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40年,從頭細說香港恐怖片的輝煌

40年,從頭細說香港恐怖片的輝煌

【深夜一人請謹慎閱讀!】

香港,或許是全中國最「迷信」的一座城市。在這裡,路邊攤上可以買到命理預測的手冊,風水師穿著筆挺的西服上門服務……

商人們迷信風水可以守財,賭徒們迷信見鬼可以轉運,普通老百姓們,每年都排隊去黃大仙的廟宇里祈福,香火之興旺,堪比轉發錦鯉。

那為什麼偏偏是香港呢?

早年間,香港只是一個普通漁村,在晚清被英國殖民後,逐漸發展成為貿易航運中心,在上世紀50年代後,香港再度轉型,成為享譽全球的商業都市,鼎盛時期人均生產總值位列全球13,甚至多年超過英國。

從傳統的漁業到後來的商業,這座容納著高風險、高財富的彈丸之地,把不可參透的運勢依託給迷信,似乎是必然的選擇。

所以,香港恐怖電影的繁榮是必然的,因其背靠亞洲曾經最發達的電影工業,也因其對超自然力量的迷信有深厚基礎。

當香港功夫片、動作片、愛情片、無厘頭喜劇片在華語文化圈中大肆流行時,香港的神怪恐怖片自然也成為港片黃金時代重要的組成部分。

美國電影學者大衛·波德維爾在評價香港電影時曾說道「盡皆過火,儘是癲狂」。今日中元節,就和大家聊聊香港恐怖片的這股「鬼火」,曾經如何癲狂。

邵氏鬼片牛刀小試

作為一座依靠移民發展起來的城市,香港恐怖片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以馬徐維邦為代表的中國第一代恐怖片導演,曾在1930年代拍攝出了《夜半歌聲》《冷月詩魂》《古屋行屍記》等片,開創華語恐怖電影先河。

上世紀四十年代末,馬徐維邦與一大批內地的影視工作者來到香港,繼續電影創作,由此也為香港電影的第一次爆發奠定基礎。

《夜半歌聲》的詞曲作者陣容

1950年代後期,邵逸夫掌舵的邵氏公司登上歷史舞台,香港電影迎來全面發展。但相比喜劇片和動作片的風光,恐怖片的發展不那麼順利。

一來恐怖片受眾相對較小,市場比不了同時期的其他類型,二來恐怖片對化妝技術、特效技術的依賴更高,技術沒有跟上,發展從何談起?

老版《倩女幽魂》邵氏女星樂蒂飾演聶小倩

這一時期唯一值得一提的,似乎只有李翰祥導演的老版《倩女幽魂》,極具東方韻味的美學風格讓影片入圍第13屆戛納電影節。

到了1970年代,在信仰危機下恐怖片撕開了西方世界的文化裂口,《羅斯瑪麗的嬰兒》《驅魔人》《活死人黎明》《凶兆》等等經典恐怖片在全球範圍內掀起風潮,香港邵氏電影也逐漸在恐怖片領域內找到了方向。

《油鬼子》

1970年代中期開始,一批邵氏恐怖片形成了風潮,其中尤其以南洋為背景的「下降頭」電影尤為突出,這些作品以東南亞地區的民間迷信「下降頭」為噱頭編寫故事,以人性貪婪為影片立意,獵奇之餘還能針砭時弊,達到育人的目的。

從《降頭》《油鬼子》《勾魂降頭》,直至1980年代初的桂治洪的《蠱》為巔峰,降頭片成為這一時期香港恐怖片的招牌特色,便迅速走下歷史舞台,1995年的《南洋十大邪術》倒是為這類影片短暫招魂。

《邪》借鑒了小林正樹的《怪談》,只不過將主角換成女性,更具情色噱頭

恐怖片的數量有了累積,質量便有了提高,甚至出現了頗具作者氣質的導演——桂治洪。他的恐怖電影瀰漫著無政府主義色彩,巫師往往法力遮天,淪為權力或資本的附庸,為權貴拚命與正方鬥法。惡的永遠是人,神鬼只是行惡或自衛的工具。

