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刷去木棺下的浮土,突現一條「金蛇」,專家:國寶的傳說竟成真

刷去木棺下的浮土,突現一條「金蛇」,專家:國寶的傳說竟成真

刷去木棺下的浮土,突現一條「金蛇」,專家:國寶的傳說竟成真 | 文 三隻眼文齋

戰國時期,楚王派大將庄蹻率領虎狼之師,攻打西南邊陲的少數民族部落。庄蹻沿長江而上一路勢如破竹,攻克了 巴郡和黔中郡以西地區,一直到達現在昆明一帶。正當庄蹻準備勝利回師向楚王告捷,秦國的萬乘之車已經奪取了 楚國的巫郡和黔中郡,阻斷了楚軍回去的道路。接著,楚國被秦國所滅。庄蹻見江山易主,歸國無望,只好在滇池地區駐紮下來。滇池方圓300里,食物來源充足,周圍幾千里的沃土,廣袤平坦。庄蹻手握重兵,於是決定在滇池生存下來,建立了古滇國。

司馬遷在《史記》里對古滇國的狀況有過大體的描述和定義,但一直以來,大家對古滇國是否算作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原始部族眾說紛紜,其關鍵在於沒有發現古滇國遺址,以及可以作為古滇國存在的重要文物證據。傳說中,古滇國傳至西漢時期,就歸降了西漢朝廷,漢武帝賜給當時的滇王一枚「滇王金印」,如此具有歷史價值的東西,當然是考古學家渴求的稀世國寶。然而,這枚「滇王金印」一直都存在於傳說中,並沒見到實物。這也就是史學家對古滇國的正式存在一直存疑的關鍵之處。

20世紀50年代,時任中科院院長的郭沫若先生,見到雲南省博物館裡收藏的一些青銅器物,其造型和紋飾風格與中原文化迥異,具有一種獨特的美。據博物館管理人員說,這一批青銅器是不久前在雲南晉寧石寨山發掘出來的。郭沫若先生敏銳地意識到,這恐怕是古滇國的器物。經過與國家文物局商議,給雲南省文物局撥下專款,用於晉寧石寨山和也發現了青銅器的江川李家山進行緊急的考古發掘。結果,僅李家山一處就出土青銅器3000多件,除了生活用具外,其中還有矛、鉞、短劍等青銅兵器。

隨著專家們進一步的考古發掘,晉寧石寨山的墓葬群被找到。從1955年至1996年,先後5次對石寨山墓葬群進行了重點發掘,有出土了青銅器、金器、銀器、鐵器、玉器、瑪瑙等文物近5000件。所有的青銅器都體現出精良的鑄造技藝,器身的紋飾圖案具有濃厚的地方民族特色,展現出一個高度發展的社會。出土的青銅器中,有一種在中原文化沒有見到過的器物——貯貝器,也就是民間所說的「儲錢罐」,它是古滇國特有的青銅器。青銅貯貝器造型多樣,有五牛一鼓、八牛一鼓、騎士場景,以及羊、馬、猴、鳥、虎等式樣。

負責這次發掘工作的是雲南省博物館一位姓李的副館長,隨著古滇國墓穴一個個地被打開,李館長一再提醒大家,不要放過一寸一尺的墓葬地,仔細尋找傳說中的國寶——滇王金印。在其中一座編號為6號的墓葬進入收尾工作時,一位考古隊員發現木棺底部有一塊不大的被泥土包裹著的方形物,他拿起毛刷在上面刷了刷,便顯露出一絲金色的痕迹。他想:肯定有文物!於是,又小心地接連刷了幾下,忽然間,浮土的下面突現一條「金蛇」,栩栩如生地如龍盤踞。

這位隊員壓抑著激動的心情,輕輕撥開浮土,把這條金蛇和跟金蛇連成一個整體的小金塊取了出來。他趕緊提起水壺沖洗手中的器物,沖洗完畢後才清楚地看到這是一方金印。這枚略大於大拇指的金印完好無損,金光閃閃,印高1.8厘米,邊長2.3厘米,印座上金蛇盤踞作為印鈕,蛇背有鱗文,蛇首向上昂起,重約59.5克,做工十分精緻。再看印文清晰有力,以陰文的方式赫然刻寫著「滇王金印」4個字。瞬間,整個考古工地沸騰起來,一位專家捧著「滇王金印」激動地說:「國寶的傳說竟然是真的!」

為何漢武帝賜給滇王的金印是一個蛇鈕印呢?原來,雲南潮濕的森林裡,蛇蟲出沒,滇國人對蛇的恐懼逐漸演化成一種圖騰崇拜,人們常常以金蛇的形象來祈求平安,蛇的紋飾在古滇國的青銅器上也時有發現。根據西漢時期印章制度的規定,普通官印為銅質,年俸兩千石以上的官員使用銀質印,諸侯王和丞相使用金質印,皇帝的印章稱之為「璽」,用上等美玉雕琢而成。「滇王金印」的出現,有力地證明了當時的滇國已經依附於西漢朝廷,成為了一個諸侯小國。至此,大家才相信了司馬遷對古滇國的描述和定義,國寶的傳說終於成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隻眼文齋 的精彩文章:

山頂發現刻字黃金,破解了武則天身高之謎,專家:女皇心中有隱秘
農民鋤地挖到一條「坐龍」,時常發出「龍吟」之聲,現成鎮館之寶

TAG:三隻眼文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