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幼兒園老師丟東西,孩子沒拿卻主動認錯,寶媽知道原因後心疼壞了

幼兒園老師丟東西,孩子沒拿卻主動認錯,寶媽知道原因後心疼壞了

文|福林媽咪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犯錯之後能勇於承認、並承擔自己的錯誤。

但是,有時候,有些孩子卻「過度誠實」了。

之前看到一個寶媽發來私信說:

前幾天,接孩子放學回家的時候,老師把我留下來「談話」,聊了聊。

老師說,今天一位幼兒園老師上課的時候找不到自己的筆了,就問同學們誰見過?誰拿了要還給老師的哦~結果你家兒子就舉手,說是他拿的,但是問他放哪兒了,他也支支吾吾說不出來……

我聽到這裡心裡就是一咯噔,偷東西這件事太大了,我特別慌張,打斷老師說:老師,你是不是弄錯了,我教育過寶寶的,他從來不亂拿別人東西的……

結果我沒說話,老師說,確實不是你家孩子拿的,那個老師從講桌的抽屜找到了。

我一下子放心了,結果老師的話,讓我心裡再也沒平靜過。

老師說:老師問『誰拿了要還給老師』的時候,你家兒子臉特別紅,還特別害怕,舉手之後也低著頭認錯,所有人都以為是你家孩子做的,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的。孩子這種「過分誠實」,父母在家要好好找找原因啊。

我不知道我到底做錯了什麼,會讓孩子有這種「認錯傾向」。

看了這個寶媽的私信,我心裡還是挺難過的,特別心疼這個孩子。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跟我說過,之前上高中的時候,一個同學丟了好幾百,明明跟自己沒有任何關係,但是自己心裡就特別害怕,感覺這錢是自己拿的一樣。

之前她說這個的時候,我吐槽過她太敏感了,不是自己做錯的,為什麼會這麼心虛呢?這也是獨一份吧。

後來看到這個寶媽的私信,上網查了一下,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明明不是自己拿的,但是會心虛;明明不是自己做的錯事,也會心虛……

這其實有一點「自罪傾向」,自罪傾向是一種心理情結,是說一個人即使沒做錯什麼事,但是在別人的攻擊下,也會產生一種「我錯了」的感覺。

但是,孩子為什麼會產生「自罪傾向」呢?

說到這個,就不得不再次提一下,孩子在4歲之前,常常分不清現實和想像,如果父母在平時的生活中不注意,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罪傾向」。

在成人眼中可能是孩子用「謊言」承認自己「犯錯」,但其實,這個「犯錯」的過程可能已經在孩子腦海中經歷過一遍,讓孩子分不清自己是不是做錯過。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盡量不要做這幾點:

1、父母不要將責任推到孩子身上

父母在生活中,總是對自己的孩子不信任,在生活中出現找茬的時候也不少。

比如說,自己從客廳過,不小心被孩子的玩具絆了一下,摔了個杯子。於是就教訓孩子:都是你沒有把玩具放好,害得我摔了個杯子!

這件事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是有些父母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從孩子身上找到錯誤:小到杯子摔壞,大到自己不離婚不幸福。

這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我是有罪的,所有的錯都是我造成的。當別人開始指責的時候,孩子會不自覺的認錯。

2、父母用強硬的態度讓孩子認錯

有的父母可能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孩子做錯了事情,卻死活不認,讓父母氣到不行。

於是就用非常強硬、極端的態度對待孩子,比如說用棍子打、拎著耳朵罵。

這種讓孩子認錯的方式,會讓孩子屈服於「權威」之下。

如果經常不管大事小事,都用這種方法上「重刑」,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害怕的心理。

在成長後,孩子很容易被比自己高大、職位高的人「壓迫」,也很容易產生別人說一句,自己就覺得自己「罪大惡極」。

儘管自己沒有做錯什麼,但是就是會產生「我錯了」的心理。

3、在孩子認錯的時候,父母不要獎勵孩子

還有一種情況,可能就只會發生在孩子身上。

孩子做錯事,只要他主動承認,父母就連連誇獎,買玩具鼓勵孩子的這種行為。

這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我認錯」就有好事發生的錯覺,所以當老師問「有沒有誰拿了筆」時,孩子就踴躍承認了。

不過,現在的家長都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大多數也不會讓孩子產生「自卑」、「自罪傾向」這種心理。

現在的孩子們都古靈精怪的,如果老師說「誰拿了老師的筆?」的時候,大部分的孩子可能態度都是「老師你再找找」、「老師我幫你找」。

孩子健康、活潑的成長,長大後不卑不亢、勇敢有擔當,可是每個家長的願望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林媽咪 的精彩文章:

家長失職,孩子遭罪,2歲男童手臂捲入自動扶梯,如何避免意外?
這不是迷信!夜裡不能把孩子衣服晾外面,原因是很有道理的

TAG:福林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