《邪》《邪斗邪》《邪完再邪》《邪咒》,每部都是正邪鬥法,桂治洪也被譽為香港「最怪力亂神」的導演。

《地獄無門》 封建愚昧真實吃人

恐怖電影的新浪潮

在怪力亂神開始肆虐的1970年代末,香港的一批年輕導演們也蓄勢待發,他們從內容到製作方式向傳統的香港電影挑戰和反叛,在短短几年中幾十位年輕導演拍攝了自己的處女作,凝聚為浪潮之勢,席捲香江兩岸,香港電影新浪潮登上歷史舞台。

而恐怖類型片天生所具備的挑戰、叛逆、奇觀化效果,與新浪潮運動的氣質不謀而合,成為其重要力量。

徐克的《蝶變》和《地獄無門》,雖然不是恐怖片的內核,卻在驚悚氛圍的營造上不輸同期恐怖佳作;

《蝶變》

許鞍華的前兩部作品,《瘋劫》取材於香港奇案,《撞到正》則是實打實的鬼片,承接香港粵劇電影的傳統,風格時而輕鬆鬼馬,時而驚悚嚇人,攝影調度風格已與傳統香港恐怖片迥異。

《撞到正》

如果徐克、許鞍華這樣的新浪潮旗手只是借恐怖片練手,另一位新浪潮導演余允抗則代表香港恐怖電影的美學巔峰。

1980年的《山狗》是余允抗的成名作,與《瘋劫》同樣是改編自真實恐怖事件,影片雖沒有超自然鬼怪登場,卻將暴力與血腥,以暴制暴的戾氣渲染到極致,再次展現最邪的是人而非神鬼的主題,將新浪潮反叛氣質宣洩到銀幕之上。

《凶榜》

一年之後,余允抗更加癲狂的代表作《凶榜》上映,故事的背景移到了都市,以一群不得志的保安為主角,以林立的大廈為場景,演繹現代鬼話。

劇情來看,《凶榜》很容易令人想到《羅斯瑪麗的嬰兒》或者《凶兆》,依賴誇張的色彩運用與封閉空間營造恐怖氛圍,內在引入了傳統的風水說支持整個故事邏輯。

可惜的是,余允抗這樣一位在恐怖題材上頗具想法的導演,之後並沒有拍攝更多作品,只有1987年的《凶貓》風格與故事與《凶榜》相近,但整體效果和影響力已大不如前。

除此之外,1981年翁維銓拍攝的《再生人》是另一部值得一提的「新浪潮」恐怖電影,講述林子祥飾演的服裝設計師,在製作木偶元素的服裝時被木偶襲擊,恍惚間看到26年前兇殺慘案秘密的故事。

《再生人》

香港新浪潮的恐怖作品雖然數量並不多,但幾乎部部都在香港電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它們以更加現代化的形式賦予傳統民間鬼故事全新活力,背後又訴說著對香港現實社會的忿忿不滿,對後世恐怖片影響極深。

功夫 喜劇 恐怖=成功!

同一時期,香港功夫電影是更受歡迎的電影類型,如果將恐怖神怪故事嫁接到這一類型中,效果如何?洪金寶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1980年,洪金寶另闢蹊徑,自編自導自演了將功夫片、喜劇片、恐怖片多類型雜糅的《鬼打鬼》,開創了香港功夫電影的全新亞類型。故事相比同一時期的新浪潮恐怖電影化繁為簡,無非是民國年間,某法師受權勢之人委託,做法害人謀私利的故事。

