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大學、大學教授:等等靈魂!

大學、大學教授:等等靈魂!

假如作為知識精英作為靈魂工程師的教授本身都失去了靈魂,那麼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國民的靈魂又在哪裡呢——我們的希望何在呢?

原文 :《大學、大學教授:等等靈魂!》

作者 |中國海洋大學 林少華

圖片 |網路

日前同校內一位普通職員閑聊,他道出一番在我聽來頗不普通的話。他說,俺不是老師,更不是老師中的教授,可俺有個愛好,閑著沒事就琢磨你們這些教授。但有一點沒琢磨明白:教授都是知識精英,和普通老百姓不同,應該是對國家和社會負有公共責任的人。可俺看你們好像整天只顧忙活自己的課題呀項目呀論文什麼的,只要自己過得好就行了,沒什麼人有社會責任感,沒什麼人站出來主持公道替底層說話,就連精神境界也好像不比俺高多少,這是為什麼呢?

我聽得出,這位職員並不是存心指責或挖苦教授,而更多是一種失望和由失望產生的期待。讓我翻譯過來就是:教授沒了靈魂!套用印度那位哲人的句式,教授們跑得太快了,靈魂沒有跟上,得停下來等等靈魂。

德國前總理科爾說過這樣的話:「我們德國人對大學教授的尊重遠遠超過對商業巨子、銀行家和內閣部長,這就是我們的希望所在。」那麼,我們中國人對大學教授的尊重會超過誰呢?如果問我們教授,我們十之八九——至少我——會不寒而慄;如果問普通民眾,上面那位可尊重的職員已經給出了回答。是的,有誰會尊重沒了靈魂的教授呢?假如作為知識精英作為靈魂工程師的教授本身都失去了靈魂,那麼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國民的靈魂又在哪裡呢——我們的希望何在呢?

以短短十三年時間就把浙江大學打造成被李約瑟博士譽為「東方劍橋」的老浙大校長竺可楨說:「教授是大學的靈魂。」換言之,教授沒了靈魂,大學也就沒了靈魂。自不待言,這個靈魂——教授也好大學也好——就是「道」。以竺可楨的話說,就是「正大精確,獨立不阿,遇事不為習俗所囿」;以陳寅恪的話說,就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西南聯大紀念碑碑文來說,就是「違千夫之諾諾,作一士之諤諤」。一句話,就是對於真理莊嚴無畏的追求:「朝聞道,夕死可矣」!但在現實當中,作為教授個體也好作為由教授構成的大學整體也好,卻每每反其道而行之,棄道就器,「謀生不謀道」。對形而下的物質享受和「大樓」是那麼迷戀和嚮往,對形而上的精神境界和超越功利的價值追求卻那麼消極甚至冷漠。以致今日北大教授陳平原喟然長嘆:「既不鑒賞幽默感,也不推崇獨立性,今日中國的大學校園裡,難得再有經得起學生再三閱讀、品味、傳誦的尚未老態龍鐘的教授及其故事。」也許因為平原君是中文系的教授,他特別看重故事等文學性元素在大學校園裡的地位和作用:「依我淺見,人世間一切場所,唯有大學最適合於做夢、寫詩、拒絕世俗以及容納異端。如果連大學校園裡都『一切正常』,沒有特立獨行與異想天開,絕非人類的福音。」(《中國大學十講》)就在前不久他還在報紙上講了一個故事:普法戰爭結束的時候,普魯士首相俾斯麥指著面前走過的學生告訴大家,我們能打贏這場戰爭,不是因為我們的士兵,而是因為我們的學生。一個國家之所以強盛,關鍵在學校而不在軍隊。這個故事,110年前被康有為拿來呈給光緒皇帝,藉以呼籲朝廷廣開學堂,以養人才(2月8日《解放日報》:《閱讀大學的各種方式》)。

不過,依我淺見,中國大學校園裡故事還是有的,只是此故事和彼故事不同罷了。如幾十名教授爭搶一把處長交椅的故事,某年輕講師因講課「異想天開」而被書記訓導的故事,以及論文剽竊故事、評估造假故事、官員讀博故事等等,花樣翻新,層出不窮,亦真亦幻,啼笑皆非。以致有好事作家據此繁衍出了若干長篇故事,遠如《桃李》,近如《風雅頌》、《教授》。就連我這個業餘翻譯匠也想轉行,一再發誓非寫一部新版《圍城》或「圍城第二」不可。不過,我筆下的故事有可能和以上幾位的略有不同。我要寫關於靈魂的故事,呼籲大學、呼籲教授暫且放慢飛奔的腳步,等等靈魂!

文章原載于思想的力量——《社會科學報》十年精粹文化卷,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豐一吟憶父:爸爸豐子愷的「課兒」
美國勞動力參與率的下降與不平衡,如何改善?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