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商業犯罪小說《網中人》:大數據時代,科技與人性的終極對決

商業犯罪小說《網中人》:大數據時代,科技與人性的終極對決

作者:永城,中國商業犯罪間諜小說第一人。懸疑小說作家、斯坦福工程碩士、機器人工程師,曾出版長篇小說《國貿三十八層》《復甦人》《丟失的謊言》和《秘密調查師》系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8月

1999年,美國矽谷互聯網行業大爆發,大量資金湧入舊金山灣區那一小方土地。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里,包括永城在內的一群來自全球各地的研究生們,喋喋不休地爭論一個問題:科技在給人類提供便利的同時,終將把人類帶向何方?一群血氣方剛的學霸們,到畢業也沒有討論出任何結果。

二十年後,中國成了全世界互聯網技術應用最發達的地方,吃飯、購物、娛樂、看病、運動,人人都在這個大數據時代貢獻著屬於自己的那份「數據」,互聯網以難以想像的速度改變了每一個人的生活常態。

微信取代了電話,淘寶取代了商超,自媒體取代了紙媒,外賣平台取代了實體餐廳,共享經濟煙花般炸開後,又極速消散。大眾在充分享受數據時代給生活帶來的巨大便利之後,又開始默默擔心,長此以往,會不會出現更嚴重的問題。

於是,所有媒體矛頭一致開始批判抖音、快手產生的即時快感摧毀了年輕的一代,網路社交的發展讓大眾不知道如何面對面溝通,鍵盤俠們利用輿論開始作惡。似乎,大家始終都糾結在這矛盾之中,用現狀中最糟糕的情況去預測將來。

可是,真的有出路么?每一個人都在提問,卻鮮有作答。

於是,二十年前,斯坦福實驗室里那個始終懸而未決的問題——科技在給人類提供便利的同時,終將把人類帶向何方?又再次被提出,而參與當年那場大辯論的學霸永城,在體會了各樣的生活與歷練後,也終於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科技掌握不了人類,也並不想要掌握人類。永遠掌握著人類命運的,是那些好的壞的永不磨滅的人性。

作為國內第一本以大數據、人工智慧、互聯網創業為故事背景創作的商業犯罪間諜小說,永城在《網中人》中勾勒出一個程序員的跌宕半生,從默默無聞的窮留學生到閃耀矽谷、獲得千萬風投的編程天才,名利與愛情同時降臨,卻在人生的最高峰跌落,變為當局追捕的詐騙犯,在暗無天日的逃亡生活中輾轉十二年。最終卻發現,這一切都只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只因他當年敲下的一串被認為可以改變世界的代碼。

從矽谷到北京,從青春年少的留學時光到深不可測的暗網黑產,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愛情、欺騙、罪惡,科技的蓬勃發展背後終是人性的光輝與黑暗,當考驗降臨,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1.大數據時代,信息安全遭遇危機

永城緊扣當下的互聯網、AI、大數據時代背景,其豐富的理工科知識儲備和對時代的細膩觀察為小說構建了寫實的時代舞台。

書中的互聯網商業公司,通過跨平台的數據收集整合、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在用戶不知情、未授權的情況下,監控使用者的生活細節。使用戶的一切活動都在預測之中、控制之下,以此謀求商業利益甚至是政治利益。

《網中人》以一個天才程序員陳闖在矽谷互聯網泡沫爆發時的創業為起點,以其妄圖隱藏網路巨頭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窺伺的北京為終點,涉及到非常多現代互聯網科技對信息安全造成的危機。

例如,陳闖作為一名曾經的互聯網編程天才,精心將自己在網路世界裡「隱形」,卻還是被經驗豐富的調查師發現行蹤,調查師就是根據網路用戶活動習慣,將廣告(誘餌)推送給特定人群,最終將陳闖在人海中找出。

而另一方面,處心積慮想要找出陳闖的幕後黑手,無非是想要利用陳闖的編程技能,通過各類手機APP暗中搜集用戶數據,盜取億萬用戶的秘密隱私,甚至企圖通過陳闖掌握的人臉識別技術,捕捉用戶細微的表情變化,通過機器學習演算法,窺探用戶的內心。

《網中人》雖是一部虛構的小說,卻又是現實的寫照,書中提及的很多手段,在技術上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甚至正在發生。現實生活中,從商業公司對客戶利用「大數據殺熟」,危害消費者個人權益,到利用互聯網技術竊取個人信息,以至於國家涉密信息,危害國家安全的新聞,也屢見不鮮。

2.「網」概念的延伸,影響科技黑洞的產生

當我們提起「上網」這個詞,可能大部分普通人首先會想到上網跟陌生人社交,但其實「網路」對我們的影響早不只這些。現在只要是在有人煙的地方生活,任何電子設備都會把你網羅進這個『網』中,你的手機信號、手機上的每個APP、你的行車記錄儀、街上天眼攝像頭,甚至是別人的手機、攝像頭、麥克風,都會不可避免地把你網羅進去。這在無形之中製造了很多危險的可能,而我們每天都陷在這些危險里無法自拔,這是人人都應該充分了解並且保有警惕意識的事情。