《鬼打鬼》

正邪鬥法這種1970年代就已經流行的故事模式,被賦予了全新內容,裝神弄鬼依舊,但借鑒了功夫喜劇的敘事模式。

插科打諢的幽默對白,眼花繚亂的動作設計,流暢精準的分鏡和剪輯,讓影片整體酣暢淋漓,相比1970年代同題材影片製作水準大幅度提升。

兩年後,洪金寶如法炮製了《人嚇人》,依然值得一看。

《人嚇人》

到了1985年,功夫 喜劇 恐怖的類型片,又加入了新配料——殭屍。西洋有喬治·A·羅梅羅的活死人系列,而香港借鑒後推出本土化的東方殭屍,尤以林正英為主角的「殭屍先生」系列知名度最高,影響力最廣。

因其特殊時代限制,這類電影一開始大多將背景設為民國時代,建立起與現實平行的另一個世界,這裡的茅山道長們擁有各種神器、法力,維護著陰陽兩界間的平衡,救百姓於危難,以現在的眼光看,妥妥的民國超級英雄設定。

記得這一幕的年紀應該都不小了

殭屍功夫電影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殭屍先生》在當年獲得超過2000萬港幣的票房,林正英從資深武術指導一躍成為港片新寵。

隨後他又主演了《殭屍家族》《靈幻先生》《一眉道人》《鬼咬鬼》《驅魔警察》等等一眾殭屍功夫片,其他模仿跟風者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這類影片故事大同小異,手法和深度也沒太多突破,很快就消耗了這一類型的生命力。

百鬼夜行的都市傳說

1980年代開始,一批以當代香港社會為背景,現實生活為題材的都市傳說電影,成為香港鬼片百鬼夜行的主力軍,更具現代氣息的都市傳說恐怖片吸引著更加年輕的觀眾。

一類是以「開心鬼」系列為代表的恐怖喜劇,一類是以《七月十四》為代表的恐怖正劇。

《七月十四》VCD封套,很有年代感

香港電影的繁榮,喜劇片和動作片功不可沒。1980年代,由黃百鳴、石天、麥嘉等喜劇咖成立的新藝城公司曾經風光無限,這家公司正是以擅長拍攝製作動作片、喜劇片而聞名,在恐怖片鵲起的1980年代,他們也主動迎合市場,開發了符合公司風格的恐怖喜劇電影。

1984年,新藝城推出了兩部融合神怪元素的恐怖片《靈氣逼人》《開心鬼》試水市場。

《靈氣逼人》由周潤發主演

前者是一部典型的「鬼屋電影」,但是融入了不少當時流行的港式幽默元素,在營造恐怖氛圍時也不遺餘力,導演是頗具迷影氣質的于仁泰,這部作品中也能看到新浪潮電影留下的美學遺產。

影片在當時收穫1200萬港幣的票房收入,同時也是周潤發首部衝破千萬票房的作品。

而另一部《開心鬼》大家可能更為熟悉。《開心鬼》由黃百鳴主演,他在片中塑造了一個形象類似哈羅德·勞埃德的文弱書生形象,其實他的前世是清末不得志的讀書人,自殺之後還魂於現代社會,由此引發一連串爆笑喜劇。

《開心鬼》

《開心鬼》已經沒有太多驚悚橋段,融合了更多符合年輕人審美的流行元素,就是正邪鬥法也顯得俏皮可愛,對香港神怪電影的類型積極拓展。

影片以200萬港幣的極低成本投入拍攝,最後收穫1100萬港幣的票房,獲得巨大成功,由此《開心鬼》也被打造為系列電影。

新藝城出品,觀眾有信心

在此再贅述幾句,除了《開心鬼》這樣的喜劇作品,新藝城還投資拍攝了著名的《倩女幽魂》系列。

《倩女幽魂》

與其他香港鬼片的粗糙不同,影片由徐克與程小東共同打造,故事取材自《聊齋志異》,無論是鏡頭語言的設計,還是精良的製作,都體現出香港電影工業的最高水準。

恐怖喜劇是面向大眾層面的商業化嘗試,那都市題材的恐怖正劇才是該類型的硬核代表。

1990年代初,由錢升緯打造的「龍婆」系列《七月十四》《七月十三之見龍婆》等以上乘的故事、驚悚的氛圍、以及極具特點的演員羅蘭飾演的龍婆形象而大受歡迎。

《七月十三之龍婆》

而到了1995年以後,分段式鬼片開始大行其道,短片集合的形式源自小林正樹導演的名作《怪談》,以短小精悍的鬼故事而非電影長片敘事為特色,同時還可以讓許多新人導演得到鍛煉的機會。

