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上海堡壘》票房撲街背後:金牌作家不等於金牌編劇

《上海堡壘》票房撲街背後:金牌作家不等於金牌編劇

「科幻電影」《上海堡壘》的票房和口碑都崩塌了。

8月11日上午,電影《上海堡壘》導演滕華濤在微博上髮長文回應影片口碑,承認影片讓投資人賠錢自己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編劇江南也於同日發博致歉了不喜歡此電影的朋友。

鈦媒體編輯在看完這部披著科幻外衣、罩著言情軀殼的「四不像」影片後,最大的感觸就是:除了鹿晗的演技,《上海堡壘》這部影片最大的問題,在於故事情節本身的荒誕和不合邏輯。

如果說鹿晗是《上海堡壘》創作體系中一個並不適配的主元器件,那作為這部電影的框架,劇本軟肋就是影片獲得一致差評的根本因素。

江南的小說《上海堡壘》不是一部精彩的科幻小說,但確實是一部值得肯定的言情小說。而由這部小說改編的電影最大的失敗之處,在於它既沒有強化書中原本較弱的科幻元素,也沒能將小說中可圈可點的言情因素體現出來。

原著內容的精華不在於英雄拯救世界的激情與豪邁,更多的是作品中真摯的兒女情長。書中刻畫的男主江洋與女主林瀾年齡、身份地位相仿,能讓讀者在平輩間帶入青春的悸動;而,電影中的林瀾初始登場即被設定為指揮官,與乳臭未乾、剛成為預備役的江洋的身份有著雲泥之別,二人之間的CP感就此削弱大半。

此外,作為打著中國第二部「實力派科幻片」旗號的《上海堡壘》,影片還弱化了主角之間的感情戲,這使得原本難以產生化學反應的兩個角色之間,更難在僅有的戲份和鹿晗差強人意的演技中碰撞出火花。這不免讓鈦媒體覺得,在忠於原著與迎合扮演者咖位之間,導演和編劇選擇了後者。

在江南書中原本篇幅有限的科幻線索,電影中也失掉了其可嘉許之處。一個荒唐的改動在於影版中的個人英雄主義:灰鷹小隊共四名成員輕易折戟三人,死得唐突;而鹿晗飾演的江洋孤膽英雄被超級武器「上海大炮」對準開了火卻死裡逃生,活得蹊蹺。

影片還少了整個科幻宇宙架構的點睛之筆。原本小說中存在與地球人為敵、為友兩股外星人勢力,外星人在其中有著更為立面的形象;而電影中、與地球人為友的勢力被刪,外星人成為了單純的惡勢力,這種設定變得非黑即白、簡單粗暴,原本小說中「不了解的族群並不代表懷揣著惡意」的超越了星際鬥爭不共戴天的、普世的地球人價值觀,在電影中就變得蕩然無存了。

誠然,因為電影的時長限制和視覺化表達形式的特殊性,電影與小說在節奏的把控、人物呈現的集中度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因此,電影對角色的精簡化不可避免。

然而,在電影人物主線與大故事背景的架構上,究竟該如何篩選,就是個專業化的問題。

深究《上海堡壘》影片改編失敗的根本原因:一個是導演、編劇和製片方在忠於小說和迎合主演兩者的抉擇上,選擇了演員先行,希望靠流量來提振市場;第二則是編劇改編技藝本身的不夠純熟。

中國影視劇至今依然是「導演中心制」,不同於歐美國家的「製片人中心制」,國內導演在影片內容上有較大的自主權。

儘管《上海堡壘》主角的人選最終由投資方敲定,並且事實證明並不適合原著設定,但作為身兼編劇和導演雙職的滕華濤和編劇江南來說,為主角生硬改動其身份地位、量身打造一個符合其咖位的角色,卻不從電影整體情節的大局出發,這在最初會讓明星和投資方滿意;然而犧牲受眾感受來強行迎合主演本身,對於如今審美品位日益提升的中國觀眾來說,無疑是捨本逐末。