最近,互聯網企業竊取用戶數據的新聞屢見不鮮,幾乎所有的互聯網企業和數據公司,都試圖建立更完備的用戶信息數據,用以勾畫用戶,來完成它的商業布局。實際上在動的心思,只能比小說里寫的更多也更危險。然而技術發展的速度往往領先於監管機構的知識儲備,科技黑洞,也就這樣產生了。

3.高科技的商業化以及資本運作中可能的陷阱

作為國際註冊反欺詐調查師,永城曾參與調查過許多針對高科技創業企業的投資及反欺詐調查,通常會發現當資本市場熱捧一些科技概念時,往往關注的不是技術本身,而是這種技術被熱炒之後,能不能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能不能引來更多的投資。

因此社會上看到的有關新技術的很多宣傳和渲染並不客觀,或者把技術大肆誇大,又或者把技術妖魔化、擬人化,以求博取眼球和傳播,並不能客觀地把技術現狀和未來描述給大眾,更不會客觀地探討技術存在的漏洞和風險。

《網中人》作為互聯網商業犯罪小說,便集中刻畫了高科技與商業資本之間的關聯。作為天才程序員,書中男主人公陳闖掌握著或者被誤以為掌握著非常先進的編程技術,而他又因為互聯網創業的緣故,走進了資本主導的商業社會。於是,他的才華也就決定了他跌宕的半生。

無論是前矽谷時代,他因人臉預測程序被各大風險投資追捧,在一夜之間由貧困潦倒的社會底層一躍變為獲得千萬風投的互聯網新貴。還是在大數據時代的北京,本已隱匿人群,四處逃亡的他,卻依舊被資本市場抓出,威逼利誘他利用人臉識別和大數據演算法去猜測人的內心,拓展更宏大的商業版圖。

在這個過程中,他所代表的技術,是否能實現,或者實現以後是否會對社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在金錢的面前已無足輕重,科技已完全淪為商業世界資本擴張的借口與工具,喪失了它本身追尋的價值。

而當今社會對於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概念,討論更多的是未來人類會不會被人工智慧所控制(其實真正從事技術的專家基本會告訴你這就是科幻小說),但往往故意忽略在大肆發展數據技術時有可能會產生的對個人隱私、財產和安全,以及對於人類個性和多元化保護等方面存在的巨大風險,比如許多手機APP悄悄入侵個人私密空間,搜集個人信息,甚至是採用逼迫或者欺騙的手段刻意盜取信息、語音,甚至視頻等。

大數據演算法的發展趨勢,除了要獲得每個人的喜好、習慣等,也在試圖獲得挖掘每個人思想甚至是對每個人洗腦的可能性。在永城看來,這種趨勢(或者說是創業者、投資界的努力方向),對於整個人類社會是具有毀滅性的。然而在各種互聯網創業大會上,當互聯網領軍人物或者投資家們發表熱血演講時,極少提及這方面潛在的危險。

4.前沿科技織就天羅地網,大眾如何避免科技黑箱

讓普通用戶成為技術專家,透徹了解自己的智能設備在做什麼,以及怎麼全面規避可能產生的危機,這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但依舊還有一些可以注意的事項。首先是對可能存在的危險抱有警惕之心,對於已知的風險,盡量去避免。例如:

在絕非必要情況下,不要隨便授權APP的各種功能,比如定位、調取麥克風、攝像頭、通訊錄等功能;

下載應用程序時,選擇正規平台,不要私裝不知來歷的應用;

在外手機支付時,盡量保護自己的安全;

捆綁電子支付的銀行卡,不要存入過多的現金。

同時,我們要有一些心理建設,每當你下載和使用一種新功能時,就要提醒自己,也許我的手機會丟失,如果一但和這種功能相關的個人信息被盜取之後,我們如何補救。不要等到手機丟了再驚慌失措。

另外,我們要努力剋制自己的好奇心以及小貪心,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這樣,無論是電信欺詐、網路欺詐或者其他所有形式的詐騙,都會至少離我們遠一些。

5.科技是把雙刃劍,抉擇在於人性

科技出身,始終對科技保有很大的好奇心和熱愛的永城,並沒有也不想宣揚『反科技』的世界觀,我們生活中的一切便利和許多的快樂都是科技帶來的。但他也從來不想否認,

科技一定是一把雙刃劍。就像炸藥可以用來修路,也可以用來殺人,只看在誰手裡而已。所以根本並不在於技術,而是在於人性。

【鈦媒體作者介紹:本文內容來源於《網中人》作者,永城。中國商業犯罪間諜小說第一人。懸疑小說作家、斯坦福工程碩士、機器人工程師,曾出版長篇小說《國貿三十八層》《復甦人》《丟失的謊言》和《秘密調查師》系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手機菜籃子風口已來
BOINC正式發布區塊鏈白皮書,構築可供全人類志願接入的算力網路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