其實邵氏時期就有這樣的作品存在,但真正形成特色的,是從1995年的《夜半一點鐘》開始,隨後《夜半兩點鐘》《迴轉壽屍》《夜班三點鐘》《怪談協會》《Office有鬼》等片以都市為舞台,書寫現代聊齋傳奇。

香港B級片之王邱禮濤,於1997年開始推出的《陰陽路》系列可以視為這類作品的代表作,尤其是1998年的《陰陽路3:升棺發財》,以香港鬼片中不多見的迴環敘事結構令人眼前一亮。

這類電影以奇情化的故事,展現了香港小市民階層的心態,他們或求財,或好色,或因情感迷失在陰陽之間,借神鬼之說引人向善。可惜的是,該系列雖然長壽,拍攝了多達19部作品,但在邱禮濤拍完第六部離開後,質量每況愈下。

新世紀前後,製作精良的心理驚悚電影成為這一時期的主流,《山村老屍》延續了香港鬼片的奇情特質,融入更多懸疑元素,神鬼造型十分突出,成為VCD租賃時代口口相傳的cult級神片;

《三更》系列延續分段式鬼片的傳統,但邀請了亞洲地區最為知名的恐怖片導演拍攝,展現了亞洲範圍內不同文化語境下神鬼文化的探索,製作精良;

《異度空間》則大膽探索現代人精神世界的痛苦,並將其奇觀化展示,雖然如今來看也有瑕疵,但因張國榮的悲劇在戲裡戲外呼應,也成為話題之作。

《異度空間》

在這之後,香港恐怖電影也偶有佳作湧現,彭氏兄弟彭順、彭發是這一時期最為重要的恐怖片導演。與其他香港導演一樣,兩人此前是幕後工作人員,彭順在執掌導筒前已是赫赫有名的調色師,而彭發也在做剪輯工作。

兩人合作導演的成名作是2002年的《見鬼》,影片延續新世紀後香港恐怖電影心裡驚悚的路線,女主李心潔的表演也十分出色,獲得華語電影傳媒大獎、香港金像獎、台灣金馬獎三項影后。

《見鬼》

從此彭順、彭發兄弟一發不可收拾,接連拍攝了《見鬼2》《死亡寫真》《見鬼十法》《鬼域》等影片,均有不錯反響。

2013年,一部《殭屍》讓很多影迷對香港恐怖片的重燃熱情,影片由麥浚龍執導,錢小豪、惠英紅、陳友、吳耀漢聯袂出演,故事設定也非常復古,非常懷舊。

《殭屍》

錢小豪曾在80年代主演《殭屍先生》《一眉道人》等殭屍電影,但隨後與殭屍功夫喜劇一同沒落,與戲中人命運重合,而陳友也曾在《殭屍叔叔》等片中以茅山道士形象示人。

影片推出後適時戳中了一代影迷的「殭屍片情結」,但影片不止是賣弄情懷,《殭屍》雖然包裝成殭屍電影的招魂之作,但製作比B級片規模的殭屍電影要精良的多,且無論敘事還是表現手法都更加現代化,為這類型影片注入全新活力。

可惜的是,這是香港恐怖電影截至目前最後的輝煌,雖然偶有佳作,但整體難成氣候,香江兩岸不再百鬼夜行。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time時光網 的精彩文章:

章家瑞《穿越時空的呼喚》開幕上影節
張信哲助陣「跳舞大象」首映談出道艱辛

TAG:Mtime時光網 |