣了,健康知識觸手可得。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當了母親之後,再柔弱的女子,也會變得剛毅頑強,這樣才能守護子女平安,為子女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十月懷胎的孕育之苦,消耗了母親的元氣,後天的養大成人之苦,則耗盡了母親半輩子的心力。母愛,天生是如此偉大,怎麼歌頌都不過分。但現實殘酷,僅僅讓孩子吃飽穿暖,受好的教育,仍不足夠,你還需要讓自己成為一位保健醫生,才能確保家人和孩子的健康。本文由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原創首發,微信公眾號同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的精彩文章:

姿勢要穩,身體要松,大腦要靜,呼吸要柔!
飲食的秘密,暗藏天機!

TAG: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