中國電影工業體系至今的不健全,也是目前電影鮮有好劇本的原因。即將上映的科幻電影《拓星者》的編劇張小北指出,

好萊塢大概從30年代起就形成了完備的電影工業體系。而國內電影工業大概2010年前後才初具規模,相差了80年。

而這80年中的差距是什麼?從編劇的領域來說,是影視劇中其不可或缺的話語權和成熟的編劇培育機制。

資料顯示,截止2015年,我國開設編劇專業的高校也不足70所,各高校的教學水平也良莠不齊。

在電影工業化體系中對編劇的重視程度方面,據統計,好萊塢每年在劇本開發上的開支達9億多美元。為了分攤成本,大製片廠會將劇本開發作為公司每年的固定開支項目,並將其分攤到每一部電影中,大約佔到這些電影預算的8%—10%,由進入製作階段的電影為那些停留在開發階段的電影買單。

而反觀國內,專業編劇在收入方面非但杯水車薪,在資本的亂象中,製片方只想打造錢生錢的快速通道,編劇們原本想要調研採風後、花幾年時間打磨出的劇本,常常在熱門題材出現後被要求兩三個月交稿。「除場務、群演外,編劇成了最底層。」有業內人士曾這樣對媒體感慨。

於是,專業編劇時常被排擠在熱門題材之外。

《老炮兒》《瘋狂的外星人》等作品的編劇董潤年也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如今的IP劇找編劇有兩大特點:第一是找便宜、年輕、經驗淺的編劇,認為貴的不好控制;另一些則是直接找原著網路作家做編劇,雖然也有成功的案例,但失敗居多。

編劇這個職業有著很高的進入門檻。優秀作家不等同於優秀的編劇,向來是文化圈內的共識。而如今,在投資方的急功近利之下,IP作品屢屢只有原著作者和導演參與成了普遍現象。

鈦媒體梳理了幾位分屬不同寫作領域作家的作品發現,根據暢銷作家IP改編的影視劇,在口碑上頻頻會出現滑鐵盧。

近兩年IP作品影視劇與原著評分對比

在以上幾部電影中,影視劇評分最接近原著評分的是《流浪地球》,而該片與其他影視劇最大的差異,在於其編劇團隊共有8人、且全部由專業人士構成;這種多人參與、經過多遍打磨的劇本創作模式,相對來說更接近於好萊塢的模式,在原著作者個人化的情緒和想法之外,還有專業把關人的加持,為影片質量構成了保障。

《流浪地球》的編劇之一嚴東旭還曾對媒體表示,劉慈欣認同電影劇本和小說是兩個不同類型的創作方式,沒有過多干預其他人的創作;但編劇們卻一直試圖去找准原著的核心精神和氣質,因此打造了較為符合電影敘事的作品。

而,《九州縹緲錄》和《上海堡壘》將目光集中在幾個主要人物身上,弱化了奇幻的宏大敘事背景和原著中深蘊的價值觀,可謂失掉了書中的文化內核,便無怪乎只收穫了遠不及原著的口碑。

由此可見,當影片缺乏工業化的流程體系,當劇本的創作以人為主要驅動因素,影片的質量就有如搖號中彩,全憑運氣,成功率難以保證。

電影從來都不只是屬於導演和演員的藝術,編劇是一部電影誕生的基石。

2018年,我國院線全年觀影人次17.17億,票房突破600億元,電影票房也前所未有地成為了電影口碑及時的晴雨表。流量明星再難成為院線票房的保證,中國電影亟需在技術與資金之外,注入優秀的主創團隊,來構成其完整的護城河體系,迎頭趕上中國成熟的觀影受眾。(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 | 陶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陌陌2019年Q1財報解讀:業績超預期,監管逆風下未來將走向何方?
AWS中國區新帥張文翊「火藥味」首秀:5大絕對優勢、加速搶佔中國